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谷物粉碎粒径的降低,干物质、能鼍和蛋白质在回肠末端和消化道中的消化率会逐渐提高。虽然每克谷物中颗粒数量的增加和颗粒平均粒度的降低会改善消化率,但对于不同谷物品种,可获得最大养殖效益的理想粉碎粒度目前仍未明确。此外,过细的谷物颗粒会增加猪胃肠道溃疡的发病率。谷物是猪饲料中能量和氨基酸的主要来源,因此,任何可影响到谷物营养价值的加工方式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对于猪来说,对辊式或锤片式粉碎加工后的谷物营养价值较高,而整粒风干谷物的营养价值较低,这一点目前已很明确。对辊式或锤片式粉碎过程可使谷物颗粒趋同于其他饲料组分,利于混合,还可避免饲料出现分级现象,为下一步的/jn-r_提供良好的基础。利用撞击、挤压和碾磨等机械力破碎整粒谷物,降低谷物粒度,可提高消化酶与谷物的接触面积。谷物被粉碎的很细时,其表面积会呈几何级增加。为评价谷物粉碎粒度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者通常会利用特定筛片确定细粉碎的粒度范围,将粉碎粒度描述为细粉碎、中度粉碎和粗粉碎。为更加准确地界定粉碎粒度,Pfost等共同提出了使用对数正态分布评价粒度的方法。利用这套方法,研究者可利用几何平均粒径(dgw)和几何标准差(sgw)这2个统计学指标评定谷物的粉碎细度和颗粒粒径。谷物粉碎粒度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所饲喂谷物的种类和动物的生长阶段。肥育猪(50奴至出栏)对饲料的咀嚼并不充分,一些研究者也表明,其对整粒谷物的饲料利用率非常低;而仔猪会对采食的饲料进行充分的咀嚼。因此,对于任何生长阶段的猪,对辊式或锤片式粉碎的谷物均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在猪饲料生产加工过程中,锤片式粉碎是减小谷物颗粒最常见的方法,同时,也有生产者采用对辊式粉碎方法。但目前关于这2种粉碎方法对猪饲料中谷物营养价值影响的对比研究还相对较少。谷物中的小麦、高梁和玉米的粉碎粒度对猪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生产性能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因富含谷蛋白黏胶质,小麦的粉碎过程存在着特殊的问题。如果小麦粉碎过细,就会降低采食量。粉碎方法对猪饲料中小麦营养价值的影响见表1。
对辊式粉碎方法较适合小麦的加工处理,因为这种方法可降低粉尘的产生率,并减少加工损耗。Sauer等将小麦分别经锤片粉碎(1.5 mill筛片)和裂化破碎(
注:a锤片式粉碎机筛孔直径为9.6 i´ra´nib细粉碎筛片直径为4.
结果表明,这3种粉碎方式均显著提高干物质、淀粉、能量和氮的消化率(见表2);并且随着粉碎粒度的降低,大部分氨基酸的消化率也得到提高,但赖氨酸的消化率并没有受到粉碎粒度的影响。这项研究结果证明,粉碎粒度可影响谷物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但并不意味着粉碎粒度同样可显著影响猪的生产性能。
在堪萨斯州立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中,Ohh等综合评价了2种谷物饲料(玉米和高粱)、2种加工方法(锤片式和对辊式粉碎)和2种粉碎粒度(细粉碎和粗粉碎)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粉碎玉米和高粱的锤片式粉碎机筛片直径分别为3.2和6.
对辊式粉碎处理组内猪的平均日采食量高于锤片式粉碎处理组(P<0.05),这个结果Maxwell等的研究结论一致,他的研究结果表明,与锤片式粉碎的细粉碎(1.5 mln筛片)玉米相比,对辊式粉碎加工的粗粉碎玉米的采食量较高。对辊式粉碎方法和锤片式粉碎方法对采食量影响的原因可部分归因于二者在颗粒分布(几何标准差)和粉尘比例方面的差异(见表3),对辊式粉碎方法可有效降低粉尘比例,从而提高猪的适口性。
在不考虑谷物类型的条件下,粉碎粒度的降低可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无论玉米还是高梁,二者的干物质、氮和能量的消化率都会随着粉碎粒度的降低而得到提高(见表5),之前的一些研究也支持了上述结论。降低粉碎粒度可增加谷物颗粒的表面积,即增加了谷物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这也是提高消化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也有大量证据证明,谷物粉碎粒度与动物胃肠道溃疡发病率间存在紧密的联系。Reimann等的研究表明,降低玉米的粉碎粒度会增强胃蛋白酶的活性和胃内容物的流动性,进而增加胃肠道机能障碍的发病率。Maxwell等认为,与饲喂裂化破碎的玉米相比,锤片粉碎后的玉米在体内进行了更充分的混合,胃肠道溃疡发病率也许与这种充分混合所引起的胃内容物的流动性有关。过细粉碎的谷物提高了胃内容的流动性,增加了胃酸和胃蛋白酶进入肠道的比例,增强了二者对不具有自我保护能力的肠道黏膜的腐蚀,从而增加了胃肠道溃疡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