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比利时的皮特兰猪肉质优良,是目前世界上瘦肉率最高的猪种。但其第6号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突变,易引发严重的应激反应,常常在运输途中或打斗、配种、高温等情况下死亡,造成巨大损失。长期以来,养猪户和养猪企业对皮特兰猪简直是“爱恨交加”。
研究发现,“氟烷隐性基因”是诱发皮特兰猪应激反应的“元凶”。1999年起,在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的支持下,农科院畜牧所科研人员开始尝试着剔除“元凶”。经过逐一基因分型和多代选育,科研人员终于把携带危险“元凶”的猪个体一一驱逐出群,从近4000头皮特兰猪中成功培育出一批“耐刺激”的优质种猪。
“从前,皮特兰猪即便幸运地活到出栏,也常常在被宰杀的一瞬间发生剧烈的肌肉痉挛,从而产生大量PSE(苍白、松软、渗水)‘坏肉’,现在怎么折腾也无妨。”课题负责人、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谈永松向记者描述了两次记忆深刻的转运过程:上世纪90年代初,150头皮特兰猪在从老猪场向新猪场转运的2公里路途上,一下子就死了40多头;2006年夏的一个高温天,80头“耐刺激”的新型皮特兰猪被一路从浦东机场镇拉到宝杨码头,再从码头转运至崇明农场,折腾了大半天,居然一头没死。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供应的猪肉70%属于“洋三元”,即由原产英国的大白猪、长白猪和原产美国的杜洛克猪杂交而成。虽然“洋三元”的瘦肉率约在60%左右,但肉质欠佳,缺少“猪肉味”。相比之下,皮特兰猪肉瘦而味美,但因身价高昂且产量有限,无法作为商品猪直接“献身”市民餐桌。为此,科研人员计划用其稀有血统改良本地优质猪种,以源源不断供应市场。为此,今年市农委已将“优质猪种杂种优势利用及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列为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
谈永松透露,目前,课题组已选定瘦肉率约40%的金山枫泾猪和“申农1号”猪作为杂交母本。它们将分别与改良皮特兰猪和杜洛克猪进行三元杂交,预计繁育后猪的瘦肉率将达60%以上。届时,不但瘦肉精没了“用武之地”,猪肉也将回归它应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