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猪场粪污生态利用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3-18  
       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养猪场和养猪小区不断增加,养猪产生的粪便和污水排放量剧增,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养猪场的粪便随地堆积,污水任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环境。夏季到来,一些养猪场或养猪小区周围臭气冲天、蚊蝇成群。因此,养猪业产生的污染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如何在合理发展规模养殖、调整养殖结构与布局的同时治理养殖污染,这个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养猪污染问题能否得到有效处理,已成为制约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1 养猪业粪污污染的现状 养猪场粪污引起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污染空气。猪粪便在厌氧的环境条件下,可分解释放出氨气、硫化氢、甲基硫醇、三甲基胺等带有酸味、臭蛋味、鱼腥味的刺激性气味,会对养殖场周边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挥发到大气中的氨气还可引起酸雨,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二是造成水体污染。养猪场粪尿污水的任意排放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使水质恶化。粪便、污水渗入地下还可造成地下水中的硝酸盐含量过高,粪污中的有害微生物进入水体中也会造成水体微生物污染,危害人类健康;三是传播人畜共患病。由动物传染给人的人畜共患病有90余种,这些人畜共患病的载体主要是畜禽粪便及排泄物;四是影响生猪自身的生长发育。猪饲养环境的卫生状况与它的正常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比如由粪便产生的氨、硫化氢等气体可使猪的生产性能下降,严重时会造成仔猪中毒死亡,氨还影响猪的繁殖性能。 一个1 000头饲养规模的养猪场年产粪污可达2000t以上,加上其他一些废弃物,如洗刷用具、病死畜禽、孵化残余物、霉变饲料等数量更为惊人。由此可见,养猪业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污染源。据调查资料表明:1999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为19亿t,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4倍,河南、湖南、江西等地区甚至超过 4倍,大多数地区也都已超过了1倍,其中畜禽粪尿COD排放量已达7 118万 t,远远超过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之和。我国畜禽粪便的总体土地负荷警戒值已超过0.49,呈现出比较严重的压力水平(小于0.4为宜)。据调查,全国90%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80%的规模化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治理设施,畜禽粪污一般未经任何处理就地排放。畜禽粪便长期堆置或排放到附近水沟,堵塞了河道,污染了水体和空气,造成蚊蝇滋生。而富含大量有机物和N、P营养元素、其他微量元素及某些残留药物的污水,流人河流和湖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体污染;渗入地下,使地下水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据有关资料估计,上海市1990年畜禽粪便年排放量已突破1 200万 t,远远超过了该市当年工业废渣和生活废弃物的总和,且90%的畜禽粪尿未加处理排入河道,平均每hm2水面接纳18 t。据资料估计江西省2004年畜禽废弃物产生量为1 0191.4万t,是当年工业固体废弃物总量6 524.26万 t的1.56倍。畜禽废弃物中含有COD、NH3-N、TP、TN等主要污染物,分别为327.2万t、1.9万t、104.1万t、82.8万t。 2 养猪场粪污生态利用的现状 既然养猪产生的粪污已成为一个严重的污染源,就必须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进行无害化处理和生态循环利用,采取绿色健康养殖方式,使养猪业与生态环境得到和谐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对养猪场粪污进行生态循环利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2.1 养种结合型 养种结合主体开发,是利用养猪业与种植业有机地结合形成食物链,提高物质良性循环和转化速度。当猪粪尿渗透进土壤时,借着生物作用使废污中某些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经过土壤的物理作用过滤除去细菌,而化学作用可使某些物质被氧化并加以去除。主要有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稻等结合模式。近几年来,江西省大力推广“猪-沼-果”生态养殖模式,推行牧果结合、牧粮结合、牧菜结合等种养模式,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切实推行清洁生产,建立与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畜牧业生态经济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养殖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目前,全省实施“猪?沼?果”的果园面积比重超过30%,与沼气果业结合的畜禽养殖户逾30万户,全省畜牧养殖生态小区900多个。全省不仅形成了“山上育林、山腰种果、山下养猪”的“林?果?沼?牧”生态农业系统,而且还拓展了 “猪?沼?果”模式,把猪拓展到牛禽,果拓展到蔬菜、花卉、粮食、珍珠、鱼类等,猪珠共养、鸭珠共养、稻鸭共栖等生态养殖模式已在全省得到大面积推广。 2.2 养养结合型 养猪?养鱼,是利用养猪废弃物和猪粪尿换取鲜鱼的模式。据资料报道,一般养一头90 kg肉猪约产生猪粪尿及污水2 000 kg左右,每40 kg猪粪尿可养出1 kg鲜鱼,如果全年饲养6头~7头肉猪,即可产400 kg鲜鱼,此类模式的鱼产量主要是指滤食性鱼类。要挖掘池塘生产潜力,还可增放其他吞食性鱼类,增加青精饲料,达到精养高产的目的。主要有“猪-沼-鱼” 模式,另外,猪粪尿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燃烧产生热能,可以用于仔猪的保温。 2.3 养种养混合型 ①“养?养?种”模式,利用猪粪尿及沼液养鱼、养蟹、养珍珠等,水面可种植水生植物,可创出经济和生态的双高效益。②“养?种?养”模式,养猪以其粪尿为主开展利用,用猪粪尿肥田种植粮食,利用粮食作物开发养殖业,这一猪粮结合、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模式,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如今已被更科学地利用。a.养猪?种桑?养蚕?养鱼:利用猪粪尿种桑,用桑叶养蚕,蚕茧缫丝,蚕沙、蚕蛹养鱼。b.养猪?种草?养鱼:据研究报道:100 kg猪粪尿直接养鱼,可产滤食性和杂食性鱼2.5 kg;如果用来种草,可产草约100 kg,再用草来养鱼可产草鱼4 kg以上,滤食性和杂食性鱼2 kg以上,合计产鱼约6 kg。c.养猪?种食用菌?加工菌糠饲料。D.养猪-种草-养畜。如“猪-沼-草-鱼”模式。 上述猪场粪污生态利用方式,有的是将猪粪经过堆积发酵(自然发酵或微生物发酵)后直接利用,有的是经过加工成有机肥再在种植上利用。对粪尿水的利用,有的是经过沼气发酵后利用沼液在养殖业和种植业上利用,有的是经过三级沉淀,再经过好氧处理后用于养鱼和种植植物。 3 养猪场粪污生态利用的对策 3.1 改进养猪生产工艺 在猪场和猪舍设计方面,应从节能节水的角度进行生态化设计。排水系统应进行雨水和污水分流。 在清粪工艺方面,应改变水泡粪方式为干清粪方式。 在饲料营养调控方面,按照“减量化”的原则,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成果,减少生猪粪污的排泄量。 3.2 创新粪污生态利用技术 在养猪粪污生态利用方面,应研究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结构、不同利用模式、不同植物等的最适宜使用量,使之不会因猪粪污的利用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也就是土地环境对粪污的承载力是多少。 研究探讨不同粪污处理方式的处理效果和生态效应。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