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总量增长明显
2007年末我国家禽出栏量为114亿只,比2006年的101.8亿只增加了12.2亿只;家禽存栏量为56亿只,比2006年的53.6亿只增加了2.4亿只;禽蛋产量为3000万吨,比2006年的2945.6万吨增加了54.4万吨。
2006年我国禽蛋产量占同期世界禽蛋增长量的92%,占世界总产量的44.5%。我国禽蛋总产量从1986年后连续21年位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为22千克,已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2006年我国禽肉产量1506.6万吨,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比1985年增长了6.5倍,而同期世界禽肉产量只增长了1.4倍。我国目前禽肉产量占肉类总量的18.7%,人均占有量1.5千克。据FAO统计,我国肉鸡屠宰量从1990年的21.29亿只增加到2006年的76.95亿只,净增加55.66亿只。鸡肉产量从1990年的266.32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1070.1万吨,净增加803.78万吨。
蛋鸡生产情况 2007年全国共有18家企业先后从国外引进祖代蛋鸡23.787万套,2006年的引种数量为20.57万套,2007年比2006年增加3.217万套,增长率为15.6%。此外,2007年国内企业自育自繁的祖代鸡约为13万套。FAO的数据显示:我国鸡蛋产量从1990年的656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2533万吨,鸡蛋产量净增长1877万吨,2007年鸡蛋产量预计为2730万吨。目前我国鸡蛋产量的年增长速度和总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
白羽肉鸡生产情况 2007年全国共有11家企业先后从国外引进祖代白羽肉种鸡57.56万套,2006年全国共有11家企业从国外引进祖代白羽肉种鸡40.56万套,2007年比2006年进口数量净增加17万套,2007年全国引进和自育自繁的祖代白羽肉种鸡共68.36万套,其中进口量占总更换量的84.2%。中国畜牧业协会根据祖代种鸡的年更换量,使用有关统计软件,推算出2006年白羽肉鸡鸡肉产量为435万吨,2007年为465万吨。白羽肉鸡业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整体生产水平提升明显。
黄羽肉鸡生产情况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掌握的资料推算:目前中国最大的10家黄羽肉鸡育种公司年提供父母代种鸡约3000万套,约占全国年父母代种鸡需求量的75%;最大的30家黄羽肉鸡父母代种鸡公司,年存栏父母代种鸡约3600万套,约占全国年父母代种鸡需求量的90%。2007年中国饲养各种类型的黄羽肉鸡约40亿只,产肉量约为360万吨,约占2006年全国禽肉产量的24%,占肉类总产量的4.5%。目前黄羽肉鸡已经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家禽产业,并且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优势地位明显。
水禽生产情况 行业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我国鸭鹅饲养总量约为43亿只,比2005年增长3.9%(2005年全世界鸭鹅的总存栏量分别为10.4646亿只和3.0197亿只,其中我国的鸭鹅存栏量分别为7.2502亿只和2.6782亿只,分别占世界鸭鹅总存栏量的69.28%和88.69%,比2004年分别增长2.06%和2.66%;全世界鸭鹅的总屠宰量分别为23.8967亿只和5.8429亿只,其中我国的鸭鹅屠宰量分别为18.0436亿只和5.4316亿只,分别占世界鸭鹅总屠宰量的75.51%和92.96%;全世界鸭鹅肉的总产量分别为345万吨和233万吨,其中我国的鸭鹅肉总产量分别为235.01万吨和217.25万吨,分别占世界鸭鹅肉总产量的68.17%和93.20%),占世界鸭鹅总饲养量的75%以上;鸭鹅肉产量达550万吨,比2005年增长7.4%,占世界鸭鹅肉总产量的75%以上,鸭鹅的饲养总量和鸭鹅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水禽饲养已经成为许多地区特别是南方一些省区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进步取得重要进展
我国家禽养殖业持续快速发展,得益于科技进步和实用技术推广,得益于适时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我国在引进国外先进养殖技术,并结合本国实际进行本土化生产方面,取得了许多科技成果。尤其在家禽育种,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疫病防控,产品加工等生产环节上,都保持了与国际同步的发展。这些国外引进技术与国内消化创新相结合的技术和方法,直接推动了我国家禽养殖业从传统的分散养殖转向现代化的集约化养殖。
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加快
2006年出栏2000只以上规模肉鸡场有47.2万家,出栏肉鸡占出栏总量的73.1%,年出栏过亿只的家禽企业有广东温氏集团、正大集团、山东六和集团和大成集团等。存栏500只以上规模蛋鸡场有77.9万个,年产鸡蛋占全国总量的67.2%,存栏蛋鸡上百万的企业主要有大连韩伟集团和北京德青源。现代化生产企业已经成为家禽养殖业的主体,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发展,使肉鸡业和蛋鸡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家禽养殖业发展较早地融入世界家禽养殖业发展的潮流,引进国外优良家禽品种和先进生产设备,吸收国外饲养管理经验,目前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最高的行业之一,建立了“公司+农户”等经营模式,形成了产加销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发展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目前,从业人员过千万,年创产值3000亿元,还带动了饲料工业、兽药和疫苗生产、设备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
华东、华北、东北地区是我国禽肉产量最大的地区,占全国禽肉总产量的63.8%。黄羽肉鸡养殖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和华东地区等,还形成了独特的北繁南养的生产模式,而广东是我国黄羽肉鸡生产最多的省份。我国蛋鸡生产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其中河北、河南、山东、江苏、辽宁等5个省的禽蛋产量占全国总量的58.4%,已形成了北蛋南调的格局。而水禽养殖业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湖网地区。
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采取综合措施,不断加大管理和执法监督力度,使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上不断提高。通过建立饲养全过程监督管理制度,严格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管理,进一步完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依法加强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有效措施,促进了家禽养殖企业生产条件和环境的改善,从而保障了家禽养殖业健康发展,提高了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禽肉成为我国畜产品出口创汇主要产品
目前,我国已有90多家禽肉加工出口合格企业。2006年,我国出口禽肉及加工产品37.2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主要出口日本和韩国。
未来发展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国家禽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放眼国际市场,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亟须改进。
提高综合生产水平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家禽单产水平有很大需要提升的空间,这对于节省土地和饲料、人工成本,最有效地实现家禽业可持续发展,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卫生的禽产品相当重要。提高家禽单产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和全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改善家禽生产的社会大环境,提高育种技术和饲养管理水平,搞好生物安全措施,提高产品加工水平等,只有整个产业链都实现良性运转,才能提高家禽业整体生产水平。
有效控制疫病 近年来制约我国家禽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疫病问题,虽然禽流感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其他多发病、常发病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控制疫病应重点突出,防重于治。
培育消费市场,正确引导消费 我国禽肉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接近20%,人均消费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美国的人均禽肉消费量达到52千克,占肉类消费量的62%,巴西为35千克,占肉类消费量的50%。我国禽肉生产和消费还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为此,应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禽产品的营养价值,普及有关家禽养殖和产品消费的科学知识,鼓励消费者多消费禽产品,打造健康的消费市场。
加强国际贸易 禽产品国际贸易是衡量一个国家家禽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几年由于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禽肉出口状况并不乐观,欧盟市场迟迟不能打开,仅有的少量市场份额也只限于中东地区和日本、韩国等国家,这与我们禽肉生产大国的地位不相称。只有从自身找原因,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才能实现新的突破。此外,我国禽蛋产量虽然稳居世界第一,但是却基本没有参与国际竞争,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通过搞蛋品深加工来提高加工水平,从而进军国际市场,有效推动蛋鸡业平稳健康发展。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