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目前,我省已初步建立了省、市、县分级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应急管理体制。省政府成立了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负责对全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作出处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重大决策。全省14个市、100个涉农县(区)都相应成立了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分别承担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等职能。各级指挥部分别建立了联络员和定期信息通报工作机制,对奶牛疫情防控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我省根据国务院《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制定实施了《辽宁省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实施办法》,为奶牛疫情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全省14个市全部制定和实施了相关应急预案,进一步健全和规范了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为适应新形势下防控工作的需要,我省出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市县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了动物卫生组织体系建设,建立了行政管理、执法监督、技术支持三大体系及省、市、县、乡、村五级工作机构,省本级和14个市普遍建立了应急专家人才库,组建了应急处置专家组和应急预备队,应急体系逐步健全。
我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断规范疫情信息报告工作,明确了信息报告责任主体。省、市、县分别加强了应急职守,加强值班队伍、值班网络体系建设,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了疫情报告网络,疫情信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程序、时限和渠道报告。按照定点、定时、定量原则,我省科学开展奶牛疫情监测工作,及时汇总分析监测数据,科学指导防控工作,消除疫情隐患。
随着应急处置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我省结合疫情应急处置,对应急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开展接近实战标准的应急演练,重点增强专业队伍的现场诊断、疫情处理技术、疫区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紧急免疫监测、疫情信息传递能力。提高了队伍的动物疫病知识、疫情处置技术知识、动物防疫法律知识、监督检查站工作开展、个人防护知识等整体素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科学制定了应急防控物资储备标准,定期对应急物资储备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应急防控工作需要。目前,我省已初步建立了装备优良、技术过硬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队伍。
省动物卫生监管局根据国家统一规划,及时制定了全省奶牛口蹄疫免疫实施方案和疫病监测实施方案,各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各级财政部门及时落实疫苗经费,按时完成了强制免疫用疫苗采购和调拨,保证了强制免疫工作顺利进行。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了对免疫操作技术人员的培训,我省奶牛口蹄疫免疫操作做到了标准化、规范化。目前,全省秋防工作已接近尾声,全省应免疫奶牛口蹄疫免疫已完成,正按规定开展免疫效果评估,对免疫抗体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及时进行加强免疫。
按照“定时、定点、定量”的原则,我省积极开展奶牛疫病监测工作,及时汇总、科学分析监测结果,对奶牛疫病发生趋势进行科学预测,有针对性地指导防控措施的制定。按国家规定,每年坚持开展奶牛“两病”监测净化奶,一旦检出阳性病例立即扑杀,并对阳性奶牛所在的群体进行跟踪监测。
沈阳市东陵区在奶牛疫病防控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将奶牛“两病”净化作为重点动物疫病监测来抓,狠抓落实,分工明确,以村防疫员配合区域所业务人员进行结核病检疫与布病采血同步进行为基础,布鲁氏菌病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用试管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最终定性,对平板凝集阳性试管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为阴性的奶牛隔离观察一个月后复检,对出现阳性奶牛养殖场(户)实行彻底消毒,以对检出阳性奶牛的扑杀无害化处理为目标,形成一系列的检测消毒无害化等一体化措施,有效防控奶牛“两病”疫情。
东陵区在加强奶牛疫病防控的同时,还实施了奶牛健康证管理和奶牛档案管理,建立了奶牛疫病追溯体系,对已免疫的奶牛,逐头建立免疫档案,详细记录奶牛相关资料信息,然后佩戴可识读二维码耳标。一旦有奶牛发生疫情,可以迅速查找到有关奶牛所在地以及相关信息。外购奶牛严格执行农业部外购奶牛报批制度,派检疫员到引入现场进行隔离检疫,防止了患病奶牛引入。强化“两病”的科普宣传工作,全面提高了养殖户的防病能力和自我防护意识,形成了购奶牛前自觉要求采样监测的良好风气。
全省各级兽医部门不断加强对奶牛饲养环节的防疫监管,有效降低了全省奶牛发病率。有关技术人员积极指导奶牛饲养者建立免疫、卫生消毒、污染物无害化处理、人员管理等防疫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我省奶牛规模饲养场逐步建立了养殖档案,及时记录免疫、用药、消毒、诊疗等情况,提高了饲养环节透明度,奶牛疫病得到了有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