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我国养羊业发展需走科学创新的道路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08-2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有关部门对我国畜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及发展农村经济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使畜牧业继续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作为畜牧业组成部分之一的养羊业生产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不论是羊的存栏量,还是羊肉产量一直稳居世界首位。2004年我国羊的存栏量比1980 年增长近一倍,羊肉产量增长近8倍,羊均胴体重增长0.34倍,人均羊肉占有量由1980年的0.5公斤增长到3.07公斤,增长5倍多,山羊绒产量居世界第一,羊毛产量也有明显增长。

  作为养羊生产大国,羊肉产量居世界首位,但羊肉在国际出口贸易却无竞争能力。我国羊毛原毛产量仅次于澳大利亚,但在国际贸易市场同样无竞争能力。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已在2005年结束,农畜产品关税水平将近一步降低,畜产品进口压力加大,竞争更加急烈。我国羊产品质量差,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弱,何况在国际市场,只有不断地加大羊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使某些产品保持优质水平,才能提高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羊业要发展,质量要上去,必须走科学创新的道路。

  我国羊产品就羊肉来说,这些年来政府部门,科研院校,企业家想把我国肉羊产业发展起来,从国外又引进了不少肉羊品种,在生产中推行杂交改良,时间过去了,肉羊产业的发展起色不大,其产量不及肉牛提高快。原因就是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科学技术没有进入到广大农牧民群众中去。农牧民群众想把羊养好,想通过养羊致富奔小康,就是不知道怎样去养,苦于缺乏养羊科学技术。
我国羊产业的发展,不能离开市场的需求,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羊业结构的调整,着重点是“加快发展肉羊”和“突出发展优质细毛羊生产”。下面就加快肉羊发展谈几点意见:

  1、提高适龄母羊繁殖比例

  羊群结构中繁殖母羊比例,关系到羊群的增殖。无论在农区、半农半牧区还是牧区,长期以来,羊群结构一直处于不合理状态,不管羊群大小,公母混群,老幼混群,甚至还有羯羊。能繁殖母羊的比例都不高,牧区羊群虽大,绵羊繁殖母羊一般在52%左右,山羊在50%左右;农区、半农半牧区羊群能繁殖的母羊在 47%左右,山羊在44%左右。羊群中繁殖母羊比例低,影响到羊的增殖速度。在肉羊生产中,不仅要提高羊群中繁殖母羊的比例,还要求繁殖力高的品种,原因是肉羊生产的经济指标,是以配种母羊的基数来计算的。各种生产用途羊群中能繁殖母羊的比例是不一样的,作为产肉为主的羊群,其能繁殖母羊的比例应提高到 65%~70%。这样就可加快羊群的增殖速度,如果再采取当年羔羊当年出栏,就可增加羊的出栏量,既增加了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又为市场提供更多羊肉。

  2、推行密集产羔的繁殖体系

  发展肉羊生产,一年一产、一胎一羔的繁殖速度远远不能适应生产要求,必须要采取有效的繁殖措施,加快肉羊的增殖速度,这就要采取密集产羔的繁殖技术。所谓密集产羔,就是使母羊在一年内两次产羔或两年内三次产羔。我国北方的绵羊和山羊是属于季节性发情,即在每年的秋季发情配种,一年一产的繁殖方式。而南方农区的绵羊和山羊品种中,有的母羊就可以达到一年两产或两年三产。分布在我国中原地区的小尾寒羊和浙江、江苏地区的湖羊,这两个品种就具有四季发情,多胎多产特性,母羊产后在一个月或一个半月内发情配种受胎。这两个品种既是我国肉羊生产的杂交母本,还是实行两年三产的优良品种。要充分利用这两个品种的特性,推行羊的密集繁殖体系。对实行密集产羔的母羊,必须要选择健康、体况良好,年龄在2~5岁,泌乳性能好的母羊,同时要做好羊圈,饲草饲料的准备。有条件地区,应推行密集产羔的繁殖体系。

