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战略规划是饲料企业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研发对企业来讲如同造血,是企业活力的重要来源。饲料企业的研发战略可以定义为对饲料研发项目的总体看法与方向性指导。它指导企业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如何使公司获得最佳的项目绩效与最强的企业竞争力。企业的研发战略规划与企业战略定位有关,而战略定位受企业的资源约束。企业要根据资源状况,在战略上搞清楚是定位在行业的领跑者,还是技术追随者?是准备长期的新技术研究,还是限制在对现有产品的改善?多少资源可以投入研发?能够承受多大程度的失败?企业该研发哪些产品,生产哪些产品,产品卖给谁,卖点是什么,怎么卖,如何配套自己的产品,如何优化产品结构,构建企业的产品线、产品平台、产品系列、产品型号和产品版本。回答不好这些问题就成为不论是饲料添加剂企业,还是饲料加工企业,甚至是饲料机械制造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核心瓶颈。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饲料企业的研发战略是对产品机会的战略性认识,应该将企业的总体经营战略和产品开发决策联系起来。饲料企业要想在新的变革时期实现新的跨越,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确定明确的研发战略规划已经迫在眉睫。
目前中国饲料企业的研发现状
中国饲料企业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和不断探索,已经形成了成熟产品供大于求的局面,低档产品价格竞争的“饮鸩止渴”使饲料企业在微利间动荡。目前,饲料企业到了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时候了。拐点的突变需要企业家思维更新与时俱进,是做生产规模型还是做研发引导型饲料企业是一个企业高层决策面临选择的战略问题。饲料企业需要研发资源的贮备,研发体系的构架,才能提供当前适应市场和自己特色的技术平台。六和的肉鸡料、唐人神的猪浓缩料、通威与海大的水产饲料、挑战的植酸酶、正昌的饲料机械等已经在特定的领域显现出自己的研发特色,成为企业立身的根本。但是,还有更多的企业存在没有研发或研发方面的的工作不到位,或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来做研发。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的中大饲料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压力驱动下,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研发机构,走上了研发之路
但据了解,这些研发机构不论研究氛围、设备和人才与IT等行业相比差距很大,多数还停留在形象宣传上。部分研发中心,虽然有针对性的研究项目,有正规的研究程序和较高素质的研究人员,但大多数还停留在做一些验证性饲养试验方面。更谈不上对已有的相关技术进行集成开发,当然也谈不上战略上的储备。其开发模式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
“记者式”研发
表现为“接受主题”:根据企业领导经验和对市场的看法与要求立项;“采访素材”:研发人员自行搜寻和定义市场需求;“自行归纳”:研发人员自行归纳和核定产品功能需求;“自由发挥”:研发人员独立自由完成产品及功能的实现;“自己定稿”:自行定义产品标准与检验方案和完成任务要求。这样就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它均是以个人为主体,从接收任务(接受主题)、搜集需求(采访素材)、定义功能(自行归纳)、独立研究(自由发挥)、自行测试(自己定稿)到任务交付,整个研发过程都由个人控制完成,不可避免地受到个人认知能力的限制。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爆炸、专业分工与综合技术是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由于个人专业分工的限制,个人认知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记者式”研发管理方法往往只注重个人的专业领域,而忽视了其他专业领域研发人员的有效介入;再次,研发需求源于领导,产品与功能由研发人员定义试验与完成任务,但研发完成后,能否通过市场验收就成为一个未知数,这与研发的质量控制和最终确认的市场原则相违背。最后,“记者式”研发容易导致知识产权落入个人控制之中。
“小炉匠式”研发
