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猪应激综合征的防治和临床表现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4-19  
     猪应激综合征是猪体受到外界种种刺激(应激原)作用,产生的各种特异症状的综合征,而不是一咱独立的疾病。它多发生在肌肉发育良好,脂肪极薄,体形较矮和步行笨拙的猪,特别是眼神惊恐,肌肉与尾颤抖,胆小神经质的猪。 诊断要点 要根据应激的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呈现的各种特异的症状和病理变化而诊断。临床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 猝死性应激综合征,或称“突毙综合征”。主要是受到强烈激原的刺激时,并无任何临床病征而突然死亡。如配种时公猪过度兴奋而猝死;追赶时猪过于惊恐,或运输时过度拥挤等,都可能由于神经过于紧张,“交感一肾上腺”系统受到剧烈刺激时活动过强,引起休克或循环虚脱,造成猝然死亡。 2 急性应激综合征 恶性过热综合征,主要为运输应激、热应激和拥挤等,如运送途中的肥猪多发生大叶性肺炎,病猪全身颤抖,呼吸困难,粘膜发绀,皮肤潮红或呈现紫斑,肌肉僵硬,体温增高,直至死亡。 急性肠炎,多表现下痢,水肿病,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与应激反应有关,导致的非特异性炎性病理过程。 全身适应性综合征,仔猪和繁殖母猪受到饥饿、惊恐、严寒、中毒及预防注射等因素刺激,引起应激系统复杂反应。表现为警戒反应的本克相,沉郁,肌肉弛缓,血压下降,体温降低。与此同时,病猪可交错出现体温升高,血糖上升,血压长高等抗休克相。 3 应经合征,为泊原强度不大,但持续或间断反复引起的轻微反应。病猪生产性能降低,防卫机能减弱,容易继发感染,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 另外,根据死亡剖检的病理变化诊断。主要病变是某些肌肉苍白、柔软、水分渗出,称为白猪肉,即PSE猪肉;有的肌肉的颜色变得比正常的更暗红,称为黑硬干猪肉即DFD猪肉。多数病例剖检,往往见不到特异性变化。最明显的特征是死后迅速出现踝关节僵直及肌肉僵硬。可能见到内脏膨满,肺水肿和细支气琮充满泡沫。 临床上猪应激表现形式 急性死亡 这是应激表现最为严重的形式,个别应激敏感猪在受到抓捕惊吓或注射时突然死亡,有的公猪在配种时,由于过度的兴奋性死亡,有些猪在车船运输时突然死亡。 应激综合征 猪心性急死也称致死性昏厥、急性心衰竭。主要特点是急性死亡和心肌及全身横纹肌变性,仔猪和肥育猪都可发生,死亡多突然发生于酷热的季节,事先无任何症状。 心脏变化:主要发生于3月龄~4月龄的猪,常常突然死亡,病因不明,最典型的病变是心脏广泛出血,心脏外观如桑葚。由于在心脏和其他组织中都发现有PAS阳性物质沉着于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前动脉的内膜下和管内,因而也称营养性微血管病。 猪的应激性肌病:主要发生于肥育猪,特征是宰后肌肉水肿,变性坏死及炎症。眼观色淡,有渗出液,质地松弛。猪的应激性肌病有三种:一种是PSE猪肉,又称水猪肉;一种是以背肌坏死为主的肌肉坏死,又称背肌坏死;一种是腿部肌肉炎症坏死为主的疾病,又称腿肌坏死。PSE肉在宰后45分种PH值低于6,肌纤维分离,肌肉保水性差,纹理粗糙,不易作鲜肉,煮熟后耗损大,口味也不好,加工出次品,在国外全部废弃。 暗猪肉:猪肉色泽深暗,质地粗硬,切面干燥,猪肉的发生是由于所受的应激原作用的强度小而时间长,肌糖消耗较多,糖原储备水平低,体内乳酸生成少,并被呼吸性碱中毒所产生的碱中和,出现暗猪肉,这种猪肉保水能力差,切割时没有液体渗出。 猪急性高热症:多见于待宰的肥育猪,使用某些全身麻醉药物,如氟烷、胆碱等引起某些应激综合征。然而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前期表现肌肉颤抖和尾发抖,继而表现呼吸困难,体表有充血、紫斑,体温迅速上升,可达到43℃,心跳亢进,后肢痉挛收缩。重者进一步发展导致全身无力,肌肉僵硬,最后死亡。 