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4-16  
     萎缩性鼻炎(AR)是猪的一种呼吸道慢性传染性疾病。以鼻甲骨萎缩、颜面部变形、 慢性鼻炎为特征。 随着养猪生产的工厂化、 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此病发病率逐渐增加, 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各种应激因素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原因,如营养缺乏、不同年龄的猪共同饲养、密集、拥挤、过冷、过热、空气污浊、通风不良、长期饲喂粉料等都能诱发AR的发生。本病常年均可发生,冬春两季是本病的多发季节,任何年龄、品种的猪均易感,但以仔猪最为多见。 病因 主要是支气管败血杆菌或巴氏杆菌通过呼吸系统传染而引起的。 临床症状 病猪先表现打喷嚏, 有鼾声, 鼻孔流出少量浆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有时带有血丝, 不时拱地, 搔扒或磨擦鼻部。 经常流泪, 以致在眼内角下的皮肤上形成灰色或黑色的泪斑。数周后, 少数猪可自愈, 但大多数猪有鼻甲骨萎缩变化, 经过2-3个月, 鼻和面部变形。严重的鼻腔短小或偏向一侧。吻部扭曲变形,上颌短于下颌,面部皮肤皱缩。 病理变化 剖检鼻部变形的病猪,沿两侧第1和第2臼齿间的连线锯成横断面可见鼻甲骨卷曲变小而钝直,鼻中隔歪曲,有的病猪鼻甲骨萎缩消失,使鼻腔成一大空腔、鼻腔内常有大量粘脓性甚至干酪性渗出物。 诊断 临床实践中,常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做出临床诊断根据病猪发生病状。剖检时, 下鼻甲骨受损害明显,鼻甲骨和鼻中隔变形或鼻甲骨大部消失。 鼻腔粘膜充血、 水种, 有脓性渗出物蓄积。 防治 1 切断传染源。本病一旦传入猪群就很难清除,因此防止本病传入很重要,要做到不盲目引入种猪,应该从经过专门检疫的种猪场引进种猪。严格防止从外单位引进病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一方面加强进场检疫; 另一方面对存在有本病的猪场严格检疫, 发现病猪及时全部淘汰 2 预防为主。制定一个好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试验表明,接种猪萎缩性鼻炎、多杀性巴氏杆菌二联灭活疫苗,可使猪群AR临床发病率由51.39%降至8.33%[9],应用市售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制成的油佐剂二联苗。在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注射1次,免疫母猪所生仔猪在4周龄和8周龄各注射1次,未免疫母猪所生仔猪1,4周龄和8周龄各注射1次,可产生较好的免疫力[10]。种公猪每年注射2次,在防疫时要搞好环境卫生,在此基础上疫苗才有良好的效果。建议采用颈深部肌肉注射,皮下注射易引起肿包,极易继发细菌感染形成脓疱,从而影响疫苗的吸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对于仔猪免疫,由于注射疫苗量少,为了防止注射后疫苗外渗,建议采用较细的9号注射针头,按照“慢推快拔”的要领注射,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 药物控制。可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在饲料中进行添加来预防本病。无药敏条件的猪场,可在饲料中添加大环内脂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例如磺胺嘧啶400 mg/kg~2 000 mg/kg饲料,土霉素400 mg/kg~1 000 mg/kg饲料,饲喂未见临床症状的猪。对有临床症状的仔猪可以肌肉注射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或用卡那霉素液鼻腔喷雾。中草药对该病的防治亦有较好的效果,药用辛夷、黄柏、知母、半夏各40 g,栀子、黄芩、当归、苍耳子、牛蒡子、桔梗各15 g,白藓皮、射干、麦冬、甘草各10 g粉碎后分2份,早晚各1份,25 kg猪1 d用量,连用9 d。对病猪及时治疗用磺胺二甲嘧啶 按100-450ppm混饲, 或磺胺噻咪钠60-100ppm加入饲水中。3、 为预防抗药性可将磺胺二甲嘧啶、 金霉素各100克, 青霉素50克, 混入1吨饲料中,连喂3-4周, 常可收到一定治疗效果。 4、 仔猪从2日龄开始, 每周肌肉注射1次长效土霉素20毫克/千克体重,连续3次。 4 全进全出。 猪全部出场后空栏两个星期并对栏舍进行全面消毒,是控制AR的有效措施,但规模较大的猪场一般饲养有不同日龄的猪和自己繁育的种猪,所以难以实施全进全出的措施,此方法适用于小型猪场和个体养殖户。 5 加强饲养管理。 饲料营养要全价,饲料营养缺乏可致使本病症状进一步加重。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注重栏舍环境卫生,减少尘埃;改变饲喂方法,改干粉料为湿拌料,对预防本病有一定意义。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