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殖是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河北省把发展奶牛规模养殖作为重要突破口,多措并举,积极引导散养奶牛入区饲养。
明确发展目标。实现奶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是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促进奶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按照“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创新机制、规范管理,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的思路,经过三年努力,把河北建成全国养殖规模最集中、奶站管理最规范、乳品质量最安全的省份。明确了三步走的战略措施:2008年底全面取缔流动奶站,这一目标已经实现;创新奶站经营机制,2009年所有奶站由乳品加工企业经营,实现奶牛养殖、生鲜乳收购、乳品加工一体化管理;2009年,坚持现有场区增容扩建、重点区域集中新建,加快散养奶牛入区饲养步伐,2010年奶牛全部实现规模养殖。
加大资金投入。为鼓励规模养殖场区建设,省财政筹措安排资金2.6亿元,对现有规模养殖场区扩建,每增容1头奶牛补贴300元;新建规模养殖场区,按设计容量每头补贴350元。
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规模场区建设资金补贴力度,着力解决土地和融资难题,简化审批办事手续,鼓励乳品加工企业、奶站经营者、奶牛养殖大户,改建扩建规模场区。截至2009年8月末,全省奶牛存栏158万头,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880个,存栏奶牛34.5万头;奶牛小区1335个,存栏奶牛90.6万头;散户奶农12万户,存栏奶牛33万头,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到79.1%,今年底将达到80%以上。
标准化生产是保障畜产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认真落实国家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土地、政策等资源优势,按照适度规模、合理布局的要求,强力推进猪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已建成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1820个,标准化蛋鸡规模养殖场521个,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不断提高。
完善标准体系。按照“科学、实用、配套的原则,不断完善标准体系,省级地方标准达到120项、市级标准达到480项,基本建立起了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配套的畜牧业标准体系。
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典型示范场建设在全省范围内筛选确定一批养殖典型,按照“河北省畜禽规模养殖典型示范场建设标准”,确定了生猪、蛋鸡、奶牛典型示范场标准,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了386家养殖场作为畜禽规模养殖典型场,其中生猪典型示范场118家、蛋鸡典型示范场60家,奶牛典型示范场208家。通过畜禽规模养殖典型示范场的带动,全省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养殖得到了较快发展。
加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力度。突出抓好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行标准化养殖方式,强化从产地环境到产品质量的全程管理,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全省已建成标准化示范区14个。
调整布局结构是加强第一主导产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调整区域布局。重点培育奶牛、肉牛、肉羊、瘦肉型猪和蛋鸡五大优势产区,优势产区牛奶、牛肉、羊肉、猪肉、鸡蛋产量分别占全省总产量的81%、72%、65%、78%和75%以上。西部山区及山麓平原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形成太行鸡特色产业。
发展产业化经营。围绕优势产业,加强养殖基地建设,全面提高畜禽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水平。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完善龙头企业与养殖场(户)的利益联系机制,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2008年,全省畜牧产业化实现产值510亿元,同比增长11.8%。
优化畜禽结构。稳定生猪、家禽、奶牛生产,重点发展肉牛、肉羊等节粮型草食家畜,加快发展特种养殖业。生猪、家禽生产要稳定数量,提高质量,防止大起大落;积极培育乳肉兼用型奶牛,加快优质肉牛、肉羊基地建设,满足市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