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如何将甲型H1N1流感危害降到最低?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7-13  
     随着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甲流”认识的加深,卫生部将不断调整防控策略,轻症病人可居家治疗,密切接触者实行居家隔离,调整卫生资源应对疫情的社区暴发流行。请关注——

    如今,甲型H1N1流感在我国呈病例快速增加趋势,个别地方已出现甲流聚集性病例的发展变化趋势,社区集中传播随时可能发生,也可能会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7月6日,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副主任梁万年表示,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甲型H1N1流感认识的加深,卫生部将不断调整防控策略,轻症病人可居家治疗,密切接触者实行居家隔离,调整卫生资源应对疫情的社区暴发流行。

    部分学校提前放暑假

    近期,广东、北京等地多个学校发生了集体性病例疫情,教育部、卫生部等相关部门立刻采取行动,实行部分学校暂时停课,学生在家学习,期末考试延期举行等措施。北京、广东等五省市学校在完成教育教学计划和考试后可尽快放假。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廖文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教育部已专门成立了应对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应急领导小组,加强了疫情地区学校的健康教育与防控工作指导,要求他们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目前,已经调整了部分地区学校放假时间,北京、上海、福建、广东、四川这几个重点地区的学校在完成教育教学计划和考试之后,可以简化学期的总结、结业、毕业典礼,缩短学生在校时间,尽快让学生离校;同时,教育学生们在假期防控流感,要求各地尽快做出安排,让学生提前离校。

    “尤其是中小学,在考试后会有一周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现在要缩短成两三天,让学生在校时间尽可能缩短。”廖文科表示,北京原定7月10日前放假,目前北京市已做安排,已经有几个区的学校从7月5日开始要求学生陆续离校。目前,教育部已下发通知,要求各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属高校特别提醒学生,暑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会和旅游。

    居家隔离治疗做好两件事

    目前甲型H1N1流感表现温和,病死率不高,和普通季节性流感相近,有些无需治疗即可痊愈。为了有效调配卫生资源,使卫生工作更加常态化、科学化,突出防控的针对性和重点,卫生部及时调整防控策略,今后对病人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救治。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表示,实行分类管理,不再对每个病例进行诊断而只需在群体中抽样诊断,关注重点人群,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可以把主要精力和医疗资源用于治疗以及监测病毒变异等方面。我国的防控策略调整后科学性将增强,更有针对性,主要是向低投入高收益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转变。

    梁万年表示,居家隔离要严格按照管理要求,比如限制外出,不能接触其他人员,对接触到的人员加强防护等,居家隔离与集中隔离的管理效果没有差异。居家进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更人性化、更具可持续性。在确保重症病人得到及时有效、规范化治疗的同时,对一些轻症病人,在自行同意的原则下,可以考虑实行居家治疗,但是哪些病人属于轻症,适不适宜实行居家治疗,应经过专业部门的评估。

    专家提醒,居家治疗和居家隔离公众要做好两件事,即管好自己及自己的家人。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现流感症状,要及时跟社区医生取得联系,听取医生的建议,症状轻的没必要都进入大医院,这样也可减少传播疾病的机会。

    “甲流”疫苗不会全民接种

    疫苗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最有效的手段,目前,我国已经在研制生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但是疫苗的研制、审批、使用有严格的监管流程,疫苗是否安全有效,接种剂量、接种途径、接种间隔时间等必须经过严格的临床实验评价,临床实验后才能进入审批阶段。我国目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策略,是要在今年10月1日前,储备我国人口总数1%的疫苗,也就是要储备1300万剂的疫苗用于应对我国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爆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甲型H1N1流感技术组副组长、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罗会明表示,即使疫苗上市,也不可能全民接种,应首先用来保护最该保护的人群,即感染机会高,感染后得重病风险高的人群。

    “疫苗生产出来后,不是所有人都要打,疫苗的使用是要强调免疫策略的。”梁万年表示,卫生部正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这种疫苗的预防免疫策略,也就是该疫苗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对什么样的人群,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免疫接种,包括如何来监测和防止由疫苗接种所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反应等问题。

    罗会明说,“对于甲型H1N1流感来说,我们既要寄希望于疫苗,更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尽可能少去人群拥挤的室内场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的作息制度,健康营养、适当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甲型H1N1流感的感染机会,才能把危害减少到一定的程度。”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