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人类新发传染病80%都是来源于动物
牛是人类最主要的驯化动物,不仅供人类役使,而且还为人类提供了营养丰富的牛肉和牛奶,但是,它们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的同时,也把自身的一些疾病传染给了人类。
“其中,牛可以给人类传染的有一种病叫炭疽病,我曾经见识过这种病的厉害,以前我在乡间看到一头牛,看着还是好好的,但是突然之间倒在地上就不行了,后来让兽医站的人来化验,原来是患上了炭疽病。这种病能够传染给人,应对死牛马上采取深埋或者焚烧等措施处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张培君研究员说,人类历史上有好几种最猖獗的传染病,如麻疹、肺结核、天花等都源自于牛,而最近一些年在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疯牛病更是让很多人闻牛色变。
然而,来自牛身上的这些传染病还只是动物给人类传播疾病的一小部分。近年来,从艾滋病到禽流感,再到SARS、甲型H1N1流感……越来越多的新出现或再次出现的传染病一再向人类逼近,而这些疾病传染的源头都是来自动物。
10月24日,在重庆举行的中国现代畜牧业暨重庆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高层论坛上,专家透露,当今人类新发传染病80%都是来源于动物。另外,在所有的人类传染病中,有60%都是来源于动物,而在所有的动物传染病中有50%可以向人类传递。
■“人兽共患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刘起勇在接受《北京科技报》采访时表示,这种能在人类与动物之间传染的疾病叫做“人兽共患病”,这一提法从“人畜共患病”衍化而来。以前,大家把能够在人类与畜养动物(比如猪、牛、鸡、鸭)之间传染的疾病叫做“人畜共患病”。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很多科学研究发现,全球范围内人类新发现的一些传染病不仅在人类与畜养的动物之间存在,而且在人与野生脊椎动物之间也广泛存在。于是,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人畜共患病”这一概念扩大为“人兽共患病”,即为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感染与传播的疾病。
目前,“人兽共患病”包括: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三大类。其中,为人们所熟知的人兽共患细菌性传染病主要有结核病、炭疽、鼠疫、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病、幽门螺杆菌病等;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有疯牛病、艾滋病、禽流感、狂犬病等,另外,还有近几年出现的SARS和目前闹得正凶的甲型H1N1流感;寄生虫病主要有血吸虫病、旋毛虫病、隐孢子虫病等。
在这些“人兽共患病”中,结核病、鼠疫、大肠杆菌病、狂犬病、血吸虫病目前分布广泛,严重威胁着很多人的健康。
“近些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对SARS、禽流感等一些新型病毒的追踪调查发现,更多的新型传染病开始从动物向人类蔓延。”张培君对《北京科技报》表示。
■在病毒传播过程中动物扮演媒介生物的角色
那么,这些原本存在于动物身上的病毒,为何能够传染给人类?
刘起勇告诉记者,动物患传染病主要与环境中的微生物以及生态链有关。当动物接触到某种传染病的病原或者已感染病毒的个体之后,它将扮演媒介生物的角色,将疾病传染给人。而人类也会将这种疾病进一步传递,导致人传人的局面,从而爆发大规模的传染病。目前,席卷全球的甲型H1N1流感,也称人感染猪流感,就是由猪流感病毒演变而来的新型病毒引发的。
华中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系教授金梅林表示,一些源自于动物的传染病之所以能够传染给人类,除了与物种生活的环境和生态链有关之外,还与气候变暖有关。气候变暖有助于媒介昆虫的繁衍,从而使得蚊虫向人类传播疾病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同时,气候变暖还会导致原来的病毒发生变异产生新型病毒,而人类对这种新型病毒根本没有免疫能力。
■减少“人兽共患病”的威胁要从源头下手
刘起勇对记者表示,减少人兽共患病对人类的威胁,一是从源头下手,避免动物感染此类疾病,可以使用动物疫苗或者研制合适的药物进行预防。同时,对动物的生活环境应进行经常性的消毒、处理,尽量降低它们发病的几率。
另外,为了避免动物向人类传染“人兽共患病”,要想方设法切断动物和人之间的传染源和传染介质。比如,对肉类的加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制定完善的安全检疫制度,并对肉类流通市场实施严格的检查。“为了减少来自食物方面的威胁,人们一定要食用彻底煮熟的肉制品。”刘起勇说。
再则,由于大量的野生动物和人类所饲养的宠物中也存在多种“人兽共患病”,所以,人们不应当捕食野生动物,减少和野生动物的密切接触,不随便喂养宠物,对所喂养的宠物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这些也是减少人们发生“人兽共患病”的有效措施。
刘起勇还表示,为了降低人类感染“人兽共患病”的风险,积极研制相关疫苗,并对一些病种高发地区的人们提前注射疫苗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手段。
■大量使用抗生素让传染病病原出现复杂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认为,要做好人类疫病防疫,保障人类健康,在所有的预防手段中,从源头上进行动物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最为重要。但张培君说,目前国内在动物的疫病防控方面很不乐观。就家养动物而言,中国的猪、牛、羊、鸡、鸭、鹅等多种动物品种丰富,然而现在人们在大量使用抗生素,这给人们预防动物传染病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张培君说:“在很多养殖场,一旦饲养的动物生病了,老板就会给它们配置含有大量抗生素的药物,另外,为了降低饲养动物的患病死亡率,一些养殖场也会给动物长期食用含有抗生素的饲料。另外,现在中国的饲料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也都纷纷在饲料中添加了抗生素。” 饲养动物在长期食用含有抗生素的药物和饲料后,它们体内的病毒、病菌也会产生很强的抗药性,如果这些抗药菌、抗药病毒存留在畜产品中,或者通过其他一些方式向人传播,人就会因之生病。
陈焕春也认为,眼下,很多人在动物饲养过程中,用药比较盲目,常常是动物一生病就打抗生素,从而导致一些“人兽共患病”的病原出现复杂化。
刘起勇表示,更为严重的是,抗生素在滥用之后,会使得许多的病毒、病菌实现耐药性-抗药性-高抗性-多抗性-超抗性的蜕变。这时,当人感染此类病毒、病菌之后,就会因为抗生素失效出现无药可治的局面。
■动物饲养业中使用抗生素的行为必须规范
“为了降低‘人兽共患病’的威胁,目前很多西方国家不准使用添加含有抗生素的饲料,在家养动物生病时,也不允许给它们使用含有抗生素的药物。这种做法应该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张培君对记者表示。
刘起勇强调,当前国内的动物饲养业中使用抗生素的行为必须要予以规范,当动物生病时,需要对症下药,只有必须使用抗生素时才可使用。在使用时,要适可而止,药物一旦发挥效力,就应该停止。而对于有些养殖场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行为,应该予以禁止。
除了家养动物使用抗生素的威胁以外,现在人们面临野生动物传染“人兽共患病”的情形也很不乐观。由于一些人喜好野味,大肆捕杀野生动物,把一些原本只在深山荒野的动物群中传播的疾病也带到了人类面前。而这些野生未驯化动物所携带的不明病菌,则更具潜在的威胁,前几年爆发的SARS就是最好的例证。专家表示,出于对人类自身安全和健康的考虑,人类最好还是要少和大量野生动物亲密接触,并要改掉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文/李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