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要正确认识蓝耳病在猪高热病中的地位,这两年发生的所谓猪“高热病”,准确的说应该是以高致病性蓝耳病原发为主的多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针对猪蓝耳病我们应当重点关注它所导致的免疫抑制、免疫失败和继发感染;本文首次提出只要在适当的时机合理运用“两清除一提高策略”解决了免疫抑制、免疫失败和继发感染三个问题,猪群即使感染了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群即使不打蓝耳病疫苗,猪群可能也不会发病或症状轻微,猪体与蓝耳病病毒之间将会处于一种“共存状态”。
关键词:两清除一提高 高热病 控制
又到一年的5、6月,又到高热病高发期。过去两年的5、6月,全国大部分省份爆发了所谓的猪高热病,今年在高热病高发季节来临之际,我们一定要严防死守,最大限度规避猪病风险。
一、进一步认识猪高热病
按照官方通报的结果,猪高热病的致病原因是高致病性蓝耳病,准确的说应该是以高致病性蓝耳病原发为主的多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针对高致病性蓝耳病,有几点值得大家高度关注。
1、目前的流行毒株致病性增强。实验表明,经典毒株如PRRSV BJ-4(1996),PRRSV HB-1(sh)(2002),攻毒试验均5/5 存活。而高热病发生时的流行毒株PRRSV JXwn06,攻毒试验却5/5死亡。
2、流行毒株致病性增强并不是该毒株本身毒力很强,主要是流行毒株免疫抑制能力强于经典毒株。免疫抑制增强的具体表现是:严重的继发感染,(发病猪可分离到大量的细菌)尤其是严重的副猪嗜血杆菌继发感染!
3、所以,副猪嗜血杆菌是衡量一个猪场免疫功能好坏的主要指标。
4、流行毒株组织侵害性更广泛。
对于经典蓝耳病,以前我们只考虑对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的侵害,从来不考虑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的严重损害。但这几年发生的“高热病”,临床解剖发现以胃肠道充血出血,胃粘膜溃疡这样的病例相当多见,从这种情况看,PRRSV对消化系统有损害而且很严重;临床还发现有很多神经症状的猪,我们不要以为就是伪狂犬,因为,从脑组织中可以分离和检测到PRRSV,临床上出现神经症状。而以前蓝耳病专家从不考虑要从脑组织分离PRRSV,因为以前从脑组织中根本分离不到PRRSV。从这点看,PRRSV对脑组织是有侵害的;流产后胎衣病变很严重!生殖道损害很严重!体现流产后第二胎怎么也配不上种,返情率70~80%!
5、现有疫苗在控制流行毒株感染和发病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1)现有的数据显示,包括猪场的数据,实验室数据证明,现有的灭活苗对现在的流行毒株是无效的。不仅如此,灭活疫苗并可引发两个比较严重的后果:
一个是导致强烈应激——现在的猪场,即使猪群带毒,但只要管理好,环境好,实施了两清除一提高策略,这样的猪群由于体质好,细菌污染少,体内带菌少,这样的猪群不一定临床发病,但一旦灭活苗打下去,就可能导致发病,表现带毒猪疫苗接种后引起临床发病;
一个是引发圆环病毒病——圆环病毒在我国猪场感染率很高,但由于机体抵抗力被压制在一个亚临床水平。一旦蓝耳病灭活苗注射下去,就导致圆环病毒大量增值,表现免疫接种后猪群慢慢消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被毛蓬松,皮肤苍白,过劳性喘息。
2)活苗尽管有效,但效果十分有限。因为一些注射过弱毒苗的猪场还是发病。当然,也有猪场反映注射过弱毒苗的猪场临床表现会轻一些。
6、病毒会继续变异,变异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变异度最大的两个基因是Nsp2和ORF5,而且同一猪群会有不同的亚群。
7、PRRS感染猪群如果不加控制的话,细菌继发感染将十分严重。
8、要充分认识PRRS在目前猪病中的地位。原发是PRRS,继发是细菌,最终细菌导致死亡。尤其是副猪嗜血杆菌重新抬头。
9、仅仅依靠疫苗控制PRRS是不现实的。
-----PRRS的免疫抑制是世界性难题,在前不久召开的亚洲蓝耳病会议上,美国最权威的蓝耳病专家都说不清楚:免疫抑制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疫苗免疫是行还是不行?
