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近年来水位持续下降,环湖地区草场沙化、退化日趋严重。为此,青海省在2004年提出,环湖地区畜牧业要从粗放式向效益型转变,努力建设高效畜牧区。
环青海湖地区包括海南、海北两个藏族自治州,可利用草场8379万亩,占全省可利用草场总量的近18%;牲畜存栏795万头,占全省牲畜总存栏量的1/3强。该地区畜牧业季节性强,草场承载力季节性变化,牲畜群季节性扩张,常陷于“夏饱、秋肥、冬疲、春死亡”的循环。
为降低季节变化对畜牧生产的影响,环湖地区加快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05年底,已建成牲畜温棚25660座,75%以上牧户都有温棚,超过80%的牧户实现养羊暖棚化;草场围栏2926万亩,占可利用草场的36%,户均围栏草场近1000亩。目前,环湖地区超过70%的牧民家庭实现定居、围栏、棚圈、饲草种植、饮水设施“五配套”,大大提高了畜牧业防灾抗灾能力。
针对藏系羊、牦牛生产性能下降等问题,环湖地区实施“种子工程”,通过牦牛、藏系羊提纯复壮和绵羊改良、引进优良生产母畜等手段,改良牲畜。截至2005年底,藏系羊纯种良种率达到50%。
环湖地区“羔羊经济”应运而生,即通过出售羔羊、育肥羔羊反季节出售等手段,控制牲畜出栏季节,实现四季均衡出栏,减轻环湖地区草原生态压力。截至2005年底,环湖地区母畜比例达到52%,冬季产羔比例超过60%。当年,出栏羔羊72万只,销售收入过亿元,仅此一项牧民人均增收超过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