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养猪业现状
我国是养猪大国,猪及猪肉产品占世界约50%,全国养猪业都将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这就是养猪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应用科学技术,加大科技投入,使中国养猪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1、 近10年中国养猪业总量变化
表1近10年中国养猪业总量变化
年份 |
粮食产量 |
生猪存栏 |
生猪出栏 |
繁殖母猪 |
1995 |
46661 |
44169 |
37849 |
3660 |
1996 |
50453 |
36283 |
41225 |
2694 |
1997 |
49417 |
40034 |
46483 |
3268 |
1998 |
51229 |
42256 |
50215 |
3495 |
1999 |
50838 |
43019 |
51977 |
3544 |
2000 |
46217 |
44681 |
52673 |
3866 |
2001 |
45263 |
45743 |
54936 |
4364 |
2002 |
45705 |
46470 |
54600 |
4093 |
2003 |
43069 |
46601 |
59200 |
4236 |
2004 |
46947 |
46411 |
61900 |
4292 |
2005 |
50300 |
60600 |
4893 |
影响养猪生产因素很多,这里选择玉米产量、能繁母猪数、毛猪价格、仔猪价格和猪肉价格。根据1995-2005年间资料计算各项指标的平均增长速度。并应用生产函数理论,分析各个因素对养猪生产贡献程度。
表2 养猪生产因素趋势分析
指标 |
生猪出栏量 |
玉米产量 |
能繁母猪 |
毛猪价格 |
仔猪价格 |
肉猪价格 |
增长(%) |
2.32 |
1.82 |
2.94 |
0.78 |
3.23 |
1.71 |
1995-2005年间,生猪出栏量每年以2.32%速度增长,能繁母猪数量以2.94%速度发展,这是两个重要影响养猪生产的重要因素,促进这个产业发展玉米产量也以1.82%速度发展,从价格上看,仔猪价格增长速度较快, 也以3.23%速度发展。毛猪价格和肉猪价格增长速度分别0.78%和1.71%。这十年是中国养猪业快速发展的十年。从绝对数上看,生猪出栏增加1.54亿头,能繁母猪1230万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展。
表3 各养猪生产因素与生猪出栏量间相关分析
指标 |
玉米产量 |
能繁母猪 |
毛猪价格 |
仔猪价格 |
肉猪价格 |
系数 |
0.2166 |
0.769498 |
-0.3499 |
0.3122 |
-0.16164 |
从上表可以看出,影响生猪出栏最重要因素是能繁母猪头数,其次是仔猪价格,因此,这两个因素决定当年出栏量大小;而毛猪价格和猪肉价格是暂时促进生猪出栏,最后导致给养猪生产带来负面影响。
1995-2005年间,养猪生产方式在逐步改变,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正在加强,技术水平没有更大发展和突破,现在根据要素的不同组合,确定生猪出栏量(Y)和玉米产量(X1)、能繁母猪数(X2)、毛猪价格(X3)、仔猪价格(X4)、猪肉价格(X5)形成Cobb-Douglas生产函数:
LNY=-2.575+0.803LNX1+0.649LNX2-0.436LNX3+0.578LNX4+0.167LNX5
经统计检验,差异显著,复相关系数R=0.940471,说明上述生产要素有94.04%在我们确定范围之内,5.95%不在其内。玉米产量、能繁母猪、仔猪价格是促进养猪业的重要因素,而毛猪价格和猪肉价格波动上扬不利于养猪的发展。
表4 生产因素间相关矩阵
生猪出栏 |
玉米产量 |
能繁母猪 |
毛猪价 |
仔猪价格 |
猪肉价格 |
玉米产量 |
1 |
-0.10939 |
0.020322 |
-0.27774 |
-0.15614 |
能繁母猪 |
1 |
-0.39419 |
0.044685 |
-0.16145 | |
毛猪价格 |
1 |
0.125763 |
0.918371 | ||
仔猪价格 |
1 |
0.285619 | |||
猪肉价格 |
1 |
2 总体趋势
图4 美国养猪经营结构
二、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养猪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进入80年代后期。工厂化养猪工艺、配合饲料、国外优良品种种猪引入使得养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养猪生产水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需要养猪业应适应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与先进养猪国家看齐的瓶颈。
