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努力消灭牛瘟
1948年6月1日,新中国最早的兽医科研单位———东北行政委员会农林处家畜防疫所在伪满家畜防疫所的废墟之上成立,这就是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前身。
仅用半年时间,他们就研制并生产出抗牛瘟、抗猪瘟和抗炭疽高免血清等8种药品17万毫升,挽救了数以万计的耕牛、军用马匹和家畜,缓解了当时东北地区急剧紧张的牲畜疫情,确保了解放区的家畜防疫药品及时供应。
从1948年到1953年,哈兽研所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7个疫苗、两个检疫措施的科研成果,在新中国动物医学界崭露头角。其中,牛瘟绵羊化山羊化兔化弱毒疫苗的推广与使用,使猖獗一时的蒙古牛、朝鲜牛、牦牛的牛瘟病被彻底降服了。1956年,我国骄傲地向世界宣布:古老的华夏大地彻底消灭了牛瘟。
世界首创马传染性贫血病弱毒疫苗
在1954年到1977年的23年里,哈兽研所取得了牛肺疫、猪丹毒、马传贫等97项重大成果。1964年,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成功使用,结束了猪瘟在中国长期大规模肆虐的历史;牛肺疫Ⅱ系兔化弱毒疫苗及其绵羊适应疫苗的问世,让中国在1996年向世界宣布消灭了牛肺疫。特别是马传染性贫血病疫苗的研制成功,不仅突破了慢病毒不可免疫的理论,更是迄今为止国际慢病毒免疫理论和实践的唯一成功范例,可为包括人类艾滋病在内的慢病毒病免疫研究提供重要借鉴。
马传染性贫血病于1843年首次被法国学者报道,已有160多年的流行史。由于马传贫病有极高的致死率,所以一直是困扰世界养马业最严重的传染病。由于其病毒属反录病毒科慢病毒属,国外有学者曾预言慢病毒病无法免疫。
我国的马传贫研究始于1965年,哈兽研所成立了以沈荣显院士为主任的“马传贫”研究室。他们利用马传贫病毒接种驴体进行传代的方法,成功地培育了一株驴强毒,并将其在驴白细胞培养物上长期连续传代,使其毒力减弱。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他们终于冲破了慢病毒免疫预防的禁区,率先在国际上成功地研制出了马传染性贫血病驴白细胞弱毒疫苗,并有效地应用于我国的马传贫防制工作上。
该项成果于1983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迄今为止仍然是世界上预防马传贫病的最有效疫苗。据我国农业部统计,10年间,该苗的应用共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65亿元。
狙击SARS、禽流感
2003年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发布了SARS病毒“全球警告”。哈兽研所再次挺身而出,先后自筹资金600万元,改造并利用现有试验设施,积极投入动物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的相关研究,建立了SARS病毒动物感染模型,进行了防治储备性研究,满足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2004年至2005年,为了打赢禽流感阻击战,哈兽研所将20多年苦心研制成功的H5N2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转让给国内9家大型生产企业。凭借这个疫苗,我国在短短50天的时间里,控制住了禽流感疫情的蔓延和扩散。随后,哈兽研所又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疫苗,使我国拥有了防控各型禽流感疫情的“撒手锏”。
60多年来,哈兽研所共承担科研项目634项,获得各类科技成果303项、各种奖励的成果167项、通过鉴定的成果137项,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在中国工程院开展的我国20世纪重大工程技术成就评选中,全国动物医学领域评出的四大科学成就均出自哈兽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