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养殖业靠天吃饭遇天灾谁来买单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07-26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市各县市区海上养殖业迅猛发展。我市海洋渔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我市海上养殖面积接近300万亩,年产量达到了77万吨,实现年产值69亿元,已经成为我市的一项重要经济支柱。如此大的海上养殖产业,在遇到台风等自然灾害时,由于没有任何的保险,很多海上养殖户都面临“多年致富,一灾致贫”的危险。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针对海上养殖业的财产保险仍处于空白状态。

  案例

  “400多万元”化为乌有

  去年6月1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使庄河市黑岛镇养殖户曹先生在转眼之间,400多万元化为乌有。

  曹先生在庄河市黑岛镇的海边建有一个养殖区。曹先生说,去年6月15日那天中午,天空突然下起瓢泼大雨,正在家休息的曹先生急忙从家里飞奔到养殖区,因为他知道海参和虾都只能在咸水中存活,如果养殖圈里水的盐度低于24‰,海参和虾只有死路一条。当曹先生赶到现场时,附近的其他几个海参圈的业主已经赶到了,大家都在大雨中焦急地关注养殖圈里的情况。谁知,暴雨一下就是几个小时,附近黄贵城村的雨水全都汇集到主坝一侧的小河中,大伙眼瞅着河水渐渐漫过主坝流入养殖圈内,他们也无能为力。下午5时左右,位于10号养殖圈的主坝被冲开一个豁口,接着豁口越来越大,雨水开始涌入养殖圈中。随后,汹涌的雨水冲毁了养殖圈与养殖圈之间的堤坝,其他养殖圈内相继涌入大量的雨水。

  曹先生告诉记者,他的3个被淹的海参圈面积有300多亩,合计损失高达400多万元,是他的全部家当。曹先生说,他在去年5月份投放海参苗,最大的海参当时已经有2两多重了,没想到这场大雨,使自己的投资在顷刻之间化为乌有。

  面对这场“天灾”,曹先生说,由于没有保险公司愿意为海上养殖业办保险,他的所有损失,只能由自己承担,只好“自认倒霉”了。

  案例

  “1600多万元”被卷走

  今年4月18日,由于受不明自然气象的影响,使素有“太平湾”之称的长海县海洋岛渔港内的不少养殖台筏推移、沉没,养参网箱移动、错位,给海洋岛的养殖业户们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

  海洋岛最大的一家养鱼企业负责人张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公司养殖的100多箱黄鱼、黑鱼基本都跑了,损失非常大,仅跑掉活鱼一项损失就达三四百万元。据统计,全乡海湾内共有2家企业、19户养殖业户的270台养殖浮筏被推移,104箱活鱼、380箱海参全部放跑,另外还有500多个空网箱及部分个体小渔船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直接经济损失已达1600万多元。

  据养殖区一位护海员回忆,4月17日晚上刮了一夜的风,还下雨打雷,4月18日凌晨2时至3时左右,他听到船体碰撞、木板断裂发出的声响。当天早晨,海洋岛港湾内的养殖区域就变成了一片狼藉,有的养殖户“倾家荡产”。

  养殖户们

  渴望海上养殖产业保险

  和曹先生和张先生有着同样遭遇的养殖户还有很多。“每次暴风雨来时,我们都是提心吊胆,因为它可能使我们血本无归。”一位在长海县搞了10多年养殖的当地养殖户介绍,长海县的海上养殖产业很多,养殖的产品一般都出口至韩国、日本。每次到了自然灾害多发的季节,如果养殖的产品还没有卖出去的话,养殖户就会提心吊胆的,有的养殖户为了安全,只好把产品低价卖出去。

  一位养殖户无奈地说,赔点儿卖出去也总比血本无归的好。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这些养殖户的海上产业都没有相应的保险,养殖户们无奈地说,不是他们不参加保险,而是保险公司不给保,要是有这种保险业务,就算保费高点儿,他们也愿意参加。

  海上养殖财产保险

  “三更高”

  据了解,我国当前农业保险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政府全包型,另一种是完全市场型。完全市场型就是市民常说的商业保险,也是我市目前主要的保险业务。

  记者从我市保险业的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由于农业保险历来都是“三高”的险种,即高风险性、高赔付率、高亏损率,所以很多商业保险公司都是望而却步。而海上养殖产业财产保险更是“三高”中的“三更高”,更高的风险性、更高的赔付率、更高的亏损率,所以,商业保险公司面对海上养殖产业资产保险,更是不敢轻易涉足。

  记者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市分公司了解到,几年前,该公司曾经开展过几例海上养殖产业的财产保险业务,但是运作的情况很不理想,后来就停止办理这项业务。目前,该公司也正在与相关的政府部门协商,希望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以适当的方式开展此种保险业务。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