-----存在抗体依赖增强现象。
-----现有活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产生晚而且水平低。
10、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免疫增强药和抗应激药,以提高猪群的先天性免疫。
现在的猪群弱不禁风,它什麽时候闹病我们不知道。
据著名蓝耳病专家杨汉春介绍:使用一些具有免疫增强和抗应激作用的制剂如湖南农大动物药业生产的健力源,就蓝耳病而言比打疫苗还有效,如果加上管理和营养跟上,可能不打疫苗都能扛住。同时应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或健力源配合抗生素使用,因为抗生素也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抗生素配合健力源使用的目的就是既发挥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又用健力源抵消抗生素的免疫抑制副作用。
二、面对猪高热病,我们应关注什么?
基于对高热病的更深层次的了解,笔者认为,针对高热病我们要关注蓝耳病,但关注蓝耳病不是过分注重蓝耳病病毒本身的预防控制治疗,而是要围绕蓝耳病所导致的后果做一些有效的工作,即关注下面三个问题:
1、 免疫抑制
2、 免疫失败
3、 继发感染
猪群有病原体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平衡。可怕的是猪群之间,病原体之间,猪体与病原体之间失衡。只要解决了免疫抑制、免疫失败,继发感染三个问题,就可以解决失衡问题,猪群即使感染了蓝耳病,也不会临床发病;只要解决了免疫抑制、免疫失败,继发感染三个问题,猪群即使感染了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群可能也不会发病或症状轻微,猪体与蓝耳病病毒之间将会处于一种“共存状态”。
三、两清除一提高策略的具体内容
两清除一提高策略可以很好地解决高热病发病过程中的免疫抑制、免疫失败和继发感染问题。两清除一提高策略的具体内容包括:
1、外环境清除:
1)加强猪场环境的消毒,消毒的目的是减少猪群环境中的病原体数量,尤其针对蓝耳病而言,带猪消毒相当重要,因为蓝耳病是不断对外排毒散毒的,带猪消毒的作用就是减少散毒猪对健康猪的污染。不过,带猪消毒药物的选择很重要,一方面要对蓝耳病病毒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另一方面对猪群无毒且刺激性小。
2)实施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病原进入猪场;
3)实施三级淘汰,减少存在于猪场的“伤寒玛丽”。即:分娩当天调整窝仔数,调整的目标是舍内每窝平均有11.5头仔猪。对最弱小的仔猪实施安乐死,不必尝试救护早产仔猪。注意不要让仔猪的血污染到设备、设施或其它仔猪;出生第7天对所有仔猪进行检查,对于体重低于1.7kg的仔猪实施安乐死;断奶时淘汰病弱猪只。这种部分减小猪群,控制横向传播的策略可能会引起成本的增加,或影响某些畜牧学指标(例如:每年每头母猪的断奶仔猪数),但这种成本投入类似于疫苗的投入。有时这种策略会带来巨大的效益,因为通过这种策略还可以同时改善其它疾病的情况,并可以大大减少存在于猪场的“伤寒玛丽”。
4)实施全进全出;清群及引种驯化
2、内环境的清除
笔者认为,猪病的控制要重点关注病毒病尤其是免疫抑制性疾病如蓝耳病的控制,而控制蓝耳病的危害则重点关注蓝耳病的免疫抑制、免疫失败及由此导致的细菌原虫的继发感染。因为已有的研究和经验告诉我们,如果猪群饲养条件好、环境中没有其他病原存在,即使猪群感染了蓝耳病,也不会造成很大损失。
猪群的细菌和原虫的亚临床感染是很普遍的,但一般情况并不发病,只有在环境应激或生理应激时才导致发病,内环境清除主要是策略性的在猪群对病原的易感阶段短时间投以敏感的抗生素来控制细菌原虫的原发或继发感染,而绝不是要“脉冲式给药,每月添加抗生素一周。”
