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之所以出现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范围内使用同一个程序免疫的现象,与我国过去实行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以及当时畜牧业整体水平落后,养殖量小、品种少、环境污染程度低等有关,再加上当时疫病种类较少、临床感染单一的特点,免疫程序在总体上的效果并不差。但是,在畜牧业历经2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的今天,“大一统”的方法已有些不适应。从这个角度讲,实行动物防疫“处方化”,是对“大一统”免疫方法的完善和补充。
由于动物疫病可能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的特殊性,国家对动物疫病的防控已经从过去政府“大包大揽”向宏观指导、宏观控制方面转变,通过《动物防疫法》,授权农业部公布计划免疫病种,对动物疫病分类、疫情分级,实行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免费供应,免费对动物接种等政策和措施相继出台。可以看出政府在为农民提供安全生产保护和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持上付出的积极努力。
然而,由于各个饲养企业或农户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能力、条件各有不同,对于疫病的防控,只有根据各自饲养的畜禽品种、方式和规模、管理水平、当地同类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态势、既往病史、投资能力等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各自实际的有针对性的免疫程序或方案,再经当地兽医专业部门的审查,保障其实施免疫程序或方案的科学性,才能达到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
可以说,在未来的动物疫病防控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特别是专业职能部门要尽到专业信息及时传递、专业技术培养和辅导、督促的责任,通过对所辖区域饲养企业或农户的免疫程序或方案进行审查、备案,以及产地检疫、计划免疫效果的检查等措施,履行监督职能。改“大一统”的免疫程序为动物防疫处方化,以适应新的动物疫病防控形势,是一种积极的科学态度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