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甘肃省静宁县农民合作组织助农增收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12-19  
     每天当晨曦初露、万道霞光洒满大地时,甘肃省静宁县仁大乡南门村果业协会会长李恒义,会准时坐到协会的办公室里,打开电脑,浏览当天的果品价格,搜索有关果业的信息。让李恒义欣慰的是,如今全村400多农户都加入了果业协会。全村农民每年仅苹果人均收入就超过2000多元,是全县闻名的小康示范村。

    一个典型促生256个协会

    说起李恒义的果业协会,还得从2001年说起。那年天公作美,果品丰收,作为果品基地的南门村和其他村一样,吸引了大批客商和果品贩子。但果农各自为政、相互压价,更有部分果品贩子趁机用“黑心秤”坑蒙农民,使村民们辛苦了一年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对此,李恒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和本村的果农大户联手成立了果农协会,拒绝低价出售,终于遏制了商贩的故意压价行为。结果,他们的果品售价每斤比市场价格高出了0.20元,为会员们挽回经济损失20多万元,实现了当年人均果品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高出其他果农600多元。

    这使群众看到了联合的好处。第二年一开春,大伙便纷纷要求加入协会,很快全村400多户果农都成为了会员。

    协会扩大后,李恒义进一步完善了协会章程和管理监督办法,同时拓展协会的服务功能,不仅管销售,还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信息服务,还培训、发展了许多经纪人,建立起信息网络,使协会的优势更加凸现,吸引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协会步步壮大。目前,会员已发展到1020人,不仅覆盖了静宁全县,还辐射到庄浪、通渭、秦安四个县,带动起2万多户果农。

    李恒义的果业协会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了、零碎的资源整合起来了,同时也使农村的“能人”活跃起来,先进的技术推广不再难,农民得到的不仅仅是眼前利益,而且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南门村果农形象地说:“跟着协会走,产销不用愁;跟着协会干,农民有钱赚。”

    李恒义果业协会受到农民欢迎,也引起了甘肃省静宁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如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县上从南门果业协会的发展中得到启发,他们抓住这个典型,在全县推广经验,鼓励农民组织起来,发展产业化经营。此后,三合养牛协会、东关烧鸡加工协会等专业协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几年间各类协会就达到了256个,覆盖了60%以上的行政村,会员达3万多人,带动了10多万农户搭上了致富“直通车”。他们搞种植、搞养殖、搞加工、搞运销,他们供农资、传技术、教管理、搞服务,成为特色经济的“领跑人”、农民增收致富的“助推器”。

    专业协会大有作为

    “蒙特牛,快快长,换来票儿盖砖房;牛多钱多日子甜,娶上媳妇看彩电。”这是眼下在静宁羊牛专业村———三合乡任岔村颇为流行的一句顺口溜,它生动表达了该村群众找到致富门路后的喜悦心情。

    谁能想到,前些年任岔这个偏僻小山村的贫困状况是全县闻名的,村民基本全靠土里刨食,别说盖瓦房、看彩电,就连买油盐酱醋的钱都没有。不仅仅任岔村如此,作为一个自然条件较差的山区乡,三合乡其他各村的情况也是大同小异。

    “不用下西天,真经在身边。”是南门村果业协会的经验给了他们启发。乡长刘志鹏说:“当2001年县上推广南门村的经验时,三合乡受到启发,这里退耕面积大,家家户户都养有牛的习惯,这也是优势。”当年乡上决定把养殖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走以草兴畜、草畜互动之路。

    当年,乡政府在项目办的支持下,从陕西杨凌一次性调进秦川母牛120头,建成新堡、任岔两村双千头养牛示范区,乡上无偿给养牛户提供1500亩的优质草籽,并邀请陕西宝鸡市超高达科技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斌先生多次进行技术培训,使该乡高起点迈出了规模养殖第一步。2002年,更多的农户加入了养牛队伍,乡上又从陕西引进71头蒙特二代牛投放到农户,并组织养殖大户学习饲料氨化、膨化科学养殖的方法。

    现在肉牛养殖渐成气候,一年多时间,会员就增加到270户。协会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对于困难户,协会出面担保,为他们提供小额贷款,作为养牛的启动资金。协会赢得了越来越多农民的信任。

    目前,养殖协会在新堡、任岔村投放的120多头牛已扩大到1100多头,两村95%以上农户都养起了牛,年均养牛收入12多万元,人均在150元左右,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