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控制 » 正文

动物管理有了规范信息技术手段《动物射频识别—代码结构》国家标准实施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1-12  
     一只被植入电子芯片的动物,管理人员通过识读器,就可从中读取到饲养户信息、免疫信息、违法信息、年检信息等。这项让动物拥有“代码”身份证的《动物射频识别—代码结构》国家标准已于2006年12月开始实施。该标准将动物的“身份证”号码用射频标签植入动物体内,每一个号码由64位序号组成,包括国家、地区代码和动物代码等。无论是家禽家畜、宠物,还是动物园、实验室里的动物,都能通过代码识读获得识别。该标准除了可应用于宠物管理,还将有利于动物性食品的生产过程安全追溯管理。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全球性的口蹄疫、疯牛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蔓延,引发了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生产全过程安全追溯管理的重视。与此同时,非食物性动物的管理(如对宠物动物、动物园动物、濒危保护动物、实验室动物等的管理)也成为社会、环境、科研等领域的重要课题。然而,据了解目前我国这种特制芯片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国内大多数企业使用的是从国外进口的芯片。随着推荐性国家标准《动物射频识别―代码结构》的实施,这一局面将有望得到改变

    该标准确定了全国统一的射频识别动物编码结构,可实现每一个被管理动物在全球范围内惟一的编码,并且与国际标准相兼容,是采用信息技术及自动化手段有效管理动物的重要基础标准。

    该标准中规范的射频识别技术,要求能够对运动中的动物进行非接触识别,植入动物体内的芯片不仅能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具有极强的抗恶劣环境影响能力,还要不被锈蚀,不能丢失信息,也不能使动物对其产生排异反应而影响动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

    随着国内畜牧业的发展,管理也会越来越科学、规范,动物身份识别技术也开始被广泛采用,《动物射频识别—代码结构》标准的出台,将对此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来自农业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存栏量猪为10亿只,羊为6亿只,牛为2亿头,如果全部标注,对植入动物体内的动物身份识别芯片、芯片识读器的需求量巨大,这还不包括相关管理部门对家禽、宠物动物、动物园动物、实验室动物等在内的动物个体的识别需求,而中国国内仅宠物犬就有约7000万只。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