8月仍处于高温季节,是鱼类生长的重要阶段。由于正值夏秋季节交替,伴有雷阵雨天气,气温变化幅度会加大,此外台风仍较多,气候变化无常,水质易变,主要养殖鱼类的病害仍处于高发期,要加强生产管理。
1.烂鳃、肠炎、出血等细菌性疾病,将呈偏重发生,局部养殖区可能出现大面积死亡,可采用综合疗法即内服氟苯尼考、三黄粉等抗菌素,外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消毒剂,控制疾病,同时养殖中要加强饲养管理,适度控制投饲量,减少饲料浪费,避免水质急剧恶化,并通过勤加换水等措施,保持养殖水质稳定。
2.聚缩虫、累枝虫、钟形虫等纤毛虫病,呈中等程度发生,主要危害虾蟹类,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或纤毛虫净进行治疗,因硫酸铜毒性随温度升高,毒性增强,高温季节应避免中午使用。
3.锚头鳋、中华鳋等鱼类寄生虫病,呈中等程度发生,可用敌百虫、甲苯哒唑等杀虫剂进行防治,因一些鱼类对杀虫剂敏感,要慎用杀虫剂。
4.罗氏沼虾狂游病呈中等程度发生,老塘如淤泥较厚,水体偏肥,水质较差,较易发生狂游病,沿池边泼洒施放(10-15)×10-6光合细菌可控制疾病。
5.南美白对虾桃拉、白斑等病毒性病会呈偏重发生,局部养殖区会发生大面积死亡,特别是养殖环境恶劣、水质变动较大区域较易发生,针对病毒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一般在养殖环节加强疾病预防措施,如彻底清塘消毒;投喂优质配合饲料;切勿大排大灌;并在暴雨后气温、水质变化较大时,适当泼施生石灰每亩2.5-4kg,或溴氯海因0.3g/m3以及养殖过程中定期投放微生物制剂保持水体菌相或藻相平衡等措施。
6.甲鱼养殖中白点病、白底板等疾病将偏重发生,这类疾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局部养殖场将会出现规模死亡,可用板兰根、金银花等中草药制剂预防和治疗;腐皮、疖疮、穿孔等表皮疾病,呈偏重发生,可内服氟苯尼考、体外泼洒二氧化氯进行治疗。
华南
8月份的天气将维持持续高温、雨量偏少状态,养殖鱼塘水质积累的氨氮、亚硝酸盐量进一步增多,以出血、烂鳃为主的细菌性疾病将会加重,预测会出现一个发病的高峰期。本月份应注意抓好鱼塘水质的调节及投饲管理,避免投喂变质饲料,导致肠炎病的发生,做好各项防病管理措施。
预计8月份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仍以出血、烂鳃、肠炎等细菌性病为主。具体为:草鱼 “三病”的发生将继续流行;鳜鱼以出血、烂鳃为主,但要注意波豆虫、纤毛虫、指环虫病的危害;鳗的烂鳃、烂尾等细菌性病将会增加;加洲鲈的肠炎、出血病将有所加剧;长吻鮠的肠炎病、生鱼的出血病将随着水温升高,食量增加而出现流行;罗非鱼仍以肠炎病为主要病源,鳖的白底板、腮腺病也将会增加。
在8月份的高温季节,水产养殖防病措施的重点为做好池塘的水质调节管理及投饲管理。1.水质管理:夏季持续高温的情况下,养殖水体上下分层严重;下层水体容易出现缺氧,且易积累大量的氨氮、亚硝酸盐,容易引发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加剧,应注意改善水下层的水质环境。可通过中午加开1-2h的增氧机,以改善上下水层的分层现象及增加下层水体的氧气;定期施放池塘底质改良剂,分解下层积累的有害有毒物质;需要药物泼洒消毒时,要注意控制高温季节的施药量,以防中毒造成病情加重。
2.投饲管理:1)注意高温季节的饲料容易变质,尽量投喂质优新鲜的饲料。2)应定期加拌药料,以预防肠炎病等细菌性病的发生。3)可用光合细菌浸泡饲料后投喂,作用是促生长及预防各种细菌性肠胃炎病的发生。
病害案例一:鱼类肝胆综合症治愈一例
