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植物专家,您懂家禽行业的事麽?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07-24
 
植物专家,您懂家禽行业的事麽?

     ——质疑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专家及南方周末记者《养鸡场的死鸡哪去了》

  你可能不知道鸡蛋里几乎包含了所有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也可能不知道鸡肉是最廉价、最优质的动物蛋白源,但你还是不假思索的吃下父母为你煮的鸡蛋、熬的鸡汤。
    你可以不知道几乎所有鸡场都配有填埋池或焚烧炉,可以不知道鸡场对病死鸡只处理的慎重,但你应该知道你从菜市场买回的鸡,都是活的。
    你可以不知道家禽业是一个产值5000亿的行业,这个行业凝聚了8000万从业人员的心血,可以不知道行业内单单一个温氏集团就可以产值近百亿、上市肉鸡10多亿只、带动养殖户30000多个,但你不应该侮辱和伤害这个本来伤痕累累、岌岌可危的行业。
    因为他们其中,也许有你的父老乡亲。
    而你,甚至还不知道已经伤害了他们。

被侮辱与被伤害的,鸡及其遗体
    每次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们都无可奈何,除了愤懑之外,只有默默接受这样声音带来的恶果——市场萧条、行业亏损、百姓遭殃。
    这次事情起端来自《南方周末》记者发布了这篇文章——《养鸡场的死鸡哪去了》。
    文章声称记者电话采访、调查,以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的“研究”,最终得出推断:“这种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是否安全?”、“80%的死鸡进入了消费市场”……
    本刊记者在网上搜索到南方周末记者这篇报道的资料来源,在蒋高明的博客里有同名的一篇文章,内容大抵是对现代养殖业中养鸡的周期变短、养殖方式采用笼养以及死鸡回收做出了一些质疑和判断。文中充斥着大量非理性和想当然的说法,这里不一一列举。
    这篇文章在网络上及社会上引起的争论,让我不得不想起2004年、2005年爆发的禽流感,禽流感成为了当时社会上最热点的新闻,铺天盖地的报道压得行业无法喘气。一时间市场上的鸡蛋、鸡肉无人问津,价格跌倒谷底,鸡蛋最低价格低落到1块6一斤,而鸡蛋成本一般在2.6元以上。


1 关于笼养鸡
    笼养鸡已经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了近百年,是伴随着现代养鸡业发展起来的,目的是满足日益增大的人类群体对鸡肉的需求量。
    蒋高明先生和南周记者之所以对笼养鸡感到吃惊,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平日吃的鸡和鸡蛋是从哪里来的,就像城市里的小孩不认的韭菜和小麦苗一样,或许他们以及很多人都认为鸡蛋应该就是农村老妈妈从茅草窝里鸡屁股地下摸出来的。
    事实上,单纯依靠农村散养鸡,我们无法满足泱泱十三亿人口对鸡蛋和鸡肉的需求。现代养殖方式给予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笼养鸡占地面积少,饲养管理方便,容易防制疾病,方便消毒。特别是种鸡,几乎没有散养的种鸡。
    有些遗憾的是,我国现代养鸡发展了20多年后,科学家还没有理解到这只是一种养殖方式,跟养猪要圈起来是一个道理,赏鸟玩狗的大伙应该能够理解。
    中科院科学家及南周记者所谓的“集中营”式的养殖场,实际上是笼养鸡舍。目前欧美国家每栋鸡舍养鸡总数达到4万只以上,而我国目前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数量,一般笼养鸡舍饲养鸡只在3000~4000只左右。
农业是个受歧视的行业,养鸡更是被众多其他领域科学家例如植物研究的科学家不屑,因此当我们的家禽行业为百姓餐桌贡献着丰富的食品时,每月人会想到,这里面凝聚有8000万人的心血。
    当然,我们也不能回避笼养鸡给鸡只带来痛苦的现实,但相比很多农村贫苦的人民一年吃不上几次鸡肉,我们有更急需解决的问题。欧盟的动物福利组织给鸡争取到了权利,2008年取消笼养;取消笼养可以减少鸡的痛苦,但我国的老百姓大多难以支付由此带来的成本上升。原因是消费者不愿意花更多的钱买鸡肉,最近猪价上涨,全国知识份子一片嘘声就是例证。


