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5日,农业部总经济师杨坚在“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上透露,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农产品需求继续呈刚性增长态势,据测算,中国每年大体需要增加40亿公斤粮食、80万吨肉类、100万吨植物油需求。
杨坚指出,解决好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不能依赖国际市场,必须立足国内保证基本自给,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也是对世界负责的必然选择。在中国耕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要促进农业发展、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依靠增加种植面积来提高农产品产量并不现实,依靠增加化肥、农药等投入品来提高农产品产量也难以为继,必须紧紧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杨坚表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在农业领域将围绕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体制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力争用15年左右的时间,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
杨坚最后说,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付出大量和艰苦的努力,也需要得到包括国际友人在内的各界人士的支持。举办此次论坛既为中国国内涉农政府机构和农业科研单位提供了很好的沟通平台,也为中外农业科技合作提供了重要的交流窗口,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深入交流、积极讨论,为推动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和进步、加快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据了解,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培育出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500多个,实现了农作物品种2—3次大规模更新换代,农作物单产水平大幅提升,粮食单产从1978年的每公顷2527公斤提高到2007年的每公顷4748公斤,总产量突破5亿吨;选育出的近百个优良畜禽和水产新品种推进了养殖业持续稳定发展。中国的农业科技创新和进步还推动了农业种植和养殖方式转变,促进了设施农业快速发展,提高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比重,强化了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使中国农业发展效益和质量不断提高。
与会的国内外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在作物育种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生态技术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有些领域具备国际竞争优势,通过有效机制尽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既是增加农产品供给的可行之路,也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此次由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办的“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是农业部第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一项重要活动,来自农业部、商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农科院的专家和领导参加了此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