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牛分枝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牛结核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近300万人死于结核病,因此必须加强对该病的检测,从而有效控制其发生与流行,从本质上将其根除。
目前,国内结核的诊断和检疫方法主要是病原分离鉴定、结核菌素试验和皮肤变态反应。前两者敏感性低,不能充分满足临床要求,后者虽广泛应用,但易出现假阳性、检测耗时等问题,因此,国际上通常以全血培养、牛分枝杆菌抗原PPD作为刺激物,利用牛γ干扰素特异性抗体检测全血培养中释放出的γ干扰素,从而对牛结核病进行诊断。这种方式客观性强、速度快、重复性好、结果判定明确,但进口检测试剂盒在1万元以上,且一次需检测100个样品,否则会造成浪费。
而秦爱建课题组通过建立ELISA方法,应用细胞免疫学技术,以特异性结核抗原体外刺激淋巴细胞,使其分泌牛γ干扰素,通过生物学技术获得特异性抗牛γ干扰素不同表位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利用该抗体与牛结核病病原发生的反应,判定牛是否感染结核。在此基础上,秦爱建课题组将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制成了相应的检测试剂盒,成本不到20元,且一个检测试剂盒只检测一个样品,符合国内分散养殖的特点。
相关专家表示,该技术一旦被广泛应用,则可为我国节约大量外汇,同时保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