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打造中国侧重于实战的顶级企业商学院。”伊利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向致力于打造知识型管理团队、学习性组织的伊利集团,在人才战略上再次引领中国乳业。
专业培训公平晋升 员工与伊利共成长
近年来,伊利不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各种途径的国内外培训,了解最新技术和行业发展趋势。
今年1月,伊利集团与利乐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伊利-利乐专业学院”,重在提高伊利中高层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素质,提高业务及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今年的4月3日起,伊利集团50名中高层管理者将集体接受来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的EMBA培训,为伊利集团的持续发展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11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乳业中唯一一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在伊利挂牌,高科技人才的汇集必将进一步增强伊利集团的研发和技术优势。
在伊利集团,从管理人员到技术工人,每个人都能得到不断培训和提升的机会。
此外,伊利为员工提供没有天花板的上升空间。
伊利重视学历,但不唯学历,重视经验,但不搞经验主义。鼓励员工多出成绩,鼓励创新,允许员工犯错误,但不允许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具备较高能力或潜力的人员,都会不拘一格,因材适用,给予员工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
为鼓励员工不断发展,伊利还实行管理和技术双轨晋升制度,为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合力的晋升阶梯。正是伊利这种有效的培训体系和公平的晋升制度,使员工与公司共同受益,成为促进公司战略实现的助推器。
快乐工作成伊利集团特殊生产力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曾经说过:“现代企业应该依靠共同的价值观来维系。”伊利集团以“快乐”为纽带,联系了三万员工,荣膺2005年度中国“最佳雇主”。
11月初,伊利集团成为中国“快乐工作联盟”的首个盟主。伊利集团董事长指出,快乐同样也是企业的生产力。
那么 “快乐生产力”如何释放呢?潘刚表示,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八个条件:首先,企业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利于员工个人品牌形象的树立;第二,有一个合理的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能体现员工的价值;第三,要有良好的发展体系,让员工有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第四,要有培训体系,让员工获得持续的竞争能力;第五,要有规范的管理,让员工有更多权利保障;第六,要企业要稳定增长,让员工分享企业不断成功的成就感;第七,要有一个轻松快乐的工作氛围,让员工价值观能够相互认同;第八,要有一套系统完整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
专家指出,员工的快乐不仅是一时的满足,他长远的快乐建立在自己能在工作磨砺中得到成长,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和个人价值的提升,实现企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同步发展。
数据显示,2004年,伊利员工的流失率仅为2.8%,而主动离职只有1.2%,在公司服务年限超过3年以上的员工超过全体员工的80%以上。正因为伊利的这种企业文化,让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而从拥有了一支稳定的管理和技术团队,为推动公司长期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