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型和性别对营养需求的影响
猪消耗饲料主要用于三个目的,维持身体功能;瘦肉生长和脂肪沉积。只有在日常饮食营养超过维持需要时,才能以瘦肉形式或脂肪形式用于生长。对于不同种群,由于不同的动物生长潜能、健康状态、体重、采食及环境条件和其它因素不同,日常饲料中的营养水平有极大不同。瘦肉生长率是育成--育肥猪中决定日粮中氨基酸需要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决定能量需要的主要因素之一。营养需要和瘦肉生长遗传潜能之间的关系在猪的营养中将继续起重要作用。从Stahly等(1988)的资料中可以看出,高瘦肉基因型猪比中等瘦肉基因型猪需要更多的赖氨酸(0.8-0.95%),以达到最快的瘦肉生长和日增重.那些具有高瘦肉沉积的猪比中等能力的猪每天饮食中多消耗20%赖氨酸,总量比平均少消耗9%饲料。但是,要想达到实现瘦内型猪的瘦肉增长能力,则在日粮中要相应调整氨基酸和能量水平。因为种猪生产者,会提供各种类型的具有瘦肉生长潜能的猪,为达到最大瘦肉生产潜能,在日粮配方中应考虑到基因型和性别的差异,后备猪比去势猪需要更多的氨基酸和较少的饲料摄入,因为比去势猪有更高的瘦肉率。FRIESEN等(1992)证实后备猪能够增加中等和高瘦肉率基因型猪的差别。这个研究表明为实现高瘦肉基因猪的潜能,必须注意性别在日粮中的差异。虽然阉公猪和后备母猪需要更多的赖氨酸,但是高瘦肉后备母猪的需求更高。这个研究也证实饲喂不足会导致高瘦肉基因型猪与中等瘦肉率基因型有相似的生长表现。
决定采食的因素及对能量和氨基酸供应的影响
采食与生长行为紧密相关。准确的配方组成要求精确定量。在不同生产方式下采食量相差很大,而且受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与动物(体重,性别,基因型,健康状态)、饲料(日龄能量密度,其它营养水平,组成成分,新鲜度,加工过程,颗粒大小,水分供应)和其它环境因素(湿度,动物密度,群的大小,圈舍设计)有关。
年龄和摄入的能量对蛋白沉积的影响
大家普遍认为育肥猪的自由采食量是由日消化能量决定;当日粮能量密度增加,自由采食量下降。然而,在生长猪(直到最大体重50Kg),肠容量限制日采食量。大多数育成猪,能量(饲料)摄入影响其生长(Patience等,1995年),日能量摄入随能量密度增加而增加。育成猪随能量密度增加,饲料转化率和生长率也增加。
在育肥阶段,能量摄入通常并不限制瘦肉增长。因此,在能量摄入和机体蛋白沉积之间没有关系,采食并不影响日氨基酸需要。另外,瘦肉生长更受蛋白驱动,育肥猪日粮应该以日氨基酸摄入为基础组成。
可消化赖氨酸供应与体重和瘦肉的相关性
显示了回肠可消化性赖氨酸日粮水平与体重和瘦肉生长率的相关性(Patience等1995年)。这些水平显示了育成猪日粮中建议可获得氨基酸与可消化能量比,摄入能量限制了瘦肉生长。在这种情况下,增加能量摄入能够增加蛋白沉积,反过来,又增加了日常的氨基酸需求。育肥猪能量摄入不影响瘦肉生长,氨基酸需要每天以克计。这样,该需要就不依赖于采食,尽管采食量在不同猪群和生产单位相差极大。为在配方中充分利用这一信息,就要了解育成猪日粮的能量密度和每日育肥猪的实际饲料消耗。
中推荐的日粮中可获得赖氨酸以及能量密度为3150千卡可消化能/公斤的日粮和猪和猪平均消耗饲料量相比的百分数来表示,如果实际采食量或日粮能量密度不同,应按下述方法调整日粮中可获得赖氨酸水平:对于育成猪来说,当能量摄入限制生长,日粮必须根据每日可利用赖氨酸对可消化能比率进行配制(克,赖氨酸/ 大卡可消化能)。对于育肥猪来说,当能量摄入不影响生长时,日粮应以每日赖氨酸摄入配比。
性别对采食和氨基酸供给的影响
