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对当前提高农民养猪积极性的探讨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12-06  
       当前猪肉价格一路飙升,连创新高,从1月份的每公斤14.67元到8月份的每公斤25.33元,涨幅达72.67%,经历了10月份的短期回落(每公斤20元)后,11月份又开始反弹,保持高位震荡。这些并没有给农民带来养殖的积极性。在猪肉价格暴涨的今天,应理性看待猪肉价格上涨的深层次原因,广大农民生猪养殖的积极性是决定生猪供应的重要因素,解决居民的吃肉问题还得靠农民,但疫情频发和波动过大的市场行情让农民心有余悸,继而对生猪养殖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生猪生产。 一、当前农民养猪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当前制约农民发展养猪的因素很多,归纳如下: 一是国家的政策并没有能激励农民养猪的积极性 现在,市场上肉价再次出现攀升的情况,农民生猪生产的实际存栏也会随着冬天养猪淡季的到来出现大量的下降。此时,出现肉价攀升,并且在明年春季之前不会下降的预测,正好证明了国家鼓励农民养猪的政策并没有能激励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反而让那些在今年遭受生猪疫病重创的农民更加理性地看待生猪养殖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农民对养猪风险的心有余悸减退了农民承受经营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农民养猪信心没有得到恢复之前,市场肉价只能在高位运行,出现波动起伏也就不足为怪。 二是生猪疫情未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农民在这一轮肉价上涨之中并没有得到应得的利益,反而担负了更大的养猪风险,虽说毛猪涨到了每公斤15元左右,但养猪农民只要生猪防疫上出了一点点问题,就会造成生猪的大量死亡,就会造成养猪农民血本无归,甚至遭受重大的经营性失败。因为生猪防疫上存在的风险,农民在养猪时就会变得特别的小心慎重,正是由于防疫这个不可测的因素,在毛猪市场价高的情况之下,农民仍旧不敢进行大量的补栏。 养殖业最大的风险就是发生疫情。生猪疫病发生率、死亡率较高,疫病发生、变异较快。去年下半年开始发生的全国性高致病性猪蓝耳疫情,是一种新的疫病,疫情蔓延非常快,对生猪生产形成致命打击。据农业部最新统计,今年1月至5月,全国猪蓝耳病发病猪总数为4.5万头,死亡总数为1.8万头。由于农民养殖户防疫水平普遍偏低,缺乏正规的猪瘟疫苗,以及从发生疫情、确认疫情、研制疫苗、评审疫苗到组织生产、上市,需要一个研发周期,生猪一旦染上流行病,农民损失惨重。频发的生猪疫情,使得农民养殖户担心补栏之后又得病死掉,虽说政府给予一部分经济补偿,但损失主要还是由农民养殖户自己承担。农民养殖户为躲避生猪易发疫病、死亡率较高的风险,人为减少了母猪的饲养量,造成仔猪的供应量相对不足,直接导致生猪存栏数量下降,整体猪源不足,猪肉自然会涨价。 有人认为,猪场发生疫情后,政府强制销毁缺乏明确的资金上的补偿政策,这也使得疫情防控措施很难得到养殖户的支持,加剧了疫情防控的难度。由于个体户养猪本来利润就低,再加上疫情会带来相当大的风险,还要投入不少的人力,很多人放弃养猪,转而投资其他项目,鸡鸭等就能代替猪。 三是农民还不能准确地把握市场价格走势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业散养户约占市场的55%左右,以农户家庭散养为主的生猪生产经营方式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生猪价格过多依赖市场调节。由于单个养殖户不能掌控市场价格,农民养殖户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价格上涨时一哄而上,扩大养殖规模,猪养的多了,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又一哄而下,大量减少养猪的头数,进而干脆宰杀母猪,甚至清仓转业,导致生猪存栏量减少,出栏量大幅下降,价格一旦反弹,生猪存栏不足,没有猪卖,使得农民不能从猪肉价格上涨中真正得到实惠,农民养猪积极性时高时低,形成矛盾心理。2006年全国猪肉价格持续低价,全年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1.86元,其中5月到6月一度维持在每公斤 10元,价格长期低迷,使农民养殖户跌怕了,加剧了养猪农户对扩大养殖规模的担忧,现在母猪、种猪和仔猪都在高价位运行,加上生猪养殖的周期性特点,农民此时补栏,担心到出栏时行情突然下跌,因此出现当前肉价高但对农户补栏刺激小的异常现象。 四是饲养成本决定着养猪业的发展 虽然当前的猪肉价格非常乐观,但同时养殖成本也不可低估。粮食价格的上涨,推动饲料价格的上涨,从而增加了养猪成本,利润空间缩小。2006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以粮食为主的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使得生猪饲料价格快速上涨。在我国,玉米是主要饲料原料,玉米价格决定着饲料成本,由于玉米深加工发展较快等因素,导致玉米价格持续高价位运行(现每公斤玉米1.5元),引发目前主要的猪饲料一路攀升,每养一头猪,因饲料价格上涨就要增加100元左右的成本,加上新疫苗接种防治费近50元,总成本将比原来每头增加近150元。特别是今年二季度以来,仔猪价格也持续大幅上涨。