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防疫执行能力动物免疫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手段,而推进“春秋集中免疫、月月定时补针”的工作制度是一个渐进而艰难的过程,其难点在资金,重点在领导,关健在落实。为了推动动物防疫工作全面、有效开展,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疫质量和密度,鄂州市在动物防疫方面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狠抓资金落实。为了克服“以钱养事”资金被截留现象的发生,确保防疫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鄂州市在“以钱养事”资金拨付方式方面实行了改革,即由市财政下拨到区财政,再由区财政直接下拨到乡镇畜牧服务中心,发放到村级防疫员手中,减少了中间环节。同时,市政府每年组织审计部门对防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使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劳动报酬有了保障,每年收入达1万元~1.2万元。二是实施责任追究。鄂州市除了继续实行动物防疫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外,还建立了多项工作制度,层层分解防疫任务,落实到专人。行政方面,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五包责任制”,即区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防疫员包质量。业务方面,实行“一对一”防疫包保责任制,组织全市 200多名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同全市畜禽养殖场(户)进行“结对共建”,将各责任单位的动物防疫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工作完成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进行考核,实行奖惩兑现。三是加强督导检查。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每年成立四个防疫督导组,每个党委成员负责一个区,每个乡镇派出一名防疫督导员,督促指导各地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每年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完成后,要分别集中进行一次检查验收,对先进单位要给予奖励,对工作不达标的要进行整改。
提升疫情监测能力一是开展血清学检查。每年春秋集中防疫后,鄂州市畜牧兽医局都要成立专班对全市25个乡镇的畜禽养殖场(户)进行抽血检查,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畜禽养殖密集区和新老疫区进行四季监测。对于抗体不达标的乡镇、场(户),要组织力量进行重新补免,确保畜禽处在有效的抗体保护状态。二是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市动物疫病监测中心每月在庙岭、华容、太和、沼山、汀祖、花湖6个乡镇和10个畜禽养殖场进行一次流行病学调查,重点加强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调查工作,随时掌握疫情动态。三是健全疫情监测网络。鄂州市动物疫情监测中心在全市建立了35个动物疫情监测报告点,并定期对35名疫情监测报告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同时以基层站检疫项目建设为契机,改善基层疫情监测工作条件,提高疫情监测的科学性和灵敏度。四是开展疫情风险评估。鄂州市畜牧兽医局在搞好血清学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巡查的基础上,对疫情多因子进行分析评估,定期编写风险评估报告,指导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提高检疫监管能力一是加强生猪屠宰稽查工作。鄂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加大对全市86个生猪屠宰场点、109个肉食市场(经营点)的稽查工作,重点检查动物检疫合格证持有情况、病害猪肉无害化处理情况、集贸市场经营动物产品检疫情况等8个方面的内容,对违纪违规现象进行严肃查处。二是签订检疫监管责任书。鄂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已同全市3000多个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签订了《鄂州市养殖安全监管责任书》,用法律手段规范畜禽养殖场(户)的经营行为。三是强化活禽经营市场整顿。根据上级要求,鄂州市开展了活禽经营市场专项整顿行动,下发了《鄂州市畜牧兽医局关于开展活禽经营市场专项整顿行动的通知》(鄂州畜牧文﹝2009﹞23号),对城区35个活禽经营(摊点)进行整顿。通过采取增配消毒设施、健全检疫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大大改善了卫生条件,加强了检疫监管和疫情监测力度,使城区活禽经营市场的面貌有明显改观。四是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活动。鄂州市结合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对全市畜禽养殖场进行抽查,重点检查兽药、饲料等投入品以及畜禽产品质量和畜禽养殖档案建立情况,推进畜禽标准化生产顺利进行。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一是健全动物疫情应急网络。鄂州市市、区、乡(镇)三级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均已成立了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工作专班,并制定了《鄂州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操作手册》,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操作程序、标准和指挥部成员单位、工作人员的相关资料汇制成册,方便实际操作。二是落实防控工作包保责任。鄂州市畜牧兽医局组织242名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同全市规模化养殖场(户)建立“一对一”结对共建防疫保包责任制。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除了帮助畜禽养殖场(户)搞好消毒、防疫和规范管理工作外,再担负着疫情报告、疫情处置等多项职责,强化了应急效能。三是开展动物疫情应急演练。鄂州市以禽流感和蓝耳病防控工作为契机,每年定期开展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把反应速度、疫情诊断、疫情处置、组织管理作为演练的考核指标,通过演练发现工作漏洞,锻炼处理突发动物疫情的能力。四是加强动物防疫物资储备。鄂州市区两级财政均设立了动物疫情应急资金拨付专项,专门用于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各区、乡镇在做好“以钱养事”资金拨付的同时,按每户2元的标准安排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加强防疫物资的储备工作。先后建立了疫苗保管制度、防疫物资保管制度等6项制度,对机动喷雾器、防护服、消毒药品等防疫物资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真正做到有应急预案、有应急资金、有应急专班、有应急物资的“四有”目标。
提升技术支撑能力乡镇动物防检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主体。近年来,我市把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个人素质、加强队伍建设作为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一是编写培训教材。根据鄂州市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和培训要求,组织专家编写了《鄂州市村级动物防疫员技术培训读本》和《动物疫病防控法律法规选编》、《畜禽养殖实用技术选编》等培训资料,及时下发到各乡镇,组织村级动物防疫员和乡镇动物防检员学习。二是举办防疫现场会。我市每年组织全市乡镇动物防检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举办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养殖档案建立、乡镇兽医站化验室建设、生猪标准化检疫等现场会,通过现场观摩、老师讲解和典型户(站)的现身说法,普及养殖档案填写、化验室建设、规范化检疫知识,使大家一看就知、一学就会。三是召开专题培训会。鄂州市先后请华中农业大学、新疆天康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新农饲料有限公司的专家教授就蓝耳病防控、疫苗保存与使用、防疫技术操作、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治等多个专题进行了培训,讲课均采用多媒体教学,做到图文并茂,生动直观。同时,市畜牧兽医局的技术人员利用新农培训、科技下乡、蓝耳病防控、养殖小区建设等形式,到各区、乡镇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提高畜禽养殖场(户)的技术水平和法律意识。
作者: 湖北省鄂州市畜牧兽医局局长 杨定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