6月3日,滨州市沾化县一姓耿的养殖户打电话至养殖服务中心,称自家鱼塘发生严重死鱼现象。自5月22日由每天死亡1-2尾,至今每天死亡尾数达60多尾。这位渔民是老养殖户,根据自己的养殖经验按草鱼“老三病”治疗。在这期间先用敌百虫杀虫,再用一元二氧化氯全池泼洒,同时用菌克拌饵投喂5d,未能控制病情,反而更加严重,到现在为止死亡率已达30%以上。了解此情况后我们来到发病鱼塘详细询问了近期鱼的活动情况,检测鱼池水质情况并对病鱼进行解剖检查,做出我们的治疗方案,后来成功治愈了此病。现将具体情况及治疗方法总结如下,供广大渔民参考。
主要症状:据养殖户介绍和我们的检查发现,病鱼发病初期行动迟缓,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大大降低,摄食量下降,有时在水面窜游,有时溜边。随着病情发展,病鱼体逐渐变得晦暗,鳞片脱落,胸腹部、眼眶、鳃盖、鳍基充血,尤以尾鳍基部充血明显,病鱼鳃部有大量瘀血,鳃丝发白,且腹部膨胀,肛门红肿。与草鱼“老三病”有类似的地方。同时解剖几尾病鱼后发现肠道外壁无明显症状,但内壁充血严重,肝脏明显肿大,比正常情况下大1倍以上,呈土黄色,胆囊偏大,颜色偏淡,或呈斑块状黄红白相间,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死鱼体表有块状黏液布满全身,眼球凸出,胸鳍、臀鳍呈现出血性浮肿,眼球周围、鳃盖及腹腔充血。据以上情况我确定此病为鱼类肝胆综合症。
病因分析:引发鱼类肝胆综合症的病因很复杂,但根据此养殖户实际情况主要病因有以下几点。1.因此池塘为陈年老塘长期养殖,大量残饵、排泄物及水生生物尸体等在池底大量沉积,引起池水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急剧升高,水质、底质严重恶化,引发肝胆疾病。
2.养殖者预防鱼病时大量重复滥用消毒剂,杀虫剂以及伤肝类抗生素药物。治疗鱼病时没有真正的对症下药,使得鱼类肝脏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下,导致肝脏细胞受损,发生肝脏疾病。
3.由于近几年鱼饲料价格比较高,在利益的驱使下养殖户所选用的低价饲料中有可能各类营养成分不平衡,如蛋白质含量过高、碳水化合物含量偏高等。长期投喂造成营养失衡,鱼类肝脏功能下降而发生此病。
治疗过程:总结养殖户治疗失败的原因,我作出以下治疗方法。1.首先减少投饵量,肝胆疾病主要是脂肪分解、代谢机能受阻,适当减少营养的摄入,能够有效的稳定、缓解此症。
2.第1天用水产浓戊二醛(主要成分:戊二醛,C5H802,20%)和水产奇碘(主要成分:活性碘,复合有机酸,表面离子活性剂)两者比例为2∶1浓度用水稀释混合后全池泼洒,现配现用。用药前3h使用应急泼洒C+E(主要成分:VC、VE、复合氨基酸、天然植物多糖),减少用药后鱼的应急死亡。(注意:所用药物因生产厂家不同,主要成分含量不同,应看清药物说明再用。)
3.第2天同第1天一样,用水产浓戊二醛和水产奇碘,同时用护肝败毒素+三黄粉+佳酶维生素C+E拌料,内服药饵连用3d。
4.第4天用芽孢杆菌和增氧生物颗粒底净调节水质和改善底质。死鱼明显减少到8尾,
5.第5、6天继续用佳酶维生素C+E拌料内服。
6.第10天后一直没有死鱼,病情得以控制。此时可适当采取每日递增法增加投饵量。
建议:1.精养池塘要注重选择品质优良的全价配合饲料并搭配青饲料。建议适当搭配一些水草或苏丹草,也可以每隔15-20d用维生素拌饵投喂一次,以补充鱼类所需的维生素,可有效增强鱼类体质、增强抗病力。
2.建议陈年老塘利用冬、春空闲季节彻底清塘。养殖期间定期加水或换水,定期消毒,预防消毒可每10-15d用生石灰20g/m3或强氯精0.3g/m3对鱼池全池泼洒。定期泼洒EM菌、光合细菌、乳酸菌等微生态制剂。
3.选择健壮的鱼种放养,下塘前先用15-20mg/L的高锰酸钾或3%-5%食盐水浸泡10-20min。适当控制养殖密度,以保持水体环境良好,谨防池塘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浓度超标而导致病菌的大量繁殖加速此疾病的蔓延恶化。
4.慎用消毒药物,不使用高毒、高残留鱼药,防止用药杂、乱,造成药物间复杂的合成反应,对鱼产生副作用。
(滨州市水产研究所 王新叶提供)
病害案例二:塘虱鱼白头白嘴防治方案
