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都江堰市地震灾害后防制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主要措施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8-28  
    5.12大地震造成大量动物压死、病死、应急死亡,如不及时清理,动物尸体腐烂将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极易造成动物疫病流行;畜禽圈舍损毁倒塌,生存环境改变,动物应激反应强烈,饲料饲草缺乏,动物机体抵抗疫病的能力急剧下降,发生动物疫病的机率大幅上升。为此灾后动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病防控显得更加紧迫,现将都江堰市开展灾后动物疫病防控措施介绍如下,供同类区域参考。

    1.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1.1即时清理动物尸体,并作无害化处理。灾后大量畜禽圈舍倒塌压死和应急死亡,不及时清理将成为病源发源地,对全市死亡畜禽24.8284万头.只.羽(其中生猪12996头、禽22.3739万羽、羊1129只、牛24头、兔1.0396万只);鱼12吨作深埋无害化处理。

    1.2强化消毒灭源,阻断疫病传播途径。灾后人居环境和畜禽养殖环境发生骤然变化,环境卫生条件急剧恶化,稍有不慎动物疫病将乘虚而入。灾后畜牧部门立即组织消毒药55.35吨,喷雾器323台(其中:机动115台),发放到乡镇、村,及时对畜禽养殖环境消毒,截止6月20日,累计消毒面积6632.55万平方米。

    1.3实施强制免疫,建立动物防疫屏障。5.12大地震后针对夏季动物疫病流行特点,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部门保免疫质量”的原则,组织各乡镇畜牧兽医服务站和村级防疫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展强制免疫工作。猪乙型脑炎免疫21.8万头,猪Ⅱ型链球菌免疫43.6万头/次,应免率100%;狂犬病免疫6.2万只,免疫率100%,犬只免疫标识佩带率100%。

    1.4开展灾后灭犬,严防狂犬病发生。地震后出现大量的流浪犬、野犬,特别是在地震后犬只应急情况下主动攻击人的事件频繁发生。灾后在春季灭犬4.8万只的基础上对流浪犬、野犬、未免犬进行扑杀,共灭犬4631只,并全部作无害化处理。

    1.5加大检疫力度,防止外源疫病传入。地震灾害后农贸市场被毁,畜产品交易分散,畜牧部门按照“主动检疫、免费检疫”的原则,创新灾后检疫工作新机制,免费提供亮证夹板900多个,全市482个动物及其产品经销点均已实行持证亮证经营,持(亮)证率达100%。畜产品检疫率达到100%,检疫监督检查力度的加大确保无外源性疫病传入。

    2.灾后动物防疫基本要求

    2.1无害化处理的基本要求:

    2.1.1动物尸体深埋处应选择在地下水位低,远离水源地,远离人员活动频繁的地方;

    2.1.2坑深在1.5米以上,尸体入坑前需撒上石灰,尸体覆土至少1米厚;

    2.1.3参与人员要注重安全防护。作业时,穿戴防护服、橡胶手套、面罩(口罩)、护目镜和胶靴。

    2.1.4无害化处理后,要对尸体运输线路、运载工具、掩埋尸体场地、参与人员进行消毒。

    2.1.4组织人员寻查对河道浮出尸体和山体滑坡掩埋后因雨水冲刷暴露尸体进行清理,并及时无害化处理。

    2.2消毒的基本要求:

    2.2.1对畜禽圈舍及活动场所前1个月坚持每天消毒1次,以后每3天消毒1次。动物死亡地点、无害化处理地点、动物尸体运输线路和运输工具等进行及时消毒;

    2.2.2畜禽养殖场所消毒与人居住环境消毒相结合;

    2.2.3消毒要由专人负责,消毒做到全面不留死角;

    2.2.4消毒剂要交替使用,提高消毒效果;

    2.2.5为减少消毒剂对环境的污染,提倡使用高效生态消毒剂,使用生石灰消毒和阳光自然消毒。

    2.3免疫基本要求:

    2.3.1保证疫苗质量,对因停电报废的疫苗不使用,紧急免疫期将疫苗借放在临近区县,采用疫苗配送发放,防疫员配备冷藏箱(包)。

    2.3.2各乡镇免疫注射时采取整体推进,做到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畜禽。

    3巩固动物防疫成果

    3.1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宣传资料发放到户,宣传动物防疫的重要性。

    3.2修复圈舍围墙,改善养殖环境,避免畜禽日晒雨淋,减少发病外因。

    3.3鼓励养殖户开展生产自救,加强饲养管理,增加动物营养,增强动物抗病能力。

    3.4争取冷链设备投入,恢复冷链体系运转,保证疫(菌)苗供应,按照动物免疫程序搞好畜禽常规免疫,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3.5克服灾后困难,恢复市、乡镇、村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发现动物疫情及时处置,防止动物疫病流行。

    在农业部、省畜牧食品局及成都市农委的大力支持下,都江堰市畜牧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与畜禽养殖户一道共同努力,有力、有效地开展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养殖环境消毒、夏季动物重大疫病免疫,确保了都江堰市在大灾之后无动物疫情发生。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