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当前规模化猪场主要流行疾病与综合防控策略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11-28  
     随着现代养猪模式的转变,规模化猪场猪群的疾病出现复杂化、全球化。过去“小米加步枪”的观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防控体系和猪的良好生存环境。要有生产兽医学的新观念,不能还停留在过去的临床兽医学和预防兽医学观念上。

    一、当前规模化猪场主要疾病

    过去十多年前,猪场害怕暴发猪瘟、口蹄疫、猪肺疫、猪丹毒,近几年来这些疾病已得到控制,猪丹毒似乎已销声匿迹,而相继出现新的病毒性、综合性、免疫抑制性疾病,使病情复杂化,给诊断治疗带来困难,使猪场管理者和兽医深感困惑。

    1、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疾病主要有放线杆菌胸膜肺炎(APP)、猪副嗜血杆菌病(HPS)、链球菌病、支原体肺炎(MH)、巴氏杆菌(PM)。还有常见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弯曲杆菌病、梭菌病、衣原体等。

    2、病毒性疫病 圆环病毒(PVC2)、蓝耳病(PRRS)、伪狂犬(PRV)、细小病毒(PPV)、口蹄疫、流感(SIV)、乙脑。

    3、综合性疾病

    3.1 呼吸道病综合症(PRDC):由上述病毒性疾病及其它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以呼吸道病症为特征的传染病,是当前猪场流行的主要病症。细菌性疾病包括放线杆菌胸膜肺炎(APP)、猪副嗜血杆菌病(HPS)、链球菌病、支原体肺炎(MH)、巴氏杆菌(PM)。呼吸道病综合症常见的混合感染有下面几种:PR+PPV+MPS+HP;PCV2+PPV+MPS+APP;CSFV+PRRSV+PM;PCV2或PRRSV跟其它条件性病原体混合感染发生PMWS、PRDC、PDC。PRDC近年出现了新的特点:以PRRSV、PVC2为主继发和混合感染其它细菌或病毒;发病时间由以前的18周龄墙转为断奶后各阶段均可发病。

    3.2 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 主要由PVC2感染引起的以渐进性消瘦,黄疸贫血,腹泻,体表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多发病于6-8周龄的断奶后仔猪。

    3.3 猪皮炎肾炎综合征(PDNS) 也是感染PVC2的另一种征候群,主要病变在皮肤和肾脏,皮肤形成中间黑色的圆形疹块,肾脏肿大,呈苍白斑驳状。

    3.4 猪无名高热出血综合症 这是今年6月份以来,华东、华南地区的许多猪场的中大猪、保育猪及部分母猪暴发的以高热,全身皮肤发红发紫,全群发病,死亡率达50~90%,治疗效果很差的一种多病原体混合感染的综合症。病原体有多种病毒、细菌和支原体、弓形体、附红体,病毒以猪瘟(HC)、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V)、猪流感病毒(SIV)、伪狂犬病毒(PRV)、猪圆环病毒(PCV2)为主,细菌主要为多杀性巴氏杆菌(PM)、猪胸膜性肺炎放线杆菌(APP)、猪霍乱沙门氏菌(SC)、猪链球菌属、副猪嗜血杆菌(HP)等。

    免疫和保健工作不健全,各种应激因素和霉菌毒素是该病暴发的原因。

    3.5 产后母猪无乳综合症(MMA)

    4、寄生虫病

    4.1 体内寄生虫:蛔虫、毛首线虫、纤毛虫、食道口线虫、肺丝虫。

    4.2 体外寄生虫:疥螨。

    4.3 原虫:附红细胞体、球虫、弓形体。

    5、免疫抑制性病: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PDNS、支原体肺炎。

    二、控制猪群疫病的三大法则

    1、消灭病原体

    2、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动物

    众所周知,中断上述任一传播环节,任何疫病将无法传播,任何有效的防制措施均是三大法则的延伸,万变不离其宗。

    三、前规模猪场主要流行疫病的综合防控策略

    1、 全进全出(all in all out) 全进全出是防制传染病,提高仔猪成活率最有效的办法。全进全出要求每一阶段的猪群同时进入同一猪舍单元饲养,转群时又同时全部转出去,进入下一阶段饲养或出售,并对空栏舍按严格的消毒程序消毒,避免小日龄猪与大日龄猪交叉感染。实践证明,实行全进全出,仔猪下痢和其它疾病明显减少,兽药费用显著减少,兽医和饲养员的劳动强度大大下降。结合其它防控措施,产房成活率可提高到96%以上,保育舍也能提高到98%以上。

