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生猪产业总是在市场价格刺激与反刺激的作用下运行,不是大养就是大砍,货源时多时少,价格忽高忽低,市场很不平稳。多数农民在市场高价位刺激时扩大再生产,在低价位出现时,扩大的再生产能力又变成扩大亏损的因素,不仅造成资产和资源上的极大浪费,而且这种不规则循环使农民很难维持稳定收入,市场也很难得到稳定。那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应如何改变这种单靠价格刺激的发展模式?在此,特提出两点建议,供有关方面、有关人士参考。
活畜不应提倡全国大流通
从行业情况看,活畜在长途调运中易死,跨区域调运又会带来不可避免的疫情传播,而且粪尿在调运中又会产生环境污染。因此,要维护地区间的生产平衡,可以调运饲料资源,维护地区间肉类余缺,可以调运肉类产成品,不应以调运活畜来弥补余缺。活畜跨区调运,无伦从哪个角度上讲都是弊多利少。活畜大贩运最容易导致疫情大泛滥。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杜绝活畜大贩运的弊端,以保证各个地区的畜牧业安全。
本地区生猪产销对接十分必要 搞好本地区生猪产销对接,是产销平衡市场稳定的基础工作,对生产、加工、消费三者都有利。猪肉是肉类市场消费之首,养猪是农民致富之路,在肉类产品未打开外销市场之前,搞好本地产销对接更具有现实意义。产销对接实际上就是养猪大场(户)分别与定点屠宰厂实行产销衔接,并以订单的方式加以落实,使生产者活猪出栏有着落,屠宰厂加工有货源,市场运行有规则。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召开产销对接会,养猪协会、肉类协会共同参与管理和运行,建立一个新的生猪产销体系,在此基础上保障养猪业的平稳增长。