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小区建设推动鄂州畜牧业迅猛发展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7-02  
     近年来,湖北省鄂州市结合本地实际,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加强了对畜禽养殖小区的投入,通过建设畜禽养殖小区,加快现代畜牧业的建设步伐。截至2007年,全市畜禽养殖小区发展到23个,比2005年增加9个,增长了64.3%,小区内畜禽饲养量占全市畜禽饲养量的39.8%,比2005年上升16.3个百分点。在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工程的推动下,鄂州市畜牧业得到迅猛发展。2007年,全市生猪出栏80.1万头,同比增长12.66%;家禽出笼1000.3万只,同比增长7.46%;肉类总产和蛋禽总产分别达到6.87万吨和3.2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7%和5.92%,畜牧业产值达到14.6亿元。

    小区建设助推畜牧业实现多项新突破

    近年来,鄂州市根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模适度、相对集中”的原则建设畜禽养殖小区,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强化工作措施,畜禽养殖小区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全市农业生产的一大亮点。

    建设规模实现新突破。2006年,该市对畜禽养殖小区的建设思路进行调整,提出“发展数量、优化质量、突出重点、带动一般”的方针,狠抓一江(长江)、二线(燕杨线和樊湖线)、三镇(杨叶镇、沼山镇、蒲团乡)、四湖(梁子湖、花马湖、五四湖、四海湖)地区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积极引导畜禽养殖大户向该地区集中,使畜禽养殖小区在数量和规模上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与“十五”期末相比,畜禽养殖小区增加9个,饲养规模增加130万头只,分别提高64.3个百分点和48.7个百分点,涌现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后劲足的畜禽养殖小区。其中,沼山蛋鸡养殖小区的专业户已达到101户,高产蛋鸡饲养量达到40万只,年产鲜蛋418.7万千克,同比分别增长146.7%、116.7%和98.6%。蒲团瓜圻蛋鸭养殖小区的蛋鸭养殖专业户达到57户,蛋鸭饲养量达到21万只,同比分别提高1.7倍和2.3倍。杨叶江新洲优质山羊养殖小区的山羊饲养量达到4600只,同比增长36.7%。畜禽养殖小区呈现数量扩张、规模扩大、产量扩充的良好发展态势。畜禽养殖小区的快速推进,提高了畜牧业规模化水平,专业养殖大户发展到3163户,畜禽规模化养殖率达46.8%,初步形成了樊湖沿线及燕杨线50万头生猪、四湖地区200万只水禽和沿江洲滩3万头只牛羊的三大畜牧板块。

    品种改良实现新突破。近年来,鄂州市在畜禽养殖小区品种定位上实行“三个优化”,即优化种源、优化杂交组合、优化饲养方法,不断做好良种引进、培育和改良工作,真正做到了一个小区,一个品种。杨叶江新洲山羊养殖小区推行“南×本”杂交模式,利用南江黄羊同本地山羊进行杂交,培育出性能优异的杂交肉羊,其生长速度比本地山羊增长35.1%,10月龄体重增长33.2%,深受养殖户的喜爱。周屴蛋鸭养殖小区全部采用江南I号蛋鸭,每只蛋鸭年产蛋平均达320枚,料蛋比为2.6∶1。沼山蛋鸡养殖小区引进美国海兰蛋鸡,每只年产蛋量平均达330枚,料蛋比为2.1∶1。全市生猪养殖小区均采用“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瘦肉率达到60%以上,料肉比达到2.7∶1~3∶1。据统计,2005年以来,全市畜禽养殖小区共引进良种6个,普及优良畜禽83万头只,畜禽良种率均达100%。

    标准化生产实现新突破。一是标准化“软件设施”配套。针对畜牧小区发展的实际,及时制定《畜牧养殖小区建设规范》、《畜牧养殖小区品种简介》、《畜牧养殖小区技术生产规程》等多项技术规范,使小区标准化工作有章可循。二是现代化生产模式得到普及。生猪“150模式”养殖户已达到75户、101栋,实现了“四良配套”(良种、良料、良法、良舍)。家禽养殖小区均成功推广了“四统一分”的生产方式(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分户饲养),使家禽的饲养管理、程序化免疫、环境控制等方面工作日益科学化。牛羊养殖小区主推“林-草-畜”和“秸秆养畜”生产模式,按照“粗料+精料+添加剂”的方式组织生产,疫病控制水平和标准化程度明显提高。三是环境控制水平明显提高。该市将农村改水改厕工程、小区建设工程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大量建设沼气池等排污设施,推广鸭鱼配套等生态养殖模式,大大提高了粪便的利用处理率,养殖环境明显改善。四是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到目前为止,全市有8个畜禽养殖小区已成功完成了无公害畜产品的报批工作,无公害产品的覆盖率达63.8%。一批畜禽养殖小区的产品在市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如段店绿壳蛋鸡养殖小区生产的绿壳保健蛋具有“三高”特点(高硒、高锌、高碘),产品畅销省内外,杨叶江新洲优质肉羊养殖小区生产的肉羊,因肉质好、无残留等特点深受广州、武汉等大中城市消费者的青睐。