6月份随着天气逐渐稳定,江门市新会区涯门镇的塘虱鱼养殖户陆续放苗,笔者走访发现:养殖户正在为“白头白嘴”病发愁,有好几个鱼塘因为发生“白头白嘴”而全军覆没,有的甚至连续放了两次苗都发生这种病害,导致部分养殖户不敢放苗。
笔者随即到了一个发病塘,只见水面白茫茫一片(如图1所示),还有一些鱼苗“吊在水面下”(如图2、图3所示),捞起病鱼观察发现:病鱼的额部和嘴部周围的细胞坏死,色素消失而表现白色,病变部位发生溃烂,有时带有灰白色绒毛状物。在水面游动之病鱼,症状尤为明显。当病鱼离水后,症状就不显著。严重的病鱼,病灶部位发生溃烂,个别病鱼头部出现充血现象,有时还表现白皮、白尾、烂尾、烂鳃或全身多粘液等病变反应。病鱼一般体瘦、发黑,呼吸加快,食欲不振,游泳缓慢,不断地浮出水面,不久即死亡。此病是一种暴发性疾病,发病极快,传染迅速,一日之间可全部死亡。
病因分析。1.病原体:为粘球菌一种,与上述烂鳃病病原体球菌的形态很相似。此菌为好氧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5℃,最适宜pH为7.2左右,pH在6.0-8.5之间都能生长。
2.养殖密度过大:该发病塘4亩多点,共放苗40多万尾(一般在10万尾/亩)
3.溶氧不足:涯门镇的塘虱鱼塘均没有增氧机。
4.饵料不足:该养殖户一天投喂5kg粉料,明显不足,鱼体削瘦。
5.施用未充分发酵腐熟的粪肥:该养殖户施用的是未发酵鸽子粪。
建议防治方案。第一步:洁水灵+静水解毒剂,解除有毒物质对鱼体的毒性,增加水体溶氧;第二步:菌毒消+三黄克菌素的开水浸泡液,全池泼洒;第三步:达克菌+三黄克菌素+应激宁Ⅲ型+鱼用多维,拌料连续投喂。
预防方案。鱼苗下塘前,用足量生石灰(37.5-75kg)清塘消毒,保持池水清洁,施用粪肥的同时配合底垢净使用,调节好水体PH,如果PH过高,可以泼洒嫩水素。1.合理密养,适时分池,配备增氧机;2.鱼苗下塘后,葡萄糖拌料投喂2d,接着三黄克菌素+板蓝息毒敏+应激宁+鱼用多维连续投喂7-10d;3.及时消毒,每10d使用菌毒消一次。
注意事项:塘虱鱼的“白头白嘴”防重于治,平时多巡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改良水质,每隔15d,使用底垢净一次,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应激宁和鱼用多维提高鱼体免疫力,促进代谢,促进生长。
(武汉华扬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周亮提供)
病害案例三:草鱼乌仔气泡病一例
辽中刘北村一夏花培育池塘,面积18亩,水深1m,放草鱼水花500万尾,5月27日发病时鱼苗全长约1.3cm。当天下午2点巡塘时发现鱼塘下风口漂浮有死亡的小鱼苗,仔细观察还有较多的小鱼苗在水面打转,不能正常下沉,只有头朝下尾朝上垂直水面才能沉下,一会又浮出水面,几次之后死亡。
发病池水浓绿色,pH值8.8,藻类组成单一(见图1)。发病鱼苗低倍镜下尾鳍充血(见图2),鳔严重充气臌胀(见图3),体腔内有气体(见图4)。
发病后马上加注机井水,安放增氧机,但效果不是十分明显,下午3点仍有一些死亡鱼苗漂浮水面。
分析:1.夏花培育阶段气泡病发病率非常高,是鱼苗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鱼苗发塘阶段渔民最头痛的问题。此病的预防主要还是从养殖模式做起,即用浮游生物丰富的老水培苗,放苗前一次注水1.2m,平时适量补充可溶性有机肥,减少豆浆投喂。
2.发病池塘下风口处藻类多,光合作用强烈,表层溶解氧严重过饱和,鱼苗一旦游入就会发生气泡病,而上风口几乎没发现发病鱼苗。阳光强烈的中午和下午采取在下风口人工驱赶鱼苗的方法来预防,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3.在辽中地区今年发现晴天中午最早11点就有发塘池发生气泡病,晴天中午提前开增氧机(该地区已逐渐改变鱼苗发塘不放增氧机的习惯),并在下风口大量泼洒“速解安”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