有些企业领导不知道研发什么样的项目,于是高薪聘请高学历研发人员,这些研发人员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与别人合作,不愿意让别人了解和提建议,仅根据有某个领域的认知程度与兴趣爱好确定研发项目。整个过程都是自己评定自己,由于别人无法了解与评定,研发变成了技术开发(基于学术),而不是产品开发(基于市场),当然就很难给企业带来效益。“小炉匠式”的研发容易导致以个人为中心,个人的认知能力决定项目的技术状态。自我封闭开发,缺乏团队作战意识,研发个人不愿意采用自己认知能力之外的成熟技术和新技术,缺乏系统规范研发设计程序,使研发项目与市场需求背离。更多的是研发项目做完了,经费用完了,产品没市场了,形成了知识产权掌握在个人手中的局面。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相应的研发机构
这是中国特色的饲料企业,产品的技术来源主要是外聘的业余技术专家、添加剂供应商提供的相关技术与配方、或与院校及科研机构有联系,但仅停留在形式上,实质意义上的产研结合度并不紧密、有些饲料加工企业有自己产品的试验场所,但缺少对结果的分析与鉴定,饲料产品没有自己的特色,过多地迎合下游的需要,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造成饲料资源的大量浪费与企业竞争力的低下。
饲料企业领导者对研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他们对知识资本的理解还仅存在于认识阶段,缺少研发的科研投入,没有把企业推上科技领先战略的道路。他们对企业研发的投入还不到企业销售收入的1%(国内工业企业的参考数据是销售额的3%,有些地方政府将大于8%作为评定高新技术企业的考核条件之一)。现代企业的会计制度又不支持鼓励研发,研发费用在财务上属于费用科目,研发投入越多对财务报表影响越大,研发费用摊派实际是“张冠李戴”。另外,对如何开展企业的研发管理,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研发队伍,对如何创造和管理自己企业的知识和产权,领导心中清晰的脉络,也就成为企业高层想投入,又不知道怎么投入,或者对投入没有足够信心的理由。
研发成了少数技术人员的事,缺乏跨部门的协作
企业的研发应该是一项综合性的企业活动,几乎需要企业所有的职能都参与进去。但如何使各职能部门和谐地参与到研发过程中,而不带来了部门间的勾心斗角,生产部门为产品生产而生产,而市场部门则关注产品何时上市、销量如何,企业为了研发而研发的局面。企业的研发管理要关注的目标就是市场与财务,这与院校科研单位承担的技术研发是不同的。
缺少系统的研发思想,在产研结合方面缺乏思路和办法
目前,大多数企业领导认为,研发是高科技的东西,于是存在研发项目追求高、新、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研发的水平,于是造成了企业研发的浮躁,对饲料与添加剂的实用技术与应用技术研究不够,对行业外的新产品不敏感,如化工、医药、食品,机械与电子等行业的新动向,思维封闭。其实这些行业里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是可以应用到饲料添加剂行业生产过程控制、信息收集处理、质量检控等方面的。我们不缺乏研发的课题,而是缺乏对研发课题的敏感。因此,构建企业的研发体系成为研发成败的关键。研发管理是一门管理艺术,现在许多企业让学术带头人来做研发管理,认为只有研发是博士才能做的事情,事实上这样既发挥不了他们的才智,又体现不出企业的研发效益。企业的研发实际上是企业生产技术线上一切创新活动的集合,它源于市场与生产实际,服务于市场与客户。在这一点上,行业内的“双胞胎”与行业外的“华为”在研发方面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去深思。
缺乏有效的研发人员的考评和激励措施
由于研发工作的创造性和不确定性,对研发工作和研发人员的评价确实是比较困难。比如说要考核产品的市场效益,研发人员会说课题又不是我选的,怎能怪我?于是,企业对研发人员的考核在定量和定性之间、在结果和过程之间、在短期和长期之间摇摆,找不到一个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绩效考核的不科学也带来了报酬激励缺乏依据,带来不公平感,影响研发人员的积极性。
如何做好饲料企业的研发战略
研发战略是通过项目的绩效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获得竞争优势是企业研发战略要达到的目标,这不同于基础的研究,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市场,所以企业的研发也就应该围绕市场竞争展开,这样研发战略也可以根据POTER的理论分为:①成本领先战略:要求饲料研发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配方的优化、原料供应商的选择、生产流程与条件的控制与改良、原料的选择等方式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②产品领先战略:通过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的饲料资源,或在老产品的基础上开发产品新的特性来满足市场的需求。③差异化战略:通过满足一组特定市场的需求而进行的研发,它要求我们的研发团队象顾客一样思考,了解顾客的需求,甚至可以让顾客成为研发团队的一员。④速度领先战略:也就是率先向市场推出产品,通过时间差来换取市场先机与市场的成功。一些小型饲料加工企业特种饲料成功开发的经验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