1)母猪的产前产后保健。现代化猪场,母猪的产后子宫内膜炎、无乳、便秘、产后不食、不发情返情等问题很多很突出。比如为什么会发生子宫内膜炎?因为产道恶露不能及时排出。恶露为什么排不出来?因为产程过长。为什么产程过长?因为子宫收缩无力。为什么子宫收缩无力?因为现代化猪场母猪运动太少,是处于“牢笼”中的“生仔机器”。针对这种情况,临床运用湖南农大动物药业用特殊工艺制作的产后康做产前保健,效果十分明显。产后康最重要的功能是解决了子宫收缩无力、产程过长的问题,并能促进泌乳。
2)哺乳猪新三针保健计划
目前国内猪群中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严重,这些病毒往往侵害猪只的免疫系统——淋巴结。当淋巴结肿大发炎时,免疫猪瘟疫苗后,是否会产生抗体就只能是个未知数了。
因此,应密切关注哺乳仔猪淋巴结是否肿大,这对于猪瘟免疫的成败和断奶后对疾病的抵抗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传统的三针保健是用土霉素在3、7、21日龄分别肌注0.5、0.5、1ml。这种保健方案最大的缺点是:导致耐药性产生;导致药源性免疫抑制;抑制生长速度;对20日龄左右做猪瘟疫苗免疫的,对猪瘟疫苗可能有干扰。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试验用不含抗生素的药物做哺乳猪的保健。我们的技术路线是:运用免疫增强剂和改善生理机能增加维生素营养的保健产品对哺乳仔猪做三针保健。重点是通过提高免疫力和改善生理机能增加维生素营养来提高抗病能力,与经典的中医抗病理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相吻合。通过近一年的试验,效果相对于用土霉素保健,弥补了传统三针保健的缺点,发挥了主动抗病的优势,效果十分明显。
3)断奶时:断奶仔猪难养是困扰当前规模猪场的最大难题;疾病复杂、死亡率高,造成的损失远大于其它各阶段,导致了许多养猪企业亏损甚至破产。从各猪场了解情况分析,造成断奶仔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断奶后仔猪缺乏母源抗体保护,易受各种病原的侵袭;(2)断奶应激:A、饲料应激 现在仔猪大多在28天断奶,仔猪从以母乳为主立即过渡到以饲料为主,消化系统尚不具备完全利用饲料的能力,会导致消化器官的损害(如肠绒毛结构被破坏,绒毛变短),营养供应不足,抵抗力下降。B、环境应激 断奶后仔猪从产仔舍转到仔培舍,生活条件发生很大变化,如饲养员、温度等,都会给仔猪产生一种不舒适的感觉。C、抓猪转群应激 断奶时的抓猪、转猪对仔猪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应激。D、疫苗注射应激 疫苗注射后,在机体内会出现抗原抗体相互中和的过程,相应降低机体抗病能力。E、高速生长应激 有人说过一句话:“仔猪是饲料效率最高的时期,是脱离母乳后生长速度相对最高的时期,高速生长是最大的应激。”这是很有道理的。(3)疾病侵袭:现在危害仔猪的病越来越多,支原体、胸膜肺炎、巴氏杆菌病、痢疾、副嗜血杆菌病、水肿病等;特别是近年流行的圆环病毒感染和兰耳病毒感染,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被各种病原菌感染。
同时,据宋长绪研究员对某一大型猪场的疾病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的系统分析,发现:第二周因为母源抗体的原因抗体水平均较高,但第三周有一个低谷,可能是受到了病原的感染,也可能是断奶的应激造成的。
4)保育猪转群前后及13周龄、18周龄:据宋长绪研究员对规模猪场疾病调查发现:1)、保育猪到6周龄时,母源抗体水平降至最低,各种感染开始严重,是猪群抵抗力最弱的阶段。2)、胸膜肺炎后备母猪阶段有60%的感染率,而到了经产母猪阶段,感染率进一步上升,达到80%(也说明母猪产前产后保健在预防小猪产房阶段的早期感染的重要性)!大猪阶段由于通风、环境较好,并没有胸膜肺炎感染;小猪胸膜肺炎抗体下降很快,10天左右即下降到不足以保护小猪的水平。所以借助母猪保健来保护非常必要; 6~12周,是对胸膜肺炎的敏感期。3)、圆环病毒感染的高峰是:8~10周龄。 此时,猪只对呼吸道细菌如支原体、胸膜肺炎最敏感。4)、支原体感染的高峰在8~14周龄,发病高峰在13周龄和18周龄。5)、6~8周龄,弓形体的感染率也较高,有些猪场达20%以上! 据此,在保育猪转群前后及13周龄、18周龄的保健是十分必要的。可以用健力源500~1000g+针对支原体和副猪嗜血杆菌敏感的抗生素。连用7天。