现代化的笼养鸡舍


肉鸡育雏期

2 养鸡用“激素”的辩驳
    植物学研究员和有的记者无法理解“肉鸡的生理周期从200多天缩短到50多天;蛋鸡产量达每年近300个(有一种蛋鸡品种叫288,即每年产蛋可达288个之意),成为标准的产蛋机器”。
    当然也无法怪罪,因为他们不知道我国有近60个国家地方禽种资源,国外有数十家著名的家禽育种公司和数十个国外蛋鸡、肉鸡品种。这些不同的品种满足了不同洲际、不同国家的人们的消费需求。
     白羽肉鸡经过国外育种公司的不间断选育,再加上在我国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因此40多天长成大鸡也不是太惊奇的事情。电脑技术从286时代到现在的双核技术,也仅仅用了十多年时间,为什么大家能够心安理得的接受,而养禽业科技进步就不能够接受?
    植物学研究员将这些进步臆断归根于养鸡生产中“激素”等的使用。如果有医学知识的读者,看到可能会很惊讶了:使用这么昂贵的激素,为什么鸡肉价格还那么便宜呢?
    养禽生产者不会傻得不顾成本来使用还不知效果如何的“激素”。鸡饲料中添加益生素、香味剂、微生态制剂等是存在的,但饲料添加剂的目的是使鸡只采食增加、抗病力增强,对人体食用鸡肉根本无影响。再加上鸡只上市前都有一定的休药期、禁药期,目的是使上市的鸡只无药残。
    应该说鸡蛋、鸡肉是安全的食品,目前全国正在落实的可追溯制度,正在保障进入流通领域的家禽产品的安全性。

3 死鸡哪里去了
    我国老百姓消费鸡肉有个习惯,就是喜欢现场屠宰。很多家庭喜欢在市场上购买活禽,现场宰杀,目的是买的放心。因此这部分的消费者,根本就不会关心植物学研究员的死鸡调查和南周记者的报道。
    另外大部分的屠宰加工产品,都是经过正规宰杀场屠宰后,进入超市等流通市场,这一部分鸡肉产品的质量得到了屠宰场的保障。目前我国鸡的年宰杀数量为74亿只,其中12%的由我国鸡肉加工量前十位的企业提供,80%以上由正规屠宰厂家屠宰。
    活禽消费和正规厂家屠宰避免了绝大部分死鸡的上市。
    那家禽行业一年有多少只死鸡、有多少进入了市场呢?
    2003年我国肉鸡规模养殖户出栏比例占到43.3%,2004年禽流感以来,大部分小规模养殖场户在一轮接着一轮的市场低迷中再也醒不过来。记者4月份到江苏养禽大市江苏东台调查时,当地规模养殖的比例在60%~70%。