1 缺乏国家宏观调空
中国养猪业生产量和饲养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养猪规模化程度大约占20%,绝大多数以小规模和分散经营为主,饲养量全部靠市场调节,形成无序竞争局面。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有饲养规划,到了改革开放后,自由竞争,没有规划,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业,主要表现在:第一,疫情威胁。一旦发生疫情很难控制,生产量马上下降,接着出现市场短缺,物价上涨。第二,无序的市场竞争,造成养猪波动频繁,对养猪积极性影响很大,形势好全民养猪,形势不好全部大砍母猪。因此,国家应该根据粮食产量、消费水平、排污能力计划生产,对市场波动进行调空。
由于流通速度的加快,国际生产玉米价格直接影响到养猪业的发展,尤其今年来期货市场发展很快,提前可以预测粮食产量,提前规划粮食的播种面积。过去养猪人,不考虑市场,只负责生产,最后出现生产过剩。
2 生产基础差
2.1 生产方式落后
猪作为农村六畜之首的家庭副业决定了传统养猪生产的方式。进入80年代,先进的工厂化养猪生产工艺引入,必须转化养猪生产工艺。近10年来养猪生产方式有很大的改进,但仍然不能适应高水平养猪生产模式,目前,绝大部分规模化养猪都是国外优良品种这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模式,要求有全进全出的工艺,要求有产床和高床保育,要求有高水平管理人才和管理方式与理念。
2.2规模化程度低
中国养猪业从养猪大国走向养猪强国,必须采用现代养猪转如产出模式,目前截止到2004年统计,中国年出栏6.18亿头,50头母猪以上规模化猪场占全部出栏的37.85%,500头母猪以上规模化猪场占全部出栏的以上的13.77%。也就是说,中国养猪生产中年出栏量的86.33%是农村散养户。
2.3.良种化程度低
进10年来平均每年从国外引种约3000头,每年更新现有品种约2%,而第二代母猪约可以更新原品种5.89%,按10年之则要10年内品种更新约50%左右,这就是说还有50%向社会提供商品猪约有50%不是良种猪。
3、门槛低、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
3.1 人才问题
全国高等(含专科) 100所,从事养猪教学、科研人数约300人;省级畜牧科研院所 60个,从事养猪科研人数约180人;地区级畜牧推广单位约450个,从事推广养猪人数约 1500人;2005年出栏商品猪约6.2亿头,每个万头猪场越25人计算,约从业人数为155万人,规模化猪场约占14%,即规模化猪场年提供商品猪约8680万头,从业人数约21万人,按每个规模化猪场2名大学生计算,约1.8万大学生。2010年,全国年提供商品猪约6亿头,每个万头猪场按20人计算,从业人数约120万人,规模化养猪占全国养猪50%计算,年提高商品猪3亿头,从业人数约60万人,按每个万头猪场4个大学生计算,约12万人,缺口10万人。2010年约有规模化万头猪场3万个,需要懂经营、会管理场长3万人。
3.2 管理水平问题
近10年来农村养猪蓬勃的发展,从1983---2004年存栏年平均增长率0.5%,猪肉增长率为1%,2005年统计,全国每头母猪提供合格商品猪约13.7头。落后地区达到11.2头。发达国家达到20-20头,每年母猪提供仔猪22头。
3.3 产品质量的问题
中国养猪业应该处于一种饱和状态,但养猪业又是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我国农村人口多,基数大,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量过大。目前,中国有农业劳动力4.4亿多人,按照中国目前的耕作技术和经济水平,中国需要2亿左右的农业劳动力就够了。中国农业劳动力的剩余率高达60%左右。除了乡镇企业吸收外,一般认为中国现有农业剩余劳动力为1.2亿,约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4。只有发展畜牧业才有利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收和农民致富。生产出大量生猪扩大销路是根本性问题。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大消费。同时生产安全、优质猪肉走向国际市场。
我国猪及猪肉质量问题突出表现在疫病与药物残留,猪瘟,兰耳病圆环病毒。口蹄疫是影响养猪生产主要的病因,据抽样调查猪瘟阴性率约14%,兰耳病阴性率约16%,有此带来用药多。导致猪肉残留高,出口受阻。
4、产、销矛盾突出、市场风险大
中国行业条块分割十分明显,养猪生产、生猪收购、屠宰加工、猪肉销售这四个环节本应该有机联系,在中国却出现断裂,这次生猪价格快速下跌就暴漏这种体制的弊端,显示出产业化的优势。在调查中发现,屠宰加工企业并没有保护其供应商的利益,实施保护价收购,他们也担心供应商出现问题,但没有足够经济能力。龙头企业不够强,当养猪人出现风险时,政府不管、屠宰厂不管,没人管,任其倒霉!
