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生产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分析及防制措施
饲料霉变及由此引发的危害是困扰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霉菌的生长消耗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饲料受霉菌污染后,营养价值严重降低。此外,动物摄入受霉菌污染的饲料后,体内的霉菌毒素残留及其代谢物会造成动物性食品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的潜在危害。因此,加强饲料中霉菌及其代谢产物的预防和控制,对于保证饲料安全质量,保护人与动物的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饲料加工过程对霉菌毒素的影响
霉菌毒素是霉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代谢次产物。通常,霉菌毒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饲料加工过程不能破坏其结构。霉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湿度条件,因此,我们可通过控制饲料及其原料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来抑制霉菌的生长及生长速度,因此有必要对饲料加工中各环节、步骤对饲料水分和温度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
1.1 饲料原料
玉米和其他谷物是饲料中水分和霉菌的主要来源。因此,在控制饲料水分方面,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对原料的水分进行监控并记录,凡不符合含水量标准的原料不得入库。
1.2 饲料加工过程
谷粒粉碎过程中温度会逐步增高,如不予以控制,温度的增高量达到51℃以上就会使谷物中的水分发生明显移动,从而促使霉菌生长。这种情况在冬季尤为突出,因为冬季室内外的温度差异能使水分在谷物贮仓内壁上凝聚。采用较先进的加工设备,如空气助力锤磨机,可以减少饲料产品内热量的积聚,避免水分的迁移问题。
颗粒饲料的调质过程会在饲料中以蒸汽形式引入3%~5%的水分。理想状态下,这些引入的水分在出厂装运前被除掉,但这些额外引入的水分若没能在颗粒冷却时被消除掉,就容易导致霉菌生长。
实验证明,饲料的制粒过程可使霉菌数量减少102~105倍,但制粒步骤不能完全杀灭霉菌的孢子,存留于颗粒料内的孢子在条件适宜情况下还能生长。因此,颗粒料制作只能延迟而不能防止霉菌生长,在控制霉菌方面仅起较小的作用。
1.3 饲料贮存环境
为避免饲料在贮存过程中从环境中吸附水分,饲料成品仓库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由于水分含量高的饲料比正常饲料温度高,将热的颗粒饲料贮藏在冷仓内,水分就会以冷凝水形式附在贮仓内壁上,故对于入库的饲料成品也应在入库时控制其含水量和温度。
2 饲料霉变的预防
防止发霉即是预防原料和产品被霉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污染,从源头上堵住谷物和饲料产生霉菌毒素的途径。
2.1 谷物和饲料在保存、加工、运输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原料含水量:北方玉米、稻谷、高梁不超过15%;油料饼粕、麦类及其加工副产品、薯干含水量不超过13%;南方谷物和饲料含水量不超过12.5%。原料收购时须测定其含水量,不得收购含水量超过上述标准的原料或半成品。
2.2 谷物和饲料库要通风、干燥、凉爽,经常检查库存物是否干燥,发现异常,立即晾晒。春末至秋初是产毒霉菌生长繁殖的季节,尤其要注意防范。根据谷物和饲料“先进先出”的原则,尽可能缩短谷物和饲料的库存时间,减少污染机会和污染时间。
2.3 鉴于产毒霉菌容易在谷物、饲料上生长繁殖,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应采用“危害成分分析和关键点控制”系统,以控制饲料加工过程中的水分和温度。此外,还应防止由于饲料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带来的危害。饲料在加工过程中和加工之后,都可能接触到饲料加工、储存和运输系统中各个不同地点结块的陈旧饲料。而陈旧饲料往往严重霉变,很可能将霉菌传给其接触到的新鲜饲料,从而增加霉菌生长和霉菌毒素形成的可能性。为防止这种问题的出现,应将加工和操作设备中存留的结块和发霉饲料清除掉。