应该考虑对不同性别分饲。已经表明阉公猪比后备猪消耗更多的饲料,生长更快,饲料利用率较低,较低的瘦肉体重比。一般来说当体重增大时两性之间表现增大。当毛重达到约25公斤时,后备猪和阉公猪之间的表现差异不易发觉,但在采食量和生长速率两方面,在育肥阶段有高达15%的差别。将两者分饲意味着饲喂不同日粮。由于低采食量和高瘦肉增长,后备猪比阉公猪需要更高水平的氨基酸。后备猪的育成及育肥日粮中应分别有大约5%和15%的更高水平的氨基酸(PATIENCE等,1995)。
蛋白质对生长表现的影响
对以玉料为主日粮的育成猪开展研究,以肉或骨肉粉来替代日粮中本来以大豆提供的50%蛋白,正如预计,粗蛋白替代降低了日增重和料/肉比,当添加色氨酸对,生长表现并无明显改善。但是,当同时补充赖氨酸和色氨酸时,平均日增重明显改善,并且超过了对照组。另外研究表明,以高梁为基础日粮中,棉籽饼替代豆饼来提供蛋白时,结果也显示以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比以粗蛋白或总赖氨酸为根据组成配方更好。
氨基酸平衡和理想蛋白的概念
猪并不需要蛋白本身,但需要个别氨基酸达到一定水平,和各种氨基酸的平衡。在大多数实际猪日粮中,赖氨酸是限制性氨基酸。这样首先大致确定日粮中赖氨酸的水平,然后推导其它氨基酸的水平,建立理想氨基酸之间的平衡。理想蛋的概念,这其中猪群需要和各种氨基酸达到平衡,已经证明在实际日粮配方中极有裨益,它使营养专家的注意力从单独氨基酸需要转移到更关注日粮中的合适的氨基酸平衡上。这个概念使得一旦某一种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确定后,能够很快估计其它氨基酸的需要量。
因为赖氨酸是猪日粮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所以理想蛋白的概念以赖氨酸作为标准氨基酸,还有是因为赖氨酸几乎全部用于机体蛋白合成,而且不同年龄猪群对赖氨酸需求比其它氨基酸相对容易确定。另外,赖氨酸容易分析,原材料中的赖氨酸众所周知。表6提供了各种体重类型的猪群合理的氨基酸平衡。其中以赖氨酸为100,其它氨基酸根据赖氨酸比较而确定。
猪群体重和生长速度不同,需要的氨基酸平衡也不同。当体重增加时就需要更多的蛋白来维持机体功能,因为维持机体功能的许多蛋白包含大量苏氨酸和含硫氨基酸,当猪体重增加时,就需要苏氨酸和含硫氨基酸,其中一部分以赖氨形式表述。
应以回肠消化畜为依据来表示理想蛋白的组成和氨基酸的消化。尽管回肠消化畜并不反应真正的可获得氨基酸,但它考虑到了饲料之间的获得性的差别而且被证实能够增加配方组成的精确性。
当今,赖氨酸和蛋氨酸与色氨酸和苏氨酸一样,饲料公司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购入。这些氨基酸就使得营养学家能够改善日粮氨基酸平衡从而减少蛋白含呈和蛋白排泄。如果开始氨基酸平衡较差或日粮中蛋白含量很高,就有可能改善饲料利用率。减少日粮蛋白含呈3%,保持赖氨酸水平不变,对于猪生长没有影响却使饲料利用率提高5%。高瘦肉率由于需要高水平的赖氨酸,所以要经常饲喂高蛋白日粮。这其中的一个缺点就是增加了消除过多氮的成本。过多的蛋白摄入已经表明会降低饲料利用畜,所以利用氨基酸来替代部分蛋白能改善饲料利用率。
计算机模拟模型的建立有助于猪肉生产者评价饲料和客理决策。通过模拟动物表现,改变管理或饲养措施可以预测对动物表现的影响。
总结
育成猪的蛋白沉积能力是决定生长表现和日粮氨基酸需要的主要因素。在不同基因型和性别之间,瘦肉增长存在很大差别。了解能量与蛋白沉积之间的关系和影响这两者的因素,对于理解生长表现能力和对育成猪的制约都处于中心地位,对饲喂和整体日粮设计也心需考虑到这些因素。日粮组成中理想蛋白这一概念成为饲养动物满足需要的有利工具,也能最低限度地降低氮的排泄而不影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