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养殖业在压缩中走向产业新境界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09-15  
曾经以“规模农业”远近闻名,以畜禽业的出色业绩为北京市“菜篮子工程”作出突出贡献的北京市顺义区,在近年养猪业的起伏中备受关注。作为京郊传统的畜牧生产大区,畜牧业占顺义区大农业比例的50%以上,生猪生产又是其中的“大头儿”,有万头以上猪场35个,规模猪场占60%。 

    目前,全区养猪产业同样处于“低谷”:绝大部分饲养者亏损经营。规模养猪场每头商品猪平均亏损130元左右,散养户每头亏100元左右。今年上半年全区出栏生猪65.4万头,同比下降了17.3%。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主要原因是生猪市场供大于求,猪多了,价降了。由于2004年和2005年是商品猪生产高峰时期,生猪出栏价为4.50元/斤以上。受利益驱动,农民养猪热情高涨,纷纷补栏、扩群,种猪需求量也随之大增。顺义区种猪销售量在2004、2005两年都以15%的速度递增。 

    然而,自去年10月以来,商品猪价格下跌,种猪产业也受到了影响。目前,该区种猪场有30%微利经营,70%保本经营。原因之二是饲料成本增加。去年同期,玉米价格为每公斤1.20元,现在为1.40元。此外,豆粕、鱼粉等其他原料价格也都上扬。综合计算饲料成本,每斤生猪饲养成本较去年上涨0.30元左右。

    记者走访的解放养殖场、北郎中村生猪养殖小区和北京市北郎中种猪场均反映,如今养猪“两头儿吃亏”:一头儿压价收购生猪,一头儿抬高饲料价格,养猪户不可能不赔。

    出路何在?顺义区畜牧服务中心主任郭春才针对这几年生猪产业的发展环境演变作了分析。他说,随着北京市城市布局的调整变化,顺义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去年,顺义被北京市明确列入三个新城(顺义、通州、亦庄)发展规划中,有103平方公里土地要用于新城建设,养殖空间越来越小,以规模扩张带动畜牧经济增长的方式,不再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养殖业产生的大量粪便污水,对周边环境污染严重,而实现无害化处理费用高昂,增加养殖成本,也不利于农户发展养殖。随着全国畜产品流通大市场的形成,各地的畜产品进入北京市场,由于劳动力成本和土地租金相对较高,饲养商品猪对农民的增收作用越来越弱。

    针对新情况,顺义区提出,转变思想观念,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壮大规模饲养种猪产业,削减效益低、污染严重的“大路货”品种,用新思路、新办法促进农民增收。

    具体措施主要有:一是大力拓展外埠养殖基地,逐步推行“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生产模式,即把良种生产和屠宰加工龙头企业留在区内,把普通商品猪生产向外埠转移。二是做大做强种猪产业。畜牧良种生产技术性强、经济效益显著,顺义种猪在国内市场享有良好声誉,“中顺种猪”已具备市场品牌优势。2005年,该区种猪出栏22万头,占北京市生产总量的67%,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区。三是引导农民以股份合作制方式参与种猪生产。记者了解到,“北郎中”和“顺新龙”种猪场,就是两个经营较好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农民每年的投资回报率均在20%-30%,参与入股的168户农户都获得了30%-50%的红利。四是发展畜禽业深加工,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目前顺义区畜牧龙头企业有19个,共安排了85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

    顺义区的生猪产业,正在经历一次彻底的转型。(王凯 赵洁)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