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重点针对猪用绿色饲料中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的研究,以提高猪肉品质,减少环境污染为主要目标。结合我国生猪饲养的实际情况,广泛利用豆渣、苹果皮、棉粕、菜粕和玉米浆等多种农副产品和轻工副产品,采用微生物发酵生产优质无抗生素饲料。
该项成果有如下创新点:其一,项目研究筛选到猪内源乳酸杆菌4株、屎肠球菌1株,外源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各1株,并进行科学配伍,混合发酵,发酵成品中含高活性乳酸菌和屎肠球菌数量达109CFU/g以上,酵母菌达107CFU/g,芽孢杆菌达108CFU/g以上;其二,项目采用先包装后发酵的移动式固态发酵工艺,工艺设计具有创新性,操作简便,稳定性强,对微生物饲料生产工艺的改进有重要推动作用;其三,发明的呼吸(阀)膜装置,创新性地解决了发酵生产过程气体控制和杂菌污染等技术难点,操作简便可控;其四,研制的激活促生长剂能促使有益微生物迅速繁殖,占居数量优势,巧妙地综合了厌氧发酵和好氧发酵的优点,原料不需要消毒就可以直接用于发酵。
该项成果研制出的利用高活性微生物生产优质饲料的新方法可广泛利用轻工副产品和农副产品,生产技术实用、投资少、产品附加值高、保质期长,符合我国国情,适合在我国推广应用。经北京和河北等地5家大型养殖场的生猪中试饲养试验证明,在不增加饲养成本的条件下,在生猪配合饲料中添加15%-30%的微生物发酵饲料就可以实现生猪从15kg出栏全程的无抗生素饲养,猪肉的品质达到欧盟安全肉要求。
该项成果为提高我国肉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带动养殖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在饲料产品的研制以及饲料工业技术体系方面的研究继续走在国际前例。专家建议利用该技术平台,进一步拓宽应用范围,尽快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
鉴定会由校长助理、科技处处长龚元石主持,农业部畜牧业司行业发展处处长刘继业到会并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