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养猪业应规模化养猪与农户饲养并举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8-15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以分散的农民养猪(小生产者的养猪方式)为主,规模养猪为辅(分散养猪占70%~75%,规模养猪占25%~30%)的养猪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不仅发展的速度快,在猪的质量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我国县级以下的畜牧兽医机构以及种猪繁育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形同虚设,不结合我国的国情过分要求提高猪的瘦肉率,盲目地、大批量地从国外引进种猪,检疫技术及工作又跟不上大批量引种的需要,结果在引种的同时也将国外的猪病带进了国内。还有养猪信息不顺畅、不准确,农民缺乏与市场沟通。 从目前情况看,国家采取的措施已经呈现出一定的效果,但是发展我国养猪业非常重要的战略性问题并没有解决。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究竟是以依靠农户分散养猪和小规模专业户养猪为主,还是以发展规模化猪场和小区集中养猪为主,是需要认真论证的大事。因为这关系到农村发展、猪肉的长远生产和供应以及我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有很多理由认为应该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猪场,因为它是实现现代化养猪的基础。这种猪场便于控制和管理,可以提高养猪的生产效率和劳动效率;而家庭养猪太脏,影响农村的环境卫生,要建设新农村必须改变家庭养猪的方式。也有人说,农村现在的劳动力大部分都到城市打工了,农村已没有人养猪了。还有人认为,分散的千家万户养猪无法实现养猪现代化,也不利于市场的发展。因此,农村家庭养猪不需要再发展、重视和扶植了,这些意见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面。 实践证明,我国养猪必须走多元化的道路。要以农户分散养猪和小规模专业户养猪为主,同时适度发展中规模养猪,少量发展大规模养猪,并以企业和私人养猪为主,国家控制一部分专门用于育种、保种的猪场,还可以发展一部分在特定的繁育体系中的原种猪场等。在我国饲料、防疫、养猪技术、兽药、环境保护、种猪供应系统等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情况下,千家万户养猪还应该是我国猪肉源的主要提供者。当然其结构比例可根据发展情况进行调整。养猪业以千家万户分散的小规模养猪为主,适度发展中大型猪场的发展道路是50多年来我国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成功经验。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每当限制农民私人养猪,我国市场上猪肉的供应马上就会出现严重的短缺,一旦放开只需要不足一年的时间,市场上就会出现猪肉供给充足的景象。这些经验和教训至今还历历在目。实际上我国这次猪肉短缺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民养猪大量退出市场。不少人将猪肉短缺的罪过推到“千家万户养猪太分散,随意性太大而无法控制”,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 农民养猪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如果我国有1亿户农民养猪,每户农民一年只要出栏3头猪,那么每年就可以向市场供应3亿头猪,而生产这3亿头猪不用专门的、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所用的粮食只有中大规模养猪的一半左右。况且农村养猪基本上是不用专门的劳动力的,主要是农村的半劳动力和闲散劳动力。若规模稍大一点,猪舍建设投资也不用太大,有一两个劳动力养猪就足够了,而精饲料需要量却可以比中大规模养猪少一半左右。此外农民分散养猪有利于发展生态养猪,实现农牧结合,以充分利用猪粪肥,养猪用水量少,对保护环境和发展沼气等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十分有利。当然我们还需要发展中大规模的养猪场以保证生产更多猪肉的种源需求,也利于先进养猪技术的普及和带动农户发展养猪,这是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必需的种源和技术基础。 农民分散养猪和小规模养猪是需要国家扶植的,特别是农民养猪,必须使他们能有利可图。没有好处,农民是不会去养猪的。其次在猪病的防治、优良猪种的提供、猪苗的供应、先进养猪技术的推广、沼气的利用技术、青饲料种子、养猪市场信息、销售渠道等等,都需要很好解决。特别是猪病防疫体系、市场信息和技术推广体系要以政府为主导来解决。有些问题则可以通过民办养猪协会解决,也可以通过“公司+协会+农户”模式解决。根据目前的情况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受到很大挫伤,因此需要做好动员和引导工作,主要是解决农民养猪的市场风险和猪病风险两大后顾之忧。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