    按照常理,一个规模在2万只的肉鸡生产场,死亡率如果高于10%,则很可能没有利润。因此养殖户的死亡率一定会控制在10%以下,整个生长周期中,不会超过2000只鸡死亡。据统计,目前的规模化养殖场肉鸡成活率因品种不同、饲养技术高低会有所不同,但总体成活率都在90%以上,且死鸡多在育雏鸡发生,随成鸡只的成长,患病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因此到了临近上市期,死鸡数量是不会有多少的。
    而在养殖过程中,对于死鸡的处理,养殖户一般采用填埋或者焚烧的方式,目的是避免疫病的发生,因此养殖场根本不会让死鸡在鸡场流动和出售。
    植物学研究员蒋高明和南方周末记者调查之所以得出危言耸听的结果,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不正确的样本,以及用个案代替了全局。
    小型养殖户中出售死鸡的现象,应该是存在的,但即使南周记者致电了10多个鸡场后得出都出售死鸡的结论,也可能只代表10多个鸡场2~3万只的养殖量。
    至于蒋高明先生所说的:“有的鸡农还向我炫耀:一次他拉了三千多只鸡进城,送到批发市场已经死了三百多只。他把这些死鸡直接运到附近的农贸市场卖掉,省了很多成本”,300多只死鸡,你看到了会买吗?
    蒋高明指出了死鸡的四种去处,一是进入火腿肠加工作坊,二是加工烧鸡,三是喂养其他动物,四是就地扔掉。
    进入火腿肠加工作坊和加工烧鸡,都是进入到了食品产业链的下端。正规的火腿肠厂家是不会选用死鸡做原材料的,正规的加工烧鸡的食品企业也是不会选用死鸡作为原材料的。
    会有黑桌坊出售由死鸡加工出来的火腿肠和烧鸡,但也同样会有死猪、羊、牛肉生产出来产品由黑作坊卖进市场。粉丝有“龙口粉丝事件”,鱼有“多宝鱼”,猪肉有“瘦肉精”事件。这个问题再延伸出去就应该是去找食品监督部门的问题,而不是我们养殖户养的鸡出了问题。
    消费者平时吃鱼被鱼刺卡住了,会骂这种鱼的祖先为什么把鱼变得有刺吗?水浒里孙二娘卖“人肉包子”难道又要怪起死人来?
    更加荒谬的是,植物学研究员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只有利用草原、开阔的山地和林地,将鸡们从笼子里解放出来,使它们的生命周期从30-40天还原回150 -200天的时候,中国国民吃上放心鸡肉的那一天才会到来。”按蒋高明先生的提议,散养,将肉鸡养殖周期延长变成150-200天,似乎就不会存在死鸡现象,死鸡有死鸡食品现象也就不再存在了。


肉鸡产品加工车间-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的工人们

外行招惹内行犯的错: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如果涉猎的范围在植物范围内的话,我有可能顶礼膜拜,五体投地的捍卫其说话的权利。
    但其在空余时间关心家禽行业,关心动物研究,其结论还需要大伙检验检验。估计是蒋高明先生下乡考察植物情况时,顺便发现或想到了“死鸡去了哪里”这个问题,进而思索到“违背生物学”的养殖,不可思议的40天出栏、年产288个蛋的鸡。
    可以有惊讶,也可以感叹。但蒋高明先生没有虚心的向家禽行业的专家们请教,他们自然会给一个圆满的答案,也费不着记者在这里以浅薄的家禽常识来解答这些问题。
    更可气的是南方周末记者,一副“忧国忧民”的架势,拍拍屁股就写成的文章,几乎照搬了蒋高明的观点不说,还充分利用南方周末在国内的影响力,使得全国上下死鸡惶惶。


媒体犯的错
举例证明:
1 “禽流感”狂潮
    2005年上半年是国内禽流感吵得最热烈的时期,国内几乎所有的新闻媒体都在报道禽流感引起人感染的例子。中国直接从事家禽业有8000万人口,其中没有一个感染禽流感。而甚至每天因噎死的人都比死于禽流感的人多。
    而经过广大新闻媒体的炒作之后,消费者消费信心全无,一个行业几乎被打垮。花了近三年的时间也没有恢复到之前的消费水平。结果是广大养殖户遭殃。

2 猪肉涨价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与2004年相比,36个大中城市统计的猪肉价格,实际上只上涨了5.9%,之所以众多媒体追捧猪肉价格上涨 36.9%,是因为在过去一年里,猪肉价格低的可怜,养猪户严重亏损。这轮猪价上涨,是农产品价格低迷10年的结果。
    10年来,城镇居民收入大幅提升,而我们农民养猪户好不容易盼到了猪肉价格上升,却引起了社会的巨大震惊,媒体的良心何在?
    媒体总是找些吸引眼球,能够引起轰动效应的事情来炒作,却不去思考事情背后的事情。

3 “死鸡哪里去了”
    大家关心的只是我们盘中的鸡,没有人关心养鸡的人们。
    因此,当“死鸡哪里去了”的声音出现后,大家都只是看着自己手中的盘子和饭碗。殊不知,这一声“死鸡哪里去了”的呐喊,带给养殖户多少经济损失。
    要是准确也罢,怕的就是谣言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