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1月在中国东南部首次发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随后该病毒蔓延到了亚洲大部份地区,以及非洲和欧洲。2005年5月,在中国青藏高原的青海湖发现了大量候鸟的死亡,从此,候鸟就被广泛的视为H5N1播散至亚洲以外地区的重要传染源。然而,病毒蔓延的轨迹与候鸟迁徙的主要路径并不一致。迁徙路径的全球网络似乎掩盖了无严格卫生控制的全球性的家禽交易,这更可能是疾病扩散的机制。
既往高致病性亚型H5和H7所引起的疫情显示病毒的蔓延归因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家禽或其相关产品的运送。合法或非法的家禽交易的商业活动是导致病毒蔓延的原因之一,也是2004年H5N1病毒在东南亚持续播撒的原因之一。
2006年2月春寒过后,在西欧黑海发生的疫情显示,病毒可通过受感染的野生鸟类的短途旅行播撒,但在候鸟的季节性长途迁徙中还未发现证据。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证据都支持人类运送家禽是病毒全球传播的主要媒介。2007年2月在英国萨福克火鸡农场爆发的疫情就符合这种广泛的方式。
野生鸟类,特别是水鸟是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生态学的关键因素。高密度饲养的家畜以及应激增高因素是高致病性因子,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亚型持续感染和传播的有利因素。自相矛盾的是,伴随对野生鸟类传播H5N1病毒的恐惧,可能导致层架式养鸡场的回归,那样反而增加了疫情暴发的危险。应该制止目前的趋势,采用自由放养使牲畜得到更好的照料。维持这些趋势,同时通过有效的兽医看护和贸易管理控制疾病,可能会是更成功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