3、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体质
一方面通过精细管理,全面均衡的营养,尽可能减少应激;另一方面通过上述策略性保健的四个阶段添加健力源,还可以在免疫接种时使用强勉做疫苗稀释剂。
目前猪场的主要矛盾是免疫抑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病毒病的控制很大程度依赖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要想让免疫系统的功能正常发挥,必须把应激水平降至最低限度。一方面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中病毒及并发感染病原的浓度,另一方面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动物的免疫力,这两方面应达到平衡。
所以除了清理内外环境病原,被动阻止感染外,增强机体免疫力也是很重要的途径。据著名蓝耳病专家介绍:使用一些具有免疫增强和抗应激作用的制剂如健力源,就蓝耳病而言比打疫苗还有效,如果加上管理和营养跟上,可能不打疫苗都能扛住。同时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或配合抗生素使用,因为抗生素也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另外,在注射疫苗时,在免疫前后饲料或饮水添加中药免疫增强剂与免疫相关的维生素,和或用强勉稀释疫苗,对增强体质,增强疫苗保护力,效果十分明显。据黎作华试验,用湖南农大生产的强勉(复方黄芪多糖)3ml稀释猪瘟疫苗4头份,可提高猪瘟疫苗免疫合格率51%以上。(《今日养猪业》杂志2007第3期第47页。)
四、两清除一提高策略的实施时机:
母猪产前产后:一方面母猪在这个阶段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强,另一方面净化乳汁并通过母乳预防出生仔猪早期感染;具体使用方法是:每头母猪产前3天使用产后康200克,拌料饲喂。如有必要产后再用200克。拌料饲喂2-3天。母猪产后36小时内注射前列腺素PGf2a10mg
可有效预防母猪产后炎症、无乳;促使母猪断奶后提早发情,提高下胎产仔率。
哺乳仔猪:通过新三针保健,增强机体免疫力,补充与健康相关的维生素,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具体做法:3日龄:复方植物多糖0.5ml+复方牛磺酸0.5ml;7日龄:复方植物多糖1ml+复方牛磺酸1ml;21日龄:复方植物多糖1.5ml+复方牛磺酸1.5ml。若发现有关节肿大的“毛毛猪”时,再分针注射抗生素。
仔猪断奶后、9周龄、18周龄:每吨料健力源加强型500-1000克+抗生素,连用7天。
转群或天气突然变化时及早春和深秋季节:这几年猪“高热病”为什么都在5、6月发病?按蓝耳病等病毒病的发病规律,一般在冬春低温季节发病较多,尤其针对蓝耳病,导致发病的诱因主要是:低温、有风、高湿。细菌病发生的诱因一般是高温、高湿。导致5、6月高热病高发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蓝耳病在2、3月份感染发病后,导致免疫抑制,抵抗力下降,在这个基础上,5、6月细菌感染频率增加最终导致蓝耳病原发的基础上的细菌继发感染。所以在早春和深秋季节增强猪群的免疫力是控制高热病发生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由此推荐在转群或天气突然变化及早春和深秋用健力源+多维,拌料7~10天,可以大大减少疾病发生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