    2、 推行仔猪隔离早期断奶(SEW)、药物早期断奶(MEW)、改良药物早期断奶(MMEW)

    为仔猪提供良好的保育环境和高质量饲料,仔猪尽早学会吃料,是实现早期断奶的前提,母猪产前特定病原疫苗注射,仔猪药物保健,利用早期断奶时仔猪的母源抗体较高,可以抵御大部分疾病,此时与母猪隔离断奶,可切断母猪所带的病原体传给仔猪的途径,减少疾病由母猪向仔猪传播的机会。

    3、实行小单元二阶段保育,多点式工艺

    3.1 小单元二阶段保育 是把断奶仔猪从过去的一个阶段改为二个阶段,分别在二个小单元保育舍内保育饲养,根据仔猪生理要求和当前疾病流行特点,3—7周龄为第一阶段,此阶段为PRDC高发周龄,同时对温度要求较高,8—10周龄为第二阶段,此阶段小猪生长迅速,要注意通风,适当减少密度。

    3.2 多点式饲养工艺 根据不同阶段猪的疾病与生长特点,工厂化养猪工艺流程,从原来四阶段饲养到五阶段饲养,近年来又在阶段饲养中出现二点式饲养、三点式饲养工艺,甚至四点式饲养,各饲养点距离间隔250m—10km,这些模式都是集约化猪场防控疫病非常有效的手段,有条件者应更新观念,积极推行二阶段保育多点式饲养工艺,改地上保育为高床网上保育,试图不改善养猪设施,提高猪的生活福利,又想有高回报是不可能的。

    3.2.1 二点式饲养 在四阶段饲养基础上,把母猪和保育猪分开,结合仔猪早期隔离断奶,把仔猪转移到250m以外的场内保育。如下图:

    

    配种怀孕舍→分娩舍250m—10km 保育舍→生长舍→育成舍

    

    3.2.2 三点式饲养 是在二点式饲养基础上,再把保育猪与生长猪分开,分别饲养于相对独立的场内,相距250m—10km。如下图:

    

    配种怀孕舍→分娩舍250m—10km 保育舍250m—10km 生长舍→育成舍

    

    3.2.3 四点式饲养 是把后备种猪、经产母猪、保育猪、生长育成猪分别在相距250m以上独立的场饲养。

    总之,不论是仔猪早期隔离断奶,还是小单元二阶段保育、二点式饲养到四点式饲养,都是为了切断不同阶段病原纵向传播环节,根据不同阶段的易感性,推行的有效防控疫病的养猪新工艺。

    4、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4.1 环境控制

    4.1.1 大环境通风,小环境保暖。大环境通风是减少呼吸道病重要手段。但寒冷季节又要确保小猪小环境暖和;夏天要采取各种措施防暑降温,提高采食量。总之,要处理好温度、通风、湿度之间的关系,以人在猪舍内感觉舒适为度。南方高温高湿,敞开式猪舍配以优质、保温性能好的卷帘最为经济实用,猪舍檐高最好不低于3.5m,各栋猪舍之间要有宽阔的间隔(舍高的4倍以上),才能保证有效通风,周围种上快长、高大、四季常绿的树木,如桉树、樟树等,有很好的降温效果和调节环境气候作用。

