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记者17日从正在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举行的“行为生态对新生疾病的影响”论坛上获得的信息。
有关的流行病学专家指出,一些导致威胁全球的传染性病毒的病原体已经被发现,如艾滋病、尼帕病毒、亨得拉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其它一些病原体如狂犬病毒很早以前就被确定,但由于生物、生态和全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而再度出现。
许多新生和再度出现的病原体可以感染多个宿主,野生动物群是病原体的主要载体,新生人畜共患病可能是由动物导致的生物性灾难的最大的威胁,对人类和兽医医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过去几十年间这些新发疾病的出现和近些年来的暴发,给科学家和公众都敲响了警钟。在本次论坛上,世界卫生组织北京代表处人畜共患病顾问杜桑·弗朗赛特(Dusan Francette)说:“种种的新生疾病,我们以前并非没有意识,但是几年前SARS在中国的暴发,在全世界的流行,重把新生疾病和再度流行的疾病的严峻形势摆在世界面前。”有关科学家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利用病毒学知识与其它方法,及时的监测和预测这些新生疾病的出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病毒学、生态学、微生物学、兽医学、社会学和野生动物学的科学家们正在进行跨学科的合作研究。
在本次“行为生态对新生疾病的影响”论坛上,来自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的相关学科的学者们,将围绕使用生态学方法认识并预测新发人畜共患病、食用动物加工过程中与农贸市场中的病原体研究、SARS的源头、狂犬病病毒的演化以及对人类威胁等问题展开研讨与交流。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是中法合作成立的一个国际性研究机构,从事传染性疾病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特别是病毒学领域中病毒性疾病的监测、诊断、治疗和预防。巴斯德研究所和法国AREVA公司于2004年建立合作关系,合作研究生态因素对新生传染性疾病的影响。
本次论坛由法国AREVA公司和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举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