2.4 合理利用防霉剂。在高温、潮湿季节,谷物、饲料原料及成品饲料容易被霉菌及其毒素污染,利用防霉剂可延长保存时期。丙酸及其盐类、山梨醇及其盐类、双乙酸钠等是常用的防霉剂。
3 霉菌毒素的去除方法
对于严重霉变的饲料及饲料原料必须废弃,不得用于动物的饲喂。对于轻度霉变的饲料,只需去除其中的霉菌毒素,即可加以利用。除毒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3.1 物理脱毒方法
3.1.1 剔除霉粒法
饲料中霉菌毒素分布一般是不均匀分布的,常集中在毒坏、破损及虫蛀籽粒中。利用手工的、机械的或电子的挑选技术将这些籽粒挑选除去,可使饲料中的毒素大大降低,但这种方法效率较低,仅适用于数量较小的霉变饲料。
3.1.2 加热处理法
花生粕在150℃下焙烤30min,或用微波加热8.5min(0.7kW),可使48%~61%的黄曲霉毒素B1或32%~40%的黄曲霉毒素G被破坏,此外,用水蒸煮或蒸汽淋洗霉变饲料,也能有效地解除毒素。
3.1.3 紫外线、γ-射线辐照法
利用射线照射可有效杀灭霉菌并破坏黄曲霉素的化学结构,使强毒性黄曲霉素变性,失去毒害作用。日光照射30h,可除去黄曲霉素B142.3%,G1、G2几乎完全除去;用高压汞灯照射发霉谷物和饲料,除毒率可达98%~99%。
3.1.4 吸附脱毒法
吸附脱毒法即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进行脱毒的一种方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简便、有效的脱毒方法。常用的吸附剂有沸石、硅铝酸盐、高岭土、硅藻土、黏土等,它们都有很强的吸附作用,一般不溶于水,而且性质稳定,将它们作为吸附剂添加到饲料中,既不会被动物体吸收,又可选择性地与霉菌毒素结合。
3.2 化学脱毒法
用0.25%、0.5%、1.0%的次氯酸钠处理花生饼,处理时间24~72h,除毒率在93%以上,组间除毒效果差异不显著;对黄曲霉素的除去效果差异明显,其中除去黄曲霉素B1的程度最大。用液态氨或氨水处理被污染的玉米、豆粕、花生粕,可使毒素的内酯环裂解,失去毒性,达到除毒目的。在霉变的猪饲料中添加5%的生石灰,其去毒率为96%~99%。
3.3 生物脱毒法
利用某些微生物的生物转化作用,能破坏霉菌毒素的化学结构或降低霉菌毒素的毒性。试验证实微生物酶、米根酶、黑曲酶、枯草杆菌等对除去黄曲霉素有较好的效果。利用乳酸杆菌发酵的方法处理饲料也具有相似的效果,不仅可降低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毒性,还可增加饲料营养菌体蛋白,改善适口性。
3.4 其他方法
有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蛋氨酸、硒、胡萝卜素等也可降低霉菌毒素对畜禽的毒害作用。
结 语
在实际生产中要完全去除霉菌几乎是不可能的。在饲料加工过程中通过降低饲料原料中的含水量、控制存放场所的温湿度、各种防霉剂综合使用等方法创造不利于霉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抑制霉菌生长繁殖。对于已经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应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降低或去除霉菌毒素,降低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保障饲料的安全质量,从而确保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安全。
一周热点
- 2021-06-03美国农业部:4月份美国玉米总用量环比减少2%
- 2021-06-03IMEA上调巴西马托格罗索州2021/22年度大豆产量预测数据
- 2021-06-03IMEA下调巴西马托格罗索州玉米产量预测数据
- 2021-06-03Deral:巴西帕拉纳州二季玉米收割工作已经展开
- 2021-06-03AgRural将巴西二季玉米产量调低500万吨,因单产降至五年最低
- 2021-06-03StoneX将巴西二季玉米产量预测数据调低近15%
- 2021-06-03StoneX将2021年巴西大豆出口预测调高50万吨
- 2021-06-032021年6月2日世界主要期货收盘价格一览表
- 2021-06-03截至5月26日,阿根廷农户已销售2000万吨2020/21年度大豆
- 2021-06-032021年5月份巴西大豆出口量为1640万吨,同比增加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