  3、提高出栏羊的胴体重

  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羊肉总产量的高低除了与屠宰数量有关外、还与出栏羊的年龄,体重大小,屠宰时的膘情有关系,它们都反映在胴体重上。从统计资料看到,近10余年来我国羊的出栏率每年以10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羊肉产量同样以近12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但从出栏羊的胴体重来看,提高的速度就显得慢了点,以1991年为例,出栏羊的胴体重平均为12公斤,而到2004年为14.09公斤,提高了2.09公斤,若按年度比,平均每年仅提高120克。全国羊胴体重最高的是新疆(18.86公斤),最低是山东(9.60公斤),河南省是羊出栏最高(占全国出栏率的13.95%)的省份之一,羊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1.18%,而羊的胴体重为11.29公斤。这说明出栏羊雖多,而胴体重不高,影响到羊肉产量。我国羊的胴体重低于全世界(15公斤)水平,更低于养羊业发达国家的,美国(30公斤)、澳大利亚(20公斤)、英国(19.8公斤)、俄罗斯(18公斤)和新西兰(17公斤)。低的原因就在于我国没有专门肉用的羊品种。在这种情况下之下,我们只好采取利用引进的肉用品种羊与当地羊杂交,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扩大杂交范围。这些年来各地区科研单位,农业院校进行若干个杂交组合试验研究,都充分证明,杂交是提高杂交羊体重的有效方法。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湖北省用波尔山羊与当地宜昌白山羊杂交,杂交一代公羊6 月龄体重比当地同龄羊提高15.7公斤,母羊相应提高13.1公斤;第二个是山东省用无角陶赛特公羊与小尾寒羊杂交,杂一代公羊8月龄胴体重为24.20 公斤,而对照组(小尾寒羊)同龄羊为17.07公斤,相差7.13公斤。在其他省、自治区利用夏洛来羊、萨福克羊、德国肉用美利奴与当地粗毛羊或细杂母羊杂交,均获得较好效果。如果在杂交羊出栏之前,在农区有条件的可实行短期育肥,在牧区利用秋季牧草籽实期进行抓膘,都可增加出栏屠宰羊的胴体重,达到提高羊肉产量目的。各省、自治区应加强杂交改良力度,尽快形成肉羊产业化。

  4、转变生产方式,加快规模养殖小区发展

  若干世纪以来,我国羊业生产无论在农区还是在半农半牧区都实行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一户少的养几只,多的养10余只,或者更多一点。用这种生产方式养羊生产羊肉,不仅生产周期长,出栏率低,出肉率也低,极其不适应今天市场的需求。农业部制定的《推进现代养殖方式指导意见》出台后,各地加大了促进畜牧业养殖方式向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转变的工作力度。到2004年全国已发展养殖小区4万多个,湧现出一大批畜牧养殖与加工龙头企业。河南省开展“抓千区,带万户,促进农民增收”行动,到2004年全省已有养殖小区2560个。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舍饲、半舍饲养殖方式的逐步推广,使长期依靠天然放牧的绵、山羊转变为舍饲圈养,带动了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根据2004年的统计资料,全国有176.5万个规模养殖场(户),年出栏羊12500万只,占全国出栏羊的44.0%。其中饲养50只的场(户)占89%,饲养200只的场(户)占10.45%,可见其饲养规模不很大。只有转变养殖生产方式,推动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引导养羊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优化养羊生产结构,畜牧生产的科学技术的应用,才能提高养羊业现代化水平。现代化的羊养殖小区,就能完全实现科学化养羊,好处是集优良品种、杂交配套、繁殖控制、科学饲养、疫病防治、环境调节、以及现代化经济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一体。这种现代化养殖生产方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良种资源优势和大量的农副产品资源,显著改善了羊肉品质,大大提高了养羊生产的出栏率、商品率,而且可成倍地提高肉羊的生产能力,同时也显著地提高了农牧民群众的经济收益。所以加快养殖小区发展,不仅是适应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将是实现肉羊产业化的场所,新品种培育的基地。

  5、集中资源优势把养羊产业的发展向新起点迈进

  我国的绵、山羊品种资源极其丰富,生产多种多样的产品,其种质特性的多样性是国内外有目共睹的。资源丰富,种质特性多样化是我国的长处,但要清醒地看到生产的如羊肉、细羊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无竞争力的短处。
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期间,畜牧部门、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及一些热爱养羊的企业家,利用国家948引种项目及863科研项目或其他渠道,先后从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德国、南非等国家引进了10多个包括肉用绵、山羊、超细型细毛羊(胚胎)、多胎型羊、奶用型羊等品种,这些品种是提高我国羊业产品质量的宝贵遗传资源。“物尽其用”。要把国内的和国外的优良绵山羊品种资源整合起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采用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进行基因重组。将对产品质量的提高及形成在国际贸易市场有竞争力名特优产品是有积极作用的。

  近些年来各地在绵、山羊的杂交改良工作中,形成了一批优良的杂交群体,希望能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科研院校的参与、企业单位的带领,加强选育,加速肉用绵、山羊新品种的培育。争取在较短时期内利用我们自己培育新品种。羊业发展要逐步扭转依赖国外引种的局面。
如果在把养羊的科技知识和技术,交给养殖小区及广大农牧民群众,好比如虎添翼,就能使羊业的发展产生强大的生产力,让全国羊业企业家、养羊科技工作者及广大农牧民群众共同携起手来,把我国的羊业发展向新的起点迈进。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