    产业化经营实现新突破。畜禽养殖小区的建设,提高了畜牧业集约化水平,促进了订单牧业的发展。有9家万头以上畜禽养殖场(户),先后与武汉正大饲料有限公司签订了“四提供一回收”(提供种苗、饲料、药物、技术、回收产品)协议。该市大丰生猪养殖公司和樊口良种猪场等养猪企业,通过与武汉中粮公司签订购销协议,已出口生猪1.8余万头。段店中湾肉鸭养殖小区83家养殖户按照“自愿组合、联合经营、风险共担、自我发展”的原则组建了肉鸭产销合作社,由产销合作社牵头与武汉飘飘食品有限公司签订肉鸭购销合同,合同养殖量达37余万只。据调查,全市畜禽养殖小区发展中介服务组织达32个,以订单(协议)方式销售畜禽300万头只,占小区销售量的71.6%。

    疫病防控实现新突破。一是在小区建设过程中培训了一批技术员、饲养员,对疫病的观察、诊断、治疗、预防的能力有所提高。二是积极推行程序化免疫,扩大了动物疫病的防疫密度。三是通过标准化生产的推行,改善了品种质量、环境条件和饲料水平,改善了畜禽的健康状况,提高了抵抗疫病的能力。据调查,畜禽养殖小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10.3%和2.2%,比畜禽养殖小区(场)以外的散养户降低7.6个百分点和3.1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实现新突破。据统计,2007年全市生猪养殖小区头猪平利润达700元,是社会散养户的1.7倍;蛋鸡只平利润达32元,是农村散养鸡的2.1倍;杨山羊的头平利润达到210元,是小区建设前的1.8倍。全市畜禽养殖小区饲养量占总饲养量的39.8%,而利润却占到全市的50%以上。

    小区未来发展目标和规划

    畜禽养殖小区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手段,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主经营”的原则,加大对基础设施、技术推广和环境治理的力度,着力培植龙头,注重产销衔接,争创精品名牌,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全面提升畜牧业整体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到2010年,全市将建设各类畜禽养殖小区30个,发展畜禽专业养殖大户3500户,小区(场)畜禽饲养量达到800万头只,小区内实现畜牧业产值10.7亿元,占畜牧业的比重达58%以上

    以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为重点,推行畜牧标准化生产。畜产品无公害认证是实现市场准入的客观要求,是推行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措施,今后要狠抓无公害产品的申报工作。2008年必须完成4个~6个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任务,2010年全部完成申报任务。一是各级各地要加强对无公害畜产品的宣传和组织管理工作。用无公害产品申报,带动养殖户开展标准化生产。二是制定小区生产技术规程和畜禽生产标准,认真组织实施。三是加强对畜禽生产过程的监管,对饲料、兽药等投入品进行严格监控,防止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使用。四是加大对畜禽养殖小区环境治理工作。通过建设沼气池和排污系统,提高对畜禽粪尿的处理能力,优化生产环境。

    以部门共建为重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着力解决畜牧用地。《畜牧法》明确规定,畜牧用地视为农业用地,国家支持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各地要根据“集中、便民、高效”的原则,认真做好畜牧养殖场和畜禽养殖小区的规划和土地流转工作,确保小区用地的及时到位。二是积极做好电力、治安、环保等部门的协调,切实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三是大力推行农村“联户联、多户一保”的信贷机制,为养殖户发展生产提供信贷支持。

    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重点,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一是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通过积极发展会员,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协会组织带领农民闯市场的能力。二是大力发展“150模式”。今后要大力推广“150模式”,真正实现“四良配套(良种、良舍、良料、良法)、同源引种、分段饲养、全进全出、保护价收购”的标准化经营方式,提高生猪出栏率,化解养殖风险。三是加强畜禽养殖小区(场)同省大型屠宰加工厂实施对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培植畜禽屠宰加工厂,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畜禽养殖小区的投入。一是区乡二级政府要进一步重视畜禽养殖小区建设。把小区建设纳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并设立畜禽养殖小区建设专项基金,重点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小区养殖户的补贴工作。二是突出解决畜禽养殖小区内水、电、路和排污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市、区、乡三级政府要将小区建设资金、农业开发项目资金、农村改水改厕资金捆绑使用,加大投入总量,使小区基础设施配套率达100%。三是实行小区建设监理制。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要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标准、科学施工、严格检查”,实现建设一个、合格一个、验收一个、补贴一个,确保小区建设质量。

    以技术推广为重点,提高畜禽养殖的科技含量。一是实行专职技术员制度。利用“以钱养事”资金给每个小区聘请一名专职技术人,对畜禽养殖小区进行对口帮扶,跟踪服务,具体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大力开展现代畜牧兽医技术的培训工作。通过科技下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形式,加强对畜禽养殖小区养殖和养殖大户的培训,做到一区(畜禽养殖小区)一名示范户、一户一名熟练工、一人一项新技术。三是实行专家挂牌上岗制。建立专家个人资料公示栏,形成技术专家定点联系制度,通过技术咨询服务,扩大技术覆盖面。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