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牲畜也有个免疫耳标编码,但这个编码只有8位数字,包括免疫单位所在地邮政编码和乡镇的编号,较为笼统,还不能作为牲畜的身份证明。
而新标志实行一畜一标,编码具有唯一性。标志编码由畜禽种类代码、县级行政区域代码、标志顺序号共15位数字及专用条码组成,便于溯源管理。今后,这些标志将号码记录有该牲畜从出生到流通到宰杀全部过程的相关数据,作为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重要参考。
目前更换新耳标的费用由省财政承担,不会转嫁给养殖户或消费者,挂标工作将于今年逐步展开。
农业部去年出台的《畜禽标志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规定,新出生畜禽,须在出生后30天内加施畜禽标志;30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畜禽标志;从国外引进的畜禽,到达目的地10日内加施畜禽标志。散养户由村级动物防疫员佩挂耳标,规模饲养场由场方防疫员佩挂耳标。牲畜屠宰时,由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回收耳标,并统一组织销毁。
农业部新近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动物标志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规定,从今年8月1日起,只允许佩带二维码标志的牲畜进入北京、上海市场;从今年11月1日起,只允许佩带二维码标志的牲畜进入流通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