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改革开放30年甘肃省畜牧业发展综述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12-01  
     改革开放30年来,甘肃省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畜禽数量成倍增长,肉禽蛋奶翻了三番,畜牧业基本实现了由家庭副业到支柱产业的历史性转变,由传统生产向产业化经营的实质性转变,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改善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产业规模逐年扩大。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全省各类畜禽饲养总量3144万头只,2007年发展到1.36亿头只,增长3.3倍。其中牛、羊、猪存栏分别发展到453万头、1647万只和675万头,出栏发展到152万头、977万只和775万头。家禽存栏增加到4682万只,出栏发展到4156万只。肉蛋奶总产量由1978年的15.92万吨发展到2007年的143万吨,增长近8倍,翻了三番多。

    生产水平持续提高。畜禽良种推广普及,推广应用科技成果转化和科学技术,畜牧业生产水平出现了较大幅度提升。2007全省牛、羊、猪平均出栏率分别达到35.3%、62%和110%,比1978年分别提高32个、54个和63个百分点。牛、羊、猪个体产肉量由1980年的64.3公斤、13公斤和47.5公斤增加到103公斤、15.7公斤和70.6公斤;成年奶牛泌乳期产奶量由的1500公斤增加到3500公斤,蛋鸡生产周期产蛋量由6公斤增加到16公斤以上。

    发展方式悄然变化。畜牧业商品化程度提高,专业化生产应运而生。规模养殖大户、标准化养殖小区、现代化养殖企业相继发展,畜牧业开始由家庭分散经营为主向集约化经营发展。2007年,全省规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小区和工厂化养殖企业分别达到85万户、1530个和5342个,饲养各类畜禽4478万头只,占全省饲养总量的35%左右。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畜禽饲养规模的扩大,彰显了“承农启工”的重大作用。从“承农”方面看,带动了草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的建立,实现了“反哺农业”和粮食转化增值。从“启工”角度看,为食品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料,带动了饲料工业、兽药行业、畜牧机械、毛纺及皮革加工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据统计,2007年全省有牛羊肉加工企业28个,年设计加工能力近300万头只;44个乳品加工企业日处理鲜奶300吨以上,年产值7.4亿元;皮毛加工企业33个,年产值4.4亿元;各类饲料加工企业发展到183个,年实际加工能力116万吨,产值近30亿元。

    产业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1978年,全省畜牧业产值仅为3.8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6.85%;2007年达到15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23.69%。部分市县农民现金收入的40%以上来自畜牧业。畜牧业还为农村400多万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