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物营养 » 正文

奶牛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需要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06-23  

1.钙 钙是乳牛需要量最大的矿物质元素,特别是对于产乳牛来说。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组织及体液中仅占2%左右。钙的功能包括肌肉的兴奋、心脏的调节、神经传导、血液凝固、奶的生产等。钙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等。钙的排出有3条出路,即粪、尿和汗,其中以粪中的排出量最多。若饲料中钙的供应不足,而机体又很需要时,则会动用骨骼中的钙。如泌乳早期、产乳高峰期等。若钙严重不足时会导致产乳量急剧下降。但奶中含钙量却维持一个高水平。生长期的动物若缺钙时,常发生佝偻病、软骨病等。 钙的需要量受乳牛个体情况、生产状况等的影响。据测定,奶牛每日每100kR体重维持需要的钙为8g,每产1.0kg奶需要有效钙量为1.23g。泌乳早期每日约需30g,泌乳后期约需10g。 2.磷 磷除参与组成有机体的骨骼外,其在许多生化、生理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是体内物质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磷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上皮吸收,其吸收率受磷的来源、肠中环境、年龄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它的排出主要依靠肾脏。若磷不足,可影响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食欲减退、乏情、产奶减少等。由于钙、磷同时参与骨骼组成,所以,当磷不足时同样会使机体发生软骨症、佝偻病等。补充钙、磷时应注意其比例,一般情况下钙、磷比例应在2:1—1:1的范围内。 乳牛对磷的需要量因体重、年龄、产乳量等有很大变化。据报道,奶畜每日每100kg体重维持所需的磷为5.0g,泌乳后期8.0g,怀孕后期13g,日产奶30kg的奶牛每天需磷100g左右。 饲料中的磷含量因其来源不同,其含量也有差异。磷过量时可引起骨骼发育异常,更甚者还会导致尿结石等症。 3.钾 钾是机体中第三位含量高的矿物质元素,为生命所必需。钾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与钠、氯及重碳酸盐离子共同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和保持细胞容积。钾还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它还是维持神经和肌肉兴奋性不可缺少的因素。机体缺钾时,表现为生长受阻、肌肉软弱、异食癖、过敏症等。 据测定,日粮中饲草比例大时,容易满足奶畜对钾的需要量。除玉米外,各种饲料每千克干物质中的含钾量均在5g以上,青饲料每千克干物质超过15g。所以,常用饲料均能满足动物对钾的需要。 4.钠和氯 钠和氯共同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钠和氯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是维持外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的主要离子,并参与水的代谢。钠和其他离子一起参与维持正常肌肉神经的兴奋性,对心肌活动起调节作用。钠可抑制反刍动物瘤胃中产生过多的酸,为瘤胃微生物活动创造适宜的环境。氯是胃液中主要的阴离子,它与氢离子结合形成盐酸,使胃蛋白酶激活,并使胃液呈酸性,具有杀菌作用。氯和钠的排出主要通过尿而排出体外,通过粪、汁排出的较少。当动物缺乏时,无明显的症状,仅表现动物生长性能受阻,饲料转化率降低;成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等。 反刍动物需要补充钠,因为植物中一般含钠较少。据研究,在日粮中,常以占体重0.05%的食盐配给为宜。大约每100kg体重需钠8mg,在炎热的季节或生长期及泌乳期,机体对食盐的需要量有所增加。一般乳牛日粮中食盐占奶牛日粮干物质的0.5%。 5.镁 动物体内的镁约有70%以盐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镁与某些酶的活性有关,是机体内许多酶的活化剂,在糖和蛋白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一定浓度的镁能保证神经、肌肉、器官的正常机能,镁的浓度低时,神经、肌肉兴奋性提高,浓度高时则抑制。反刍动物缺镁的早期阶段表现为外周血管扩张、脉搏次数增加。随后,血液中的镁含量降低,当降到一定程度时,机体则会出现神经过敏、颤抖、肌肉痉挛等。镁的缺乏往往是地区性的。据美国NRC(1980)中镁的最大耐受量为日粮的0.4%,通常日粮中的镁远在中毒水平之下。 6.硫 动物体中的硫分布于全身的每个细胞中,此外,它还存在于维生素和硫胺素中,有少量呈无机状态。硫化物在代谢中有重要的生化作用。日粮缺硫会引起食欲减退增重减轻、毛的生长速度变慢、产奶量下降等。硫的缺乏与否与饲料类型有关,因之反刍;物的瘤胃微生物能利用无机硫与非蛋白氮合成含硫氨基酸,若在日粮中配给非蛋白质氮(如尿素)时则必须补充硫。补充量以每千克干物质饲料不超过1,5g为宜。 7.碘 碘在机体内含量甚微,多集中于甲状腺中,但功能非常重要。它与代谢密切相关,参与许多物质的代谢过程,对动物健康、生产等均有重要影响。缺碘时,动物代谢降低、甲状腺肿大、发育受阻等。为预防碘的缺乏,可在饲料中加入1%含0.015%的碘化物或将少许无机碘混入水中饮喂可起到理想的效果。碘的补给量以每千克干物质饲料中不韶讨0.6me为宜。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