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病是指在人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由于人和动物之间频繁和不可避免的相互作用,人畜共患病对人类、畜禽、伴侣动物和野生动物的健康和生存,都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很大比例(约60%)的对人致病的病原体也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已经明确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有800多种,另75%的新出现的病原体属于人畜共患病的范畴,但归根结底,人畜共患病之所以重要,并不仅仅因为他们造成人类的发病和死亡,还因为他们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了解,目前,全世界已证实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寄生性动物病有250多种,其中较为重要的有89种。我国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90种,其中,曾造成大规模流行、死亡率较高的有鼠疫、SARS、狂犬病、禽流感等十多种,有些疾病迄今人类还无法攻克。
本次会议围绕我国人畜共患病的热点、难点开展专题学术交流,如禽流感、狂犬病、布氏杆菌病等人畜共患病,并就如何加强人医与兽医合作展开讨论。11月23日进行了大会特邀报告,共13名专家进行了大会报告,其中包括两位外国专家。11月24日进行了分组报告,共分人畜共患细菌病、人畜共患病毒病和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三个专题进行讨论。100余名全国知名畜牧兽医、卫生专家学者分别阐述了不同人畜共患病目前的发展和研究情况。论文集共征集人畜共患病毒病论文60篇,人畜共患细菌病70篇,人畜共患寄生虫病43篇,人医和兽医合作专题及其他15篇。
此次会议还评估了我国受灾地区地震发生前后的畜牧业情况与动物重要疫病和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的调查及其风险,并对灾区畜牧业恢复和重建提出建议,为灾后有可能引发的重大动物疫病与人兽共患病的发生提出防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