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控制 » 正文

我国“食品召回制度”正在议定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8-21  
     据《经济参考报》2007年8月20日报道:“我们准备在全国实行食品召回制度,现在正在深入研究,议定法规,应该说不太长的时间内,我们就会采取这项措施。”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回答。 继三年前我国汽车行业率先全面实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后,食品行业召回制度也已进入了议定日程。此外,家电、保健品、IT等多个行业实施召回的声音也不绝于耳。就此,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工程师李勇指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已经从无到有,正在逐步完善。” “汽车是一种有明确身份标识的产品,而食品却不一样,由农田走上餐桌要经过很多环节,因此要实行召回制度将比汽车行业难得多。”李勇告诉记者,我国的产品召回制度起步较晚,目前还处在发展阶段,许多行业的召回制度还是空白。一旦食品行业能建立起完善的召回制度,将对其他行业召回制度的建立起到巨大的推动和借鉴作用。 国务院新闻办8月17日发表的《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表示,多年来,中国立足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制度,对食品实行严格的质量安全监管。 白皮书说,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一直把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摆在重要的位置。 白皮书指出,根据中国国情,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决定》,该决定将食品安全监管分为四个环节,分别由农业、质检、工商、卫生等四个部门实施。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相互衔接,形成了严密、完整的监管体系。 目前,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监管能力逐步增强,农业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的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 “中国政府于2001年建立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白皮书指出。截至2007年上半年,共向生产企业颁发了10.7万张食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食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同类食品的90%以上。同时,加强对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的监管。截止到2007年6月底,共撤回、撤销、吊销和注销了1276张达不到标准的食品生产许可证。 李长江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各类产品质量都有较大提高。以出口产品为例,2006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玩具大约是30万批,而被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通报有质量问题的仅29批,不到万分之一;从2004年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食品合格率在90%以上,出口到欧盟和日本的合格率更是达到了99.8%。 近年来,我国相关部委一直没有放松对产品质量的监管,而是从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产业入手,正在议定的“食品召回制度”就将进一步健全我国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食品召回制度一直被各方关注,国家也很重视这个问题。”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察司司长童敏介绍,7月27日,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其中第九条规定指出,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主动召回产品,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此外,《规定》还细化了各种处罚措施,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将吊销其许可证照。 童敏告诉记者,广东、浙江等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开始实行食品召回制度了。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食品召回肯定还是以企业为主、政府强制召回为辅,因为食品问题出在企业生产的产品身上,召回后还涉及到食品的销毁等措施。而且,企业主动召回产品后,相应的行政处罚应该被减免。其次,至于所谓的“政府强制召回食品”,最终也是通过企业召回的,政府只是一个强制命令的提出者,最终的操作人还是企业。因此,食品召回制度对企业的食品安全和监管等内控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很多行业一样,食品行业安全监管涉及到多个部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按照目前国务院关于食品卫生工作的分工,各部门各负其责、分段管理,涉及农业部、质检总局、商务部、卫生部、工商总局等多个部门。而食品召回制度在各省、市建立比较容易,因为不少省、市都设立了诸如“食品安全委员会或办公室”等部门协调机构,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召回能在短时间全部协调起来,但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食品召回体系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各部门联合运作。 中国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霍军生教授则认为,目前我国建立食品召回制度还有很多难处。食品召回制度建立的基础是具有食品追溯体系,目前我国中等以上企业都有一套体系,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超市等销售地点,都能找到食品的源头、甚至原材料的生产企业。但是,不少小型企业还没有建立这套体系,因此,食品召回制度的实施会有一定的难度。只有追溯体系不断完善和健全,食品召回制度才能得到健全和发展。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