    4.1.2 猪场要有隔离带,远离污染源。处理好污水、粪便及死猪,场内划分人、猪专用道路和运输饲料车辆道路。

    4.1.3 定期消毒,搞好环境卫生,使环境病原降到最低。如果病原污染严重,猪的抗体水平就会下降很快,由于抗体的消耗,将会导致免疫失败,猪群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结合全进全出,空栏舍的消毒,要执行严格的消毒程序:高压水冲洗→3%烧碱喷洒→高压水冲洗→火焰消毒→化学消毒剂消毒→空置一周进猪。常规每周2~3次带猪消毒,定期更换消毒剂,避免病原产生耐药性。

    4.1.4 建立卫生防疫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车辆、动物进入生产区,工作人员进入场内先更衣换鞋洗手,各栋猪舍设置消毒脚盘,。充分认识灭鼠灭蝇的重要性,用环丙氨嗪混料,可有效控制苍蝇繁殖。

    4.1.5 适当降低猪群密度,及时隔离残弱病猪。保育猪每头占栏面积不少于0.3m2,生长猪每头不少于0.55m2,育肥猪不少于1.0m2。热天以标准密度头数的80%为宜。及时隔离病、弱、残猪,把毛松、苍白、气喘、沉郁、浮肿、消瘦等症状的猪挑出到病猪栏中,加强护理,用代乳料加水调成糊状稀喂,加入葡萄糖、电解质、多维及有效药物,同时淘汰无治疗价值和饲养价值的病猪。

    4.2 兽医管理 定期免疫监测,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减免非必要免疫,淘汰阳性带毒猪,净化病原。

    4.2.1 免疫监测 每年进行1~2次血检,一方面,普查某些特定病原的存在,淘汰血清抗原阳性猪,建立无特定病原猪群。另一方面,检测抗体水平消长规律,正确确定首免日龄,即首免应在抗体滴度为1:16~1:32之时,避免母源抗体干扰导致免疫失败。

    4.2.2 优化免疫谱 当前可免疫的疫病有20多种,免疫程序无法安排,猪群因免疫应激带来的负面很大。一些非必要免疫如:猪丹毒、猪肺疫、黄白痢、TGE、链球菌病、支原体肺炎等,应减少或优化免疫,呈散发性的疾病而动用全群免疫是得不偿失的,它们大多有特效药物能控制(杨汉春,2004;卢惟本,2005)。病毒性病如猪瘟、伪狂犬、口蹄疫、乙脑、猪细小病毒病等,因无有效治疗方法,危害性较大,免疫程序应优先考虑,PRRS、PRV能引发细菌病继发感染,是呼吸道病的祸首,当前这类病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不确切,众说纷纭。控制PRRS、PRDC、PMWS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和支原体肺炎,建议制作自家组织灭活苗免疫,效果满意,但病料必须要采自本场典型症状的病猪。猪链球菌病也是能引起呼吸道综合征疾病之一,近年有上升趋势,多发于4~12周龄,PMWS又多发于6~8周龄,此时常导致多种疾病混合感染,所以,如是必要免疫,建议在10日龄左右使用多价苗4头份注射,14天后产生坚强免疫力,正好是链球菌病高发时期,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注射疫苗前后3天内应停用治疗量药物。

    4.2.3 引种 从外地引种的种猪要隔离检疫,经检测阳性者要坚决淘汰,阴性者隔离3个月后经必要的免疫注射后才能混群。应在相对固定的场引种,切忌多而杂,不到阳性场引种。

    4.3 药物保健 针对性地制定本场各阶段猪群药物保健方案,脉冲式给药,能有效地控制病毒性引发的细菌继发感染和细菌原发性疾病,对预防呼吸道病、下痢尤为重要。定期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高敏药物,控制疾病事半功倍,大大减少药费开支。南方许多猪场控制当前猪主要流行疾病的保健成功方案,是在各阶段猪饲料中,在发病前每吨饲料添加药物:80%枝原净125克或加康400克或万特肺灵500克+强力霉素150克或金霉素300~500克,可配伍阿莫西林250克,或环丙沙星200克,或头孢噻呋100克,或磺胺-6-甲氧嘧啶500克,用利高霉素500~1000克可预防消化道疾病。各阶段药物保健可参考下面方案,灵活运用。