研发战略的确定
研发战略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头脑风暴法,这种方法把研发、生产及市场与企业高层等方方面的人召集在一起,让每一名成员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尽可能多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暂且不必考虑这些项目是否理性或可行,通过集思广益来获得研发项目。这种方法显然比较容易实现“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效果。当然,要想得到富有创意的思想,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必须要有知识和智慧的功底,同时还要遵循市场需求、产品技术、企业资源和经济利益四个方面的原则。也可以借用科研院所的力量来提升自己的科技实力与科研成果,或有实力的技术咨询机构谋划企业的研发战略。提出可行有效的研发项目比做研发项目更重要。
应该考虑的问题
研发战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判定:市场方面先入为主还是适时跟进?技术层面运用已有的成熟技术还是一种新技术?研发的主体是自主开发还是委托开发?资金的来源是自筹资金还是融资?研发资源是采用一般的资源还是某些特别的资源?饲料行业政策与规则是遵守还是突破?研发的成本、进度与质量如何平衡三者的制约等方面的问题。
以市场为导向
研发团队对项目的市场成功负责,了解客户与市场的需求,确立项目明确的市场定位,形成企业的产品特色和卖点。严格决策评审,确立产品开发战略,避免高层领导的凭经验拍脑袋,确保项目的可靠性,以投资的观点评审项目里程碑,重视市场与财务的回报。建立产品平台、产品系列战略,运用管道技术,在项目间合理分配资源,避免投资于不能保证资源的项目,运用产品组合分析方法,确定产品的优先顺序,投资于最合适的项目,通过这样的方式使研发的产品没有失败,确保项目的市场认同性与企业的经济效益。
新产品开发
是在已有产品系列的基础上利用新技术进行功能或性能的改善,此类产品是以一种新的功能或性能占据或开拓部分市场。例如在预混料中应用一些特定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在单一饲料添加剂的基础上应用一些功能上有协同作用的其它添加剂,如万能肥素的开发、不同添加量与功能产品的组合,如植酸酶与多种维生素的组合等,过去未应用于饲料领域的食品、化工等行业的添加剂,如二甲酸钾、丁酸钠等。
老产品改善
对己有类别产品在原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性能和成本方面的改善,以一种新的性价比替代原有的产品型号和市场层次。例如酶制剂的成本控制、应用研究、标准研究、热敏性研究等、功能性添加剂间的性能协同复合物的研究、基础原料在不同动物上的代谢试验、不同品种与不同区域营养适宜需要量的研究、提高饲料转化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及减少抗生素添加等方面都需要研究。
建立科学的研发考评体系,提高产品开发团队士气
由于没有很好的评价体系,激励不到位,饲料企业研发人员之间的团队合作氛围不好,导致产品开发的时间、产品所要达到的要求都难以保证。通过选拔合格的项目经理,发展领导能力,加强各层面充分的沟通,通过系统的方式细化每个成员的工作,评判项目组每个成员的业绩,使大家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保证了项目的保质保量完成和每个成员的合理收益。
饲料企业的研发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提高饲料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在中国饲料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做好研发战略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检视饲料企业过去的研发,借鉴行业外成功的研发经验,引入饲料企业的研发管理,充分满足顾客需要、实现企业的质量目标、成本期望以及经济效益和生存能力的提升,是饲料企业高层应该深思的课题。(《饲料科技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