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苏鲁豫皖养猪形势报告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09-20  
     近期我们对苏北及苏鲁豫皖交界的20多个地市县区的生猪生产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当前农村生猪生产状况 1. 圈存量显著减少、空圈率增高。调查中发现一些生猪生产大县,往年这个季节的圈存量都在30万头左右,而目前一般都不足20万头,同比下降30%,能繁母猪同比下降40%。许多农户在春夏肥猪出栏后未能及时补栏,许多圈舍都空空如也,有的已用于存放柴火或杂草丛生。 2. 猪价肉价上扬,农民却不愿养猪。进入7月份以来,肥猪价格持续上扬,由原来的每公斤4元~4.50元已上涨至目前的7.20元~7.60元,与今年5月份相比较,价格上涨70%以上。肉价以上海市场收购价为例,白条肉由今年5月份的每吨8200元上涨至目前每吨12000元,涨幅达46%以上。猪价及肉价目前均已上涨至盈利的价位,然而调查中发现,目前农户中补栏和上养猪项目的并不多,部分农民仍在观望,相当多的农民已坚持多年不再养猪。 3. 养猪大户数量呈减少趋势。当前,农村中的养殖模式正在发生明显变化,千家万户的3头~5头猪的散养户正在急剧减少,规模校大的养殖户(如每茬养1000头猪以上的户)也在减少,呈现明显的两头减少、中间(每茬养几十头至几百头的户)扩大的趋势。 原因分析 1. 农民经不起反复折腾(赔不起、亏不起)。多次周而复始的养猪业的潮起潮落,使许多规模养殖户明显减少,原因是他们经不起这种市场一次次低潮的冲击,纷纷下马或转项。 2. 正常行情下农民养猪无利可图。即使在正常行情下,农民养1头猪,在不计人工在内的情况下,除去购猪苗钱及饲料、防疫及医疗费等成本支出,1头猪的纯利也只有100元左右。每年养3头~5头猪的农户也仅盈利五、六百元钱,只及外出打工1个月的收入而已。因此,农民算过帐来,不上规模的养猪不如外出打工。 3. 新一代农民不愿意养猪。基本上进入小康生活圈的新一代农民住上了小楼房,他们崇尚城市生活,不愿干又脏又累的养猪活。因此,农村中的年轻一代农民基本上都不养猪。 4. 农村中的“留守族”没有能力养猪。当前,机械化和优质化肥的普及和使用,农民花在农田中的时间每年仅2个月~3个月,其余时间大多外出打工,而老弱病残及儿童成了农村中的留守族,他们没有能力养猪。 5. 重大疫病反复发生,部分农民害怕养猪。近年来以夏秋季节高热症为主的猪病,年复一年地使许多地区的养猪业遭到重大损失。较高的发病、死亡、淘汰率使一部分农民对生猪高热症害怕而不敢养猪,有的农民就干脆不养猪。 6. 猪品种改良呈倒退趋势。近10年来,县乡两级家畜改良工作呈现停滞不前或名存实亡状态,农村中的猪品种改良自生自灭,无人问津,农民各自寻找门路。许多地区农村中猪品种各异,但总体品种呈退化趋势。 建议与对策 1. 品种更新换代适逢时机。当前,又一轮的猪价上扬,养猪户们及许多农民急需购猪补栏,尤其是急需购进和更新二元母猪,这段时期,市县两级农牧部门若能抓住时机,协助农民将农村中的劣质母猪来一次换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2. 改变养殖模式需政策引导和扶持。当前农村中的养猪模式如同家庭联产责任制一样,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千家万户的散养正在向规模化饲养和种养殖能手集中和转变,这也是农村中的一次重大变革,但亟需政府从政策上的扶持和引导。比如上规模的养猪户需要盖新型科学的整排圈舍(或养殖小区),需要土地,需要资金,需要引进优良品种和科学饲养方法,需要地方政府从政策上、资金上去扶持和引导,需要农牧部门派技术人员从良种良法上支持,这也正是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组成部分,各地应认真抓实抓好。 中国畜牧兽医报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