由于中国养猪产业决大部分是以千家万户为主,在农村养猪不需要办养猪许可证,不需要注册登记,农村底数很难核计,千家万户成为养猪龙尾。同时中国养猪业也缺乏客观调控,全部是自由竟争的无序市场竞争。千家万户养猪造成养猪生产经济波动的 不稳定性很难预测。养猪市场风险大的另一个原因是养猪产业的条块分割,养猪生产与加工成为两个独立的行业全国产业经济一体化与协调化。
5、污染严重
近年来由于缺乏引导和治理费用高出了对养猪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尤其是养猪山区在地方引导不到位,出现了养猪下去做不到人畜分离,没有粪污处理设施。使小区对当地的环境造成跟大的污染,对于一些规模话猪场,由于处理能力有限,处理费用居高不下,只交排污费。没有根本上去治理。
三、对策和措施
1、总量控制,实施养猪强国战略
中国是世界上工人的养猪大国,但在产品质量方面不是养猪强国,养猪生产方式、规模化、集约化及标准化和产业化等方面都是制约养猪强国发展的根本因素,中国养猪业走向世界养猪先进行列,要从总量上加以控制,大地生产方式改变,一道千家万户走适度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之路,实施产业化中龙头企业引导,加快行业各环节协调与一致发展,促进养猪标准化水平提高,达到养猪业组织程序化,养猪生产傻瓜化。
2、快速转变养猪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从传统养猪向现代化养猪的转变,从单纯劳动密集型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转变,应用现代技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强化先进养猪工艺,使用先进养猪设备,促进养猪业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提高。
3、优化资源配置
形成产、销分开的自然养猪优势产区。由于养猪业给城市环境污染带来压力日趋加大四大直辖市不要发展养猪业为了发挥四大直辖市人才、技术优势可以少量发展种猪业,对于西北及少数民族地区以发展草食家畜为主,养猪业重点放在粮食主产区,在全国粮食基地自强是中国选择作为继续支持全国肉类百强县,大力扶持粮食百强县发展生猪产业。
4、加快品种改良,推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
实施养猪强国战略,品种改良必说先行,猪人工授精是品种改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节省大量外汇,在“十一五”期间在每个养猪百强县和粮食百强县中建一个标准化猪人工授精站指导大地品种改良。
5、推进养猪集约化和规模化进展
“十一五”期间要重点解决千家万户走向规模化过度,强化适度集约化,使养猪生产走向标准化,养猪技术傻瓜化,减少污染、污染环境。
6、大力发展养猪产业化
大力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通过行业协会和农村合作组织,把农民焦虑养猪组织起来与龙头企业对接,化解农民养猪风险,加速养猪产业化建设,通过资产组织与资金整合,把产业链做强做大,平仰市场价格,减少生猪价格与波动,加强产业链中股份改造,做到合理分配。养猪生产风险大和近几年来养猪成本加大有关,近5年来由于燃料价格上涨,加大了养猪生产成本,因此养猪业成为风有不测的行业,前些年全社会养猪热告一段落。养猪发达国家经验表明,有计划地组织养猪生产,出现市场波动,一靠政府,二靠协会。政府通过协会补贴农民,协会本身建立风险基金,以丰补歉。在养猪产业连养猪生产、生猪收购、屠宰加工、猪肉四个环节采用“股田制”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