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规模化”这个词在我国的经济社会中用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比如:“规模化企业”、“规模化效益”、“规模化养殖”等等。今天,我们专门谈谈“规模化养猪”。前不久,笔者专访了北京与“猪”有缘的二位专业人士,受益良多。他们一位是原北京市畜牧局副局长、著名的工厂化养猪专家,现任北京市种猪生产者联合会高级顾问、名誉理事长的曹运明同志,另一位是兼任北京种猪生产者联合会理事长的北京华都种猪繁育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韩子民同志。他们在养猪业摸爬滚打多年,一直是从事养猪业管理、生产、研究的专家领导。
一提起“规模化养猪”这个话头儿,他们就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曹运明同志虽然1999年已从北京市畜牧局副局长的领导岗位退了下来,但他对 “养猪”情有独钟,至今依然活跃在与养猪有关的研究、管理、生产的事业中,一谈起北京养猪业的发展变化,曹运明一桩桩、一件件如数家珍。他非常了解、熟悉北京的养猪企业及种猪繁育、生产的方方面面。韩子民同志年龄虽然不大,但他已从事养猪业十几个年头了,他不但在种猪繁育的研究、管理、生产方面颇有建树,而且是北京养猪业的一位成功企业家。两位对养猪业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专家向笔者介绍了北京养猪业的发展变化,并提出了规模化养猪在生产、管理、研究方面的良好建议。特别是北京华都集团在规模化养猪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规模化养猪方面起到了典范作用。访谈后,笔者将他们的谈话加以整理归纳,分为几个题目介绍给读者,以期对养猪业的同行和有关人士有所启发,为推动规模化养猪略尽绵薄之力。
北京启动规模化养猪的历史经验
规模化养猪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延续近半个世纪,而我国的规模化养猪起步较晚。据曹运明介绍,北京的规模化养猪起始于1987年,当时的养猪目的主要是要保证北京的市场供应,那年因春节将到,北京市场猪肉供应短缺,为了解决春节猪肉供应,虽紧急到外地调运,但外地猪肉也很紧张。由此导致北京市政府责令当时的北京市畜牧局尽快拿出北京市开展规模化养猪的方案并尽快推进规模化养猪。当时北京在规模化养猪方面没有一点儿经验,他们到几个养猪业发达的国家考察后拿出了在北京推行规模化养猪的方案,方案提出要在北京市建起1254个规模化猪场。那时,国营的猪场存栏头数在200头左右,而要求新建的规模化养猪场必须每家达到100头以上。当时很多人对规模化养猪的意义不认识。为此,市畜牧局就专门组织各区县的畜牧局长开会、培训。可以说,规模化养猪在北京起步非常艰难。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北京虽然已建起了不少规模化的猪场,但据调查,在北京市70%左右还是传统的农民家庭养猪。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传统的家庭养猪总量将逐步萎缩。因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很快,过去以补贴家庭经济来源为目的传统家庭养猪将大量减少。由于环保治理要求和养猪技术、防病防疫方面的严格标准,传统家庭养猪将逐渐被拥有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完备的疫病防治生物安全体系的规模化养猪场所取代。目前,传统家庭养猪正处于向集约化、规模化养猪方向转变。规模化养猪将促进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这将是未来养猪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展规模化养猪 必备四大条件
要在一个地区实现规模化养猪,势必要建一定数量的规模化种猪场,这就要拥有以下几个必备条件,才能实现安全、健康的规模化养猪。
建场工艺
猪场选址、建场是建立标准的规模化猪场的必备前提。
先进、完整、标准的建场工艺目前在我国尚不具备,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现在的专业院校的专业教材尚无标准的建场工艺供养猪业在建场时参考。目前建场一般是参考国外的建场工艺,再结合我国当地的实际情况,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权威的业内专家来制定。建场工艺的标准是猪场建成后在生产运营中的关键,对生产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选择优良品系的种猪进场是规模化猪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
过去,传统家庭式养猪基本是有什么猪就养什么,对优良种猪的选育并不重视。但是要搞现代规模化养猪则必须要考虑选择优良的品系种猪,这是种猪繁育的生命线之一。北京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引进国外的优良品系种猪,到目前,世界上已有的优良品种都已引进国内。现在不仅北京市,全国大多数省市都从国外引进优良种猪,而且还注重了种猪的后期选育和质量提高。“杜长大组合”是目前世界上普遍应用的最佳组合。我国目前基本沿用了这套组合。1997年北京畜牧兽医总站曾在全市做了一个“普通杂交组合在郊区生产中的反应”的调查,结果显示“杜长大”是表现最好的组合。2005年1月6日,北京华都集团又从美国引进了261头原系种猪,这对北京及周边地区种猪业的发展将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是保证种猪繁育健康的必备条件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是规模化养猪场的又一条生命线。不论在任何情况下,质量是企业在市场中生存的惟一选择。养猪企业在新的竞争形势下,要想冲破技术壁垒,占领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首先要解决好养猪业生产中产品的安全和健康问题,这是市场的需要也是历史的使命。规模化种猪生产企业作为养猪业的源头更应该高度重视产品的安全与健康。在场地建设上和种猪生产管理中都要将种猪的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
