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为什么人畜共患病近年来会出现不断加重的趋势?
答:已知的人畜共患病有250多种。由于饲养方式、贸易全球化、气候变化等原因,一些新的严重流行的动物源病近年来不断地被发现,病种不断地增加。很多种微生物都可能成为人畜共患病的病原。如由细菌引起的鼠疫、布氏杆菌病、鼻疽、炭疽、猪丹毒、结核病等;由衣原体引起的如鹦鹉热等;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如恙虫病、Q热等;由真菌引起的如念珠菌病等;由内寄生虫引起的如弓形体病、旋毛虫病、绦虫病等;由病毒引起的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等。在这些病中,有一些病的感染率、死亡率较高,直接危及人民生命。人畜共患病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还对畜牧业造成危害。一些人畜共患病严重地危害动物的繁殖,引起不育、流产或出现有残缺的后代,使家畜的繁殖率下降。有些病可引起牲畜大量死亡,影响畜产品贸易,给畜牧生产和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问:人畜共患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容易发生?
答:人畜共患病的水平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接触传播,即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动物(传染源)与易感动物的直接接触(交配、舐咬等)而引起易感动物感染的传播方式,如狂犬病。另一种是间接接触传播,即在外界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感染的传播方式。大多数传染病都是通过间接接触传播,如饲料、饮水、土壤(尘埃)、空气、用具、昆虫(如虻,鳌蝇,蚊等)、啮齿类动物(主要是各种鼠类)、野生动物(如狐、狼、吸血蝙蝠)等。非易感动物和人类(主要是饲养人员、兽医及流动人员)也能机械传播一些疫病。
季节和环境对有些人畜共患病的发生有很大影响。如炎热的气候和强烈的日光曝晒,可使散播在外界环境中的部分病原很快失去活力。而有些因素又促成一些病的发生,如在多雨和洪水泛滥季节,土壤中的炭疽杆菌芽孢或气肿疽梭菌芽孢可随洪水散播,使炭疽或气肿疽的发生率上升。冬季舍饲期,舍内温度低、湿度高、通风不良,常易促使经由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流行。夏秋炎热季节,蝇、蚊、虻类等吸血昆虫大量滋生和活动频繁,凡能由它们传播的疾病都较易发生,如乙型脑炎就是如此。近期山西南部发生乙型脑炎,主要集中在沿黄河县市农村,这些地区夏季多雨高温,利于蚊虫滋生,加之村民疫苗接种意识不足,容易导致发病。
问:如何远离人畜共患病的侵袭、威胁和危害?
答:我们目前可从以下方面努力:一要有良好的自我防护、保护意识。由于职业等原因与动物接触频繁的人,要注意个人的卫生防护。当身上皮肤有破损时,特别要注意伤口的卫生处理,防止从动物上感染病毒或病菌;在动物养殖场中,尽力做到生活区与饲养区隔开;宠物爱好者要学习一些有关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知识,定期对宠物进行某些疾病的预防接种,在被怀疑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时,要立即求医救治;饮食上要讲究卫生,选用经过检验的乳、肉、蛋等食品,并提倡熟食,特别是动物产品不能生食。厨房用具做到生熟分开。二要保护动物健康,维护动物福利。要善待动物,实施科学饲养管理,合理安排饲养密度,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减少畜禽发病机率;要加强动物疫病的免疫预防接种,提高动物免疫抗体水平;要科学合理使用药物和药物添加剂,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和发生变异,造成新的疫病流行。三要避免接触病畜禽和病死畜禽及其产品。对发病或病死的畜禽,不要随便处理,而应报告当地兽医部门进行诊断和处理;收购畜禽必须经兽医检疫,并取得检疫合格证明,严禁收购、屠宰发病和病死畜禽;消费者应到正规农贸市场或超市购买畜禽产品。
为了将人畜共患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我们要不断摸索动物疫病的发生规律,开展科学研究,开发新的防治技术;建立良好的动物防疫体系,抓好动物源头疫病的治理,对各种人畜共患病进行及时控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严防某些疾病的暴发和传播;加强兽医体系和队伍建设,提高兽医服务水平和防疫工作质量。全社会都要关注人畜共患病的防治,确保公共卫生安全,远离人畜共患病的侵袭、威胁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