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金大象农牧产业有限公司在溧水县晶桥镇杭村承租300亩土地建设猪场,这个猪场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计划生猪年出栏规模5万头,总投资4900万元。今年8月份,建成了各类猪舍3万平方米,引进了良繁母猪2000头,累计投资了2500万元,但此时收到县、镇土地部门停工通知,项目只能处于停滞状态。投资人苏有静告诉记者,当初县、镇政府部门非常看好这个投资项目,从市到镇,各级领导多次来到项目现场调研鼓劲,希望项目规模再大一点,速度更快一点。现在项目由于“没有办理土地手续”停工,而更令人心焦的是,没有任何部门、任何人可以承诺,何时能办用地手续,是否能办成用地手续。“为什么经过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项目也不让建”,苏有静有些想不通。他说,土地问题不解决,今后没有谁再敢把钱投向养殖业。
南京绿草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肉鸭养殖基地,是浦口区赭洛河边的一片坡地。基地负责人樊旭刚介绍,养鸭基地所在的坡地是由当年疏浚河道的废弃泥石覆盖而成,当地村民没法使用才拿出来对外出租招商的。现在坡地上树起了一大片毛竹搭的鸭棚,“我们不能有任何混凝土建筑,饲养员也只好住在竹棚里。”樊旭刚说,基地现在亟需一个两三千平方米的鸭苗育雏房。国土部门表示,可以搭临时性板房。
就此,南京市国土局浦口分局规划科负责人介绍,农用地上面的任何永久性建筑(只要用了钢筋水泥混凝土的建筑都算永久性建筑),都要办理用地手续,否则即为非法,要拆除。当记者问这些养殖业项目要按照怎样的程序来办理手续时,这位负责人说,农业项目不太可能安排用地指标。“整个浦口区一年的农业地转用地指标是600亩,工业项目都在排队,哪里轮得上农业项目。”
记者了解到,包括浦口在内的南京几个区县,多年来从未批准过养殖业的用地手续。
现代都市到底需不需要养殖业,这成为城市发展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位镇农经办主任告诉记者,养殖业效益一般来说高于种植业,镇上引进了好几个养殖业项目,为的是盘活荒地,每亩一年能有三四百元的租金,更主要的,是能带动低收入纯农户养殖。今年被拆除的几个养殖项目,至少能带动近两百低收入纯农户增收。
江苏省畜牧业局局长何振东认为,现代大都市必须发展一定规模的畜牧业。
他陈述了三点理由。其一,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畜产品消费呈刚性增长,从城市安全角度来说,城市要保持畜产品的一定的自给率,以防恶劣天气,重大疫情之需。2008年大雪,运输困难,南京苏州等大城市的猪肉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其二,现代农业不能缺少养殖业,养殖业改良土壤,提供有机肥,是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基石。其三,从国民经济的大范围来看,畜牧业占整个农业的35%,如果畜牧业全线退出,势必影响整个农业经济。
何振东说,养殖业因受建设用地指标限制而被拆除的现象,不单出现在南京,在苏南甚至在苏北盱眙等地都出现过。现在只是开始。随着用地吃紧,各地的养殖业用地矛盾将陆续爆发——大部分养殖业项目都没有用地指标,这些项目都是如履薄冰。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耕保处处长祖耀升接受采访时表示,各地都有农用地转用指标,养殖业要不要发展,发展多大,这取决于各级政府。江苏省现在正进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订,镇、区、市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这次总规修订,将当地的规模养殖业用地列入新的用地总体规划中,让养殖业用地拥有合法地位而不再被其它工商项目挤占。
《畜牧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的畜禽养殖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而且规定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应当根据实情安排畜禽养殖用地。
调查中,各方人士也就此谈了自己的看法。一位养殖业投资者建议,江苏省能否考虑借鉴浙江的做法。今年10月浙江出台规定,凡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畜禽水产舍、温室大棚等用地,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生产管理用户、农资仓库等,均可作为设施农用地办理用地手续,不纳入农用地转用范围,不占建设用地指标。
还有人建议,政府能否像建设工业园区那样,划出几块地集中建设农业园区,农牧结合、资源综合利用,让服务于城市的农业(当然包括养殖业)和城市一起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