另外猪的胃溃疡、大肠杆菌病、产褥期无乳综合征、咬尾症、生理异常肝等都与应激有一定的关系。 慢性应激 慢性应激死亡的猪心脏肥大,以右心及中隔最为明显,肾上腺肥大,胃肠溃疡等。无其他特殊的病理变化,这可能由于应激原作用强度不大,时断时续,作用的方式和症状比较隐蔽,容易被人们忽视。若不加以控制,这类应激也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如噪音、冷应激、饥饿等都可能产生不良的累积效应,致使猪的生产性能下降,抗病力降低。 应激的发病机理 当猪受到应激原的作用后,如捕捉、驱赶、运输、高温、寒冷、拥挤、咬斗、注射、手术等刺激后,下丘脑兴奋,分泌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进入垂体前叶,使垂体前叶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增多,ACTH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上腺,促使糖皮质激素的释放。应激初期分泌的肾上腺,也可刺激垂体前叶释放ACTH,ACTH分泌的增多,阻碍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加强分解代谢,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应激原的强度大,作用持久时,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衰竭,可造成猪发病和死亡。 猪应激综合征的防治 优良的品种选育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是预防PSS最好的办法。 清除激原 改进饲养管理如猪舍要通风良好,防止湿热拥挤、忽冷热、噪音和搔扰。出栏前12~24小时内不饲喂或减饲,饮用口服补液盐水;注意车船或陆路驱逐,避免过分刺激;或在出栏运输前,对应激敏感的猪,应用抗应激素、抗应激添加剂或用氯丙嗪等镇静剂以防止发生应激现象。对热应激中暑病猪,用凉水浇头,冷水灌肠。 注意选育繁殖工作 对胆小神经质,难于管理、容易惊恐、皮肤易起红斑、体温易升高、外观丰满的猪,多为应激敏感型,最好不要选作种用。必要时,应用现代化科技检测全血或血清CPK(肌酸磷酸激酶),以及氟烷筛选试验,进而从种猪群中将这类猪淘汰。 通过临床观察、血型鉴定、氟烷检测和CPK(磷酸肌酸激酶)值测定,检出应激敏感猪种并淘汰,使应激基因频率下降,从而选育出抗应激的品种。具有应激表现的:肌颤抖,尾颤抖,皮肤易起红斑,体温易升高,3周龄~5周龄的应激敏感仔猪采食量少,兴奋好斗,母猪发生无乳症,繁殖障碍,公猪性欲差等,在种猪选育时应将这样的猪逐步淘汰。 饲养管理方面,猪的位置和猪栏建设合理,应避免外界因素过多的干扰,避免猪群拥挤和注意混群。屠宰场将来自不同地区的猪混群后发生剧烈的争斗,猪的胴体重量下降。据英国主要屠宰场调查,由于猪群的争斗导致猪胴体损失可达40%。运输时避免猪群拥挤。尽量减少抓捕、保定、驱赶骚扰等。即使抓捕也要避免过度的惊恐刺激。猪舍温度不易突变,以防猪舍受到过冷过热的刺激产生应激反应。对难以避免的应激原,尽量让其分散,作用延缓,不使其强度扩大,饲料中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要充分,可在饲料中添加速补康。 PSS的治疗原则是镇静和补充皮质激素 镇静剂中首选药物是氯丙嗪,按每公斤体重2毫克肌注。 对PSS猪因肾上腺和甲状腺机能低下引起的应激失调可肌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进行纠正,5%的碳酸氢钠补充电解质,纠正体液酸碱平衡障碍。在猪群转群前9天和前两天按每千克体重0.1毫升投给亚硒酸钠VE。或转群前一天按每天每公斤1.5毫克口服阿司匹林。能有效地预防应激对仔猪抗自由基系统的不良影响和抑制猪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加剧。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