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知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是:
1.其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可凝集多种禽类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2.对呼吸系统有致病性。正常人的肺特殊结构潜藏着易发高黏血症的因素。每个肺泡表面由1800-2000根(段)毛细血管围绕成网状,构成断面似筛孔样膜,因此肺部感染及肺毛细血管栓塞等机会比任何器官都大。肺部感染加上红细胞聚集致肺毛细血管栓塞,肺部气血比例失调(V/Q>0.8),是病毒致病初期的特征。如果在没有任何对抗病毒致病性的措施下,等待数天的血清试验确诊后,各种各样的病理改变就复杂得多了。在发热门诊对症支持治疗数天,确诊后隔离治疗,病毒就是利用这几天肆虐人类。监测这几天,人们恐惧而紧张地等候确诊,其实也是等待着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到来,等待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到来。我把这种诊治措施称为“知病传变,待变而救之”,这是典型的以疾病为中心的表现。“姑息养凶”之嫌就从此起。
二、无奈地等待确诊,任由病毒肆虐人类,就是“姑息养凶”
几十年的研究,结果是“尚未发现有完美的治疗方法”。应检讨一下我们的研究思路,因为“病原微生物比人聪明”这个看上去不合逻辑的逻辑每一天都在给我们带来严酷的考验。假如世界卫生组织警告的情况——“如果它和人类的流感病毒结合后产生变异,将在全球造成严重的损失”明天就到来,怎么办?医学界不能再“姑息”病毒了。虽然我们不能消灭病毒,但可以“模仿”、“放大”“扶植”抗体的作用,以对抗、削弱病毒的致病性。
已知抗HA抗体(流感病毒外膜血凝素抗体)可以抑制病毒对红细胞的吸附和凝集;抗NA抗体(神经氨酸酶抗体)虽不具有直接中和病毒的能力,但能限制病毒的复制量和排出量,并能使病毒颗粒从吸附的红细胞表面游离下来。可见,病毒抗体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病毒吸附和凝集红细胞。发病初期,机体不可能有抗体形成,但只要我们设法抑制红细胞的凝集,就可以起到抗体对抗病毒致病性的作用。
三、我们能否做到“知病传变,截变而安之”呢?
病毒流行季节,在发热门诊给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常规做显微血细胞检查,如果发现血细胞黏附性增强,应进行无创、非药物的SLT光子穴位照射,解除红细胞、血小板聚集,就是最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因为①对抗病毒引起的红细胞凝集;②改善肺毛细血管的微循环,维持正常的通气、血流比值,防止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③只有血液流变学正常才能充分发挥抗HA抗体和抗NA抗体对抗病毒致病的作用。人类红细胞除了具有呼吸功能外,还具有免疫功能,它能通过其C3b受体识别和储存抗原、清除免疫复合物。这措施既不影响血清试验的确诊检测,又能对抗病毒的致病性。对一般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也有帮助。也就是说,从发病开始对病毒就不“姑息”,虽然不能消灭病毒,但只要持续对抗它的致病性,避免器官功能的损害,这种自限性的感染,平稳过渡2-3周,病毒自然不战而退。这就是“截变而安之”。
四、无创、非药物SLT光子穴位照射抗栓活血,对抗病毒的致病性。
(一)解除红细胞聚集,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诊疗设备是应用佛山市顺德区中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显微血细胞检查仪和SLT光子血疗仪。
(二)科研结果证实SLT光子照射血液可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及SOD酶和红细胞Na+—K+—ATP酶活性,有利于对抗病毒的致病性。但应指出的是SLT光子照射仪器的质量应该是激光器的波长和功率稳定、恒压、恒流。假冒、劣质的设备绝对不能使用,否则影响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不但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反而导致cAMP/cGMP的失调而致病。
五、人类与病毒的斗争是一场你死我活永无止境的“战争”。
既然是战争,就应懂些战术。自古就有“安内扬外”,“知己知彼”,“以不变应万变”之战术。古代的中医讲究“邪之所凑,其正必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上工治末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等等。细想就应知道,在发热门诊对症治疗的数天内,不管确诊与否,维持内环境的血液流变学正常,确切抑制红细胞、血小板的聚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对付禽流感病毒及其变异病毒的“以柔制刚”、“扶正祛邪”的有效疗法。“预防为主”的思路,不但是启动应急机制防治疾病的蔓延,在诊疗上“知病传变”,设法“截变而安之”也是预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