玉米价格涨了32%,小麦涨了 68%,大豆的价格上涨了40%。去年因生猪价格低迷,许多饲养户将母猪处理了,使得生猪价格上涨后,仔猪价格也大幅度上涨,仔猪真的变成了“金猪”(现每公斤仔猪19元)。面对快速上涨的饲料和仔猪价格,农民养殖户养猪如同在利润一定的情况下,由经营低价股票变为中高价股票,成本加大,风险也大。猪肉的市场价格捉摸不定,农民养殖户担心猪养大后,怕“水涨船不高”,价格回落吃了亏, 导致养殖户缺乏补栏的信心。 国际市场粮价的上涨也带动了国内市场粮价的上涨。这是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粮食价格使养猪比糊口的成本都还高,猪的价格上下,却没有同比例上涨。对于大规模养殖户,政府虽然出台一些鼓励的政策,但是没能真正落实到基层,养殖户受益不大,政策的影响力微乎其微。据我调查了解到,就算是到了现在肉价很高的形势下,农民也还是没有养猪的积极性,因为国家已采取了相关措施,人们预测肉价会降下来,如果从现在开始养猪,到猪出栏时生猪价格也会下降,同样和原来的情况一样,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养猪。如果仅靠购买粮食和饲养来养猪,依现在的价格,肯定是亏损的。对于农民,他们现在能做的就只有少吃肉了。我有位村民利用一间大房子搞规模养殖,养了几十头猪,连同设备饲料等共计投入几万元,但这些猪出栏后,当年卖猪的收入还不抵成本,这下使他大受打击,决定不再养猪。养猪不赚钱,这个问题在农村五六年前就已经很明显了,当时农民普遍认为以后养猪是收入最低风险最大的。如果政府不切实做好引导,农民不能从养猪中受益,那么猪肉价格也就难以平抑得住。 二、对当前提高农民养猪积极性的对策 一是国家要继续实施鼓励农民养猪的政策。通过激励农民养猪的积极性,促进养猪事业的发展。除在饲养母猪给以必要的经济补偿的同时,要在养殖户用地、资金利用上给以扶持。特别是必要的养殖保险要跟上。 二是进一步加强生猪疫情防疫和监控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疫病防治工作,大力推广普及科学喂养知识,防范重大疫情的发生,建立防疫预案,当出现大的生猪疫情时政府要免费发放药品。要进一步强化生猪疫情监控工作,严格各环节的检验检疫,对疫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要加大科研投入,研制推广新型疫苗, 最大程度的降低疫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把农民养殖户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应扩大对生猪养殖户的保险险种,帮助养殖户解决重大疫情带来的损失,提高生猪养殖户的积极性,促进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 三是进一步加强对生猪行业信息引导。前些时候,肉价能够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之上,不是市场的猪养殖量和出栏量增加了,而是农民将那些尚未到达出栏要求和重量的猪提前出栏投放了市场,农民这样做一方面是将存栏量降下来,躲避疫病对养猪生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另一方面通过生猪提前出栏来变现,保持生猪生产的效益。正是由于农民生猪生产中规避风险和抓现钱的短期行为,造成了肉价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期之后又出现了攀升的局面。加强行业信息引导, 通过市场信息发布和预警分析,充分发挥信息对生猪生产的引导作用, 引导农民改变小农经济和作坊式生产的传统经营模式,特别是要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适度扩大养殖规模,规避市场风险。要为农民养殖户提供无偿信息服务,及时反映市场生猪供求状况及生猪、猪肉价格的走势,克服生猪生产中出现的“冷热病”,避免生猪生产出现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一头沉”现象。 四是进一步稳定饲料价格。首先,要稳定粮食价格。其次,要协调饲料加工业和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避免深加工企业与饲料工业争粮,确保饲料的供应和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逐步消除农民养殖户的惧怕心理,使生猪生产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对于饲料过高对养殖户要给以必要的补偿。 五是进一步推进生猪生产产业化。猪的产出明显减少,每家至多会养一头猪来食用剩饭剩菜和汤水,以及那些变质而不能供人食用的粮食,养猪的目的是防止浪费粮食,而不再做为一种投资收入手段。养猪不赚钱极大地打击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随着矛盾逐渐深化,最终导致了肉价短时间内大幅上涨。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转变生猪生产方式,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按照品种优良化、配方科学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经营集约化的运作模式,推进生猪的标准化生产,使生猪生产逐步走上产业化道路。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