    4.3.1 后备母猪保健 80%枝原净125克+强力霉素100克,每月投药一周,直至配种。

    4.3.2 生产母猪保健 种猪群是否健康决定着全场猪群安全命脉,种猪的防疫和保健应是重中之重,不能麻痹大意。80%枝原净125克+金霉素300克+阿莫西林250克,在产前产后各用一周,断奶后用一周。母猪在产前应驱虫一次,包括球虫,母猪进产房前要严格冲洗消毒,产前也要擦洗外阴乳房。应用氯前列腺烯醇,同时,母猪产仔过程输液保健,使用抗菌素和缩宫素。做好这些工作,可净化母猪所带的病原,防止隐性病原传给仔猪,有效预防母猪MMA,提高母猪发情受胎率。

    4.3.3 哺乳仔猪保健 在教槽料中加入枝原净150g+环丙沙星100克或硫酸粘杆菌素80克。三日龄内补铁,口服抗球虫药物如百球清等,在3、7、21日龄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三针,有效控制仔猪腹泻,减少呼吸道病发生。

    4.3.4 断奶仔猪保健 拌料给药:在断奶前后各一周,80%枝原净100g+金霉素150g或强力霉素100g。针对附红细胞体时,用枝原净125g+原虫清1000g+TMP80g+复合维生素B500g。断奶时饮水加药:柠檬酸、葡萄糖、拜固舒、水溶性阿莫西林,新霉素。仔猪可应用免疫增强剂,如左旋咪唑、黄芪等,在30日龄和90日龄各1次。

    4.3.5 保育猪保健:万特肺灵250克+磺胺-6-甲氧嘧啶500克+TMP100克+小苏打500克,在7周龄开始投药,连用一周。

    4.3.6 生长肥育猪保健 80%枝原净125克+金霉素300克或强力霉素100克,在13周龄和17周龄各投药一周。

    4.4 营养 提供均衡、满足迅速生长需要的营养,是猪健康的基础,病原入侵机体,机体要消耗营养与疾病作斗争,抗体是一种蛋白体,抗体的形成需要机体提供营养蛋白质,所以,在保证日粮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平衡条件下,还要保证能满足需要的消化能和蛋白质含量,才能增强猪群的抗病能力。饲料霉菌毒素会降低猪的免疫力,导致免疫抑制,因此,饲料要把好原料关,成品要新鲜,防潮防霉,可在饲料中加入霉菌毒素吸附剂、脱霉剂,如:霉消安、百安明、霉可脱。

    5.减少应激 转群、免疫、温度等是最常见的应激源,在转群、打疫苗时切忌对猪粗暴,做好转群计划,减少转群次数,喊少非必要免疫,优化免疫谱。冬季按仔猪温度要求做好保温工作,温差不能变化太大;热季要根据条件,采取各种措施降温,如风扇、喷雾、滴水、水帘、遮阳网、畜禽用空调等。适当应用抗热应激剂如小苏打、Vc、吡啶羟酸铬,供给充足饮水,饮水器流量应达2L/min,经常检查饮水器是否正常,水拌料是提高母猪热天采食量很好的办法。给猪创造个舒适、安静环境,降低饲养密度,减少惊吓。换料要缓,有一周的过渡期,在饮水中加入柠檬酸、电解质多维和抗生素。

    6.驱虫 寄生虫是呼吸道病征、腹泻及其继发感染的病因之一,应用高效无毒的驱虫药物,最好是既能清除体内外寄生虫,又能杀灭移行的幼虫,对球虫也有效的药物,如虫力黑、肯维灭,它们是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等组成的复方制剂,实行“四加一”驱虫方案,即种猪一年4次,肉猪60日龄1次。伊维菌素能抑制免疫反应,所以,要避免免疫期间驱虫。应用磺胺类药防治弓形体,原虫清对血液原虫附红细胞体等有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