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是规模化养猪企业保持市场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现代化的养猪企业,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其中包括观念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战略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在企业管理中,拥有一支高素质人才的管理队伍,是实施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必要条件。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化管理团队才能保证在种猪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销售、服务全过程中都在标准化管理监控下进行,才能使企业管理更趋于科学化、专业化和系统化。这样通过过硬的管理和不断的创新,企业在控制质量的基础上才能构建起稳定强劲的发展动力,才能在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增强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种猪生产必须先行现代化
北京华都种猪繁育有限责任公司是北京华都集团大型种猪繁育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拥有原种猪场三座、祖代猪场三座,现存拦 2000多头基础母猪及年产万吨的饲料厂一座。近日,该公司又从美国引入了261头原系种猪及人工授精成套设备和器械,大大丰富了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的种猪资源,为后期优良种猪繁育、生产又增添了发展后劲。
华都种猪繁育公司高度重视产品的安全与健康。在场地建设、引进优良品系和种猪生产管理中都将种猪的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该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疫病防治与检测制度,其中包括严格人员隔离制度、舍内外定期消毒制度、严防人流物流制度、猪群免疫制度、饲料中无抗添加和种猪群定期疫病抽检制度、猪群净化与“清洁猪”生产制度等等。这些制度对保障猪群健康和良好生产性能的发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这些保障措施,公司在养猪行业中地位不断提升,产品得到市场与客户的认可与信赖。
华都种猪繁育有限责任公司始终坚持管理创新,从而激发了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他们为此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发展战略,进行人性化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通过管理者与员工的直接交流关注员工的需求,为员工提供更多发展事业的空间,以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潜力,通过建立和完善人才的引进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和利用原则,使公司形成了一批爱岗敬业、积极肯干、刻苦钻研、开拓进取的具有娴熟业务水平、掌握养猪生产、育种和兽医等全面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在企业生产管理中,他们严格按照北京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的要求制定了技术标准、管理及工作标准,使生产全过程及售后服务都在标准化管理监控下进行。同时,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在企业内部建立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利润中心支持所有的成本对象(包括质量、效率、人力资源、风险防范)进行成本核算,支持企业全方位的管理。从而保证企业稳定强劲的发展动力。
韩经理认为,在保障猪群健康、安全的基础上,一定要依靠现代养猪技术不断提高种猪产品的性能,优良的种猪性能是实现养猪企业效益的源泉。效益是企业经营的终极目标,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种猪市场,养猪企业仅靠被动的国外引种和重复简单的养猪生产已不能面对新的市场需要。因此,养猪企业一定要奋起直追、不断创新,利用国外遗传资源,繁育和培育出优于国外品种的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种猪。
为生产极具竞争力的高性能优良种猪,华都种猪公司在种猪培育方面建立起了完整的华都种猪繁育体系和遗传评估体系,并且在各场都建立起了紧密的遗传联系,在扩大群体选择的基础上各有侧重,在选育的过程中整合整个公司的种质优势、技术优势,生产符合市场要求的种猪产品,在各个种猪产品齐头并进的同时,形成和培育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在近日引进美系原种猪后要建立一个实验场,在法系长白、大白、台系杜洛克和美系长白、大白、杜洛克之间进行新的选育实验,争取不久的将来,推出华都选育的新的优良品种。打造出过得硬、叫得响的“华都”品牌种猪。目前“华都”牌猪肉系列产品市场覆盖率已达60%,产品经北京食品检测部门的鉴定,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被北京市政府确定为市级生猪定点屠宰企业,顺利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北京市食用农产品安全认证,成为首都食品行业的信用品牌,菜篮子工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华都种猪已被全国养猪界认可和关注。为了全力打造“华都”品牌,华都全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他们现已建立了以生产技术标准为主,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适合“示范基地”生产和管理需要的企业标准体系,形成了具有较强指导作用、操作性强、内部措施有力、管理制度及相关责任制到位的标准体系文件。依据从品种标准化———饲料标准化———饲养标准化———兽医卫生标准化———环境与设备标准化———产品标准化这一养殖业标准化框架,结合生产实际,制定了养猪生产过程中环境、品种、饲料、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兽药使用、无害化处理等涉及到生产管理中的各环节应遵循的准则,并且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及岗位责任制,达到种猪产品生产全过程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