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范行政行为,推行“阳光办证”。按照“应尽必进”的要求,在县行政服务中心大厅设立了办证窗口,对动物检疫费、办理行政许可证费用等两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动物防疫合格证》、《兽药经营许可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等畜牧业生产经营必须办理的证件,全部进驻县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对办证对象一律承诺办证时限为30天,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今年来,公开发放各种办证指南3000余份,同时,对残疾人从事兽药经营活动的,可免费为其办理《兽药经营许可证》。
二积极申报项目,扶持规模养殖。县畜牧局积极利用国家扶持畜牧业的优惠政策,主要领导克服工作上的压力和资金不足的困难,多次利用休息时间到省、市主管部门沟通,为全县规模养殖户申报各类项目。近三年来,共引进1450万资金加大对养殖企业的基础力度,先后扶持了河南省良种羊育种中心、河南省良种禽育种中心、河南东方正大种猪有限公司、河南郑中畜牧有限公司、郑州锦华牧业有限公司、河南杜泊绵羊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标准化建设。全县规模养殖场户达到3700余个,龙头企业达到了16家,畜牧业合作组织达到了45个,并在六月份组织成立了养猪协会。
三加强技术学习,提升服务水平。实施畜牧阳光培训计划,并先后举办了生猪、禽类高效养殖技术及奶牛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学习班,同时,组织专家服务团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编发各种养殖技术资料3800余册,开办科普宣传栏12期,受训人员达到了2万余人次,并开设亲民热线电话1部,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养殖管理水平。技术指导人员与规模养殖户统一签订“四包二赔”技术服务承包协议,即:包防疫、包指导、包驱虫、包治疗;防疫不到位、延误诊治引起的死亡,由技术人员按照实际损失价值的50%赔偿,确保将技术服务落到实处。
四建立养殖档案,规范畜禽养殖。县畜牧局牵头,在全县各乡镇举办畜禽养殖场养殖档案培训班,派专家组进行巡回授课,启动了建立养殖场档案工作,培训养殖大户300余人,使养殖大户明确了建立养殖档案的目的意义、填写方法及上报程序。组织全县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免费为规模养殖场(小区)建立规范化的养殖档案,对全县91户规模养殖场(小区),从购销饲料、引种、防疫用药、消毒、饲养管理、销售等全部建立一体化台帐,保证该场饲养的畜禽从引种到饲养再到餐桌全程都在健康范围之内。
五完善畜禽良种繁育,提高服务效能。结合全省、全市优势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着力扶持区域内重点种畜禽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品种引进与更新等工作,大力提高种畜禽企业的生产水平和供种质量。以实施生猪、奶牛良种补贴项目为契机,充分发挥政策效应,调动养殖户使用生猪、奶牛良种的积极性,通过健全完善基层改良网络,增设改良站点,扩大覆盖范围,积极推广生猪和高产奶牛冻精、肉牛、肉羊杂交改良技术,全面提升家畜生产性能。
六狠抓疫病防控,保障生产安全。春季普防扎实有效,得到了省市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进入6月份,受高温影响,全县部分地区畜禽发生了零星疾病,县乡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分片包干,对全县大中型规模养殖户下发了书面通知,指导其采取遮阳降温、定期消毒灭源、养成健康的养殖方式等措施,加强防控;新建改建了白沙、黄店、狼城岗、八岗4个防检乡镇区域中心站,配备了仪器设备,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体系、动物防疫信息网络体系、监督指导体系、物资保障体系,形成配套完善、协调联动、科学有效的动物防疫工作新局面,确保夏、秋强制免疫、消毒灭源工作,奶牛等重大动物疫病检测及检疫工作扎实开展,有效杜绝动物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截止6月底,全县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通过这些措施,全县畜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县新建或者正在建设中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4个,奶牛小区升级改造2个,奶牛存栏达到3.6万头,养殖比重达98%;建设生态环保养猪场4个,新建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全县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71%;新建畜牧业专业合作社3个,畜牧业合作组织达到了45个;新建标准化奶牛示范园区1个,中牟县畜牧业发展区域化布局已初步形成,比较优势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