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食品安全与否“一滴”便知 放心饮食或为期不远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11-24  
    不断拉响的食品安全警报,闹得老百姓心里不踏实:平时吃进肚里的食品,到底安不安全?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获悉,一项名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的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已紧急启动。科研人员的目标之一便是:在一张巴掌大的微生物检测平板里集聚近百种检测指标,再不知底细的食品,只需取一丁点样,就能检出其中是否有毒有害——百分之九十几的准头,成本却不过几元钱。

    老办法:时间长成本高

    要为食品“验明正身”,目前通常采用定向的化学分析手段,即怀疑什么成分含量超标,就放入其标准品,比对结果。“传统检测技术精确度很高,不可替代,但如果用于既无‘案底’又无具体嫌疑的食品上,就得一项一项测个没完。”中科院上海营养所营养与慢性代谢疾病研究组组长翟琦巍告诉记者,“已知的有毒有害物质就有成千上万种,未知的可能更多。若要全部检测,时间和成本都耗不起!”

    新办法:既快速又便宜

    有没有一种价格低廉、全面而又迅速的方法,能为食品安全下个总“评语”?大肠杆菌、酵母等低等生物,经过“悉心培养”后有望担此重任。据翟琦巍研究员透露,总体毒性检测的基本思路是“传感器+效应器”,即让微生物不仅能感知各种外界刺激,而且善于用光和颜色的语言来“汇报”感受。至少让人心中有数:是哪几大类指标(如重金属等)出了问题,到时再做定向化学分析也不迟。“在菜场、超市、大卖场里,最需要这样的食品安全快速综合检测!”

    其实,这世上的生物都是有“感受力”的,即使简单如细菌等单细胞微生物,也会以自己的基因表达方式响应外界刺激。科研人员的任务就是通过菌株筛选、基因改造和重组等技术手段,让它们“感知”更多有毒有害物质,并做出看得见的反应,如发光、显色等。

    细菌将会制成干粉,以延长在室温下的保存时间。使用时,将样品兑水后滴在细菌培养小孔内,留意观察荧光或颜色的变化。像饼干屑和肉泥这般的微量样本,也